瞿曉暉
摘要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武漢市青山區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加強了循環經濟組織領導,啟動了規劃和方案和編制工作,基本形成工業固廢循環利用產業鏈,推進了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成功進行了循環經濟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循環經濟 再生資源 節能減排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127.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138-01
一、循環經濟及其本質
所謂循環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而不是機械論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與傳統經濟相比,循環經濟倡導的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它以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三R”為原則,即: Reduce(減量化)、Reuse(再使用)、Recycle(再循環);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以生態產業鏈為發展載體;以清潔生產為重要手段。它要求把經濟活動組織成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其特征是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經濟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降低到盡可能小的程度。
循環經濟的理論基礎應當說是生態經濟理論。生態經濟所強調的就是要把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的多種組成要素聯系起來進行綜合考察與實施,要求經濟社會與生態發展全面協調,達到生態經濟的最優目標。簡言之,它就是一種尊重生態原理和經濟規律的經濟,要求把人類經濟社會發展與其依托的生態環境作為一個統一體。經濟社會發展一定要遵循生態學理論。
循環經濟與生態經濟既有緊密聯系,又各有特點。循環經濟所指的“資源”不僅是自然資源,而且包括再生資源;所指的“能源”不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等,而且包括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綠色能源。注重推進資源、能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和推行清潔生產。
二、老工業區循環經濟改造的依托點
一要立足于老工業區自身的實際,推進區域內企業經濟循環利用。武漢市青山區是典型的重化工集聚的老工業區,作為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園區,青山區緊緊抓住區情實際,依托轄區內一大批鋼鐵、石化、船舶、電力、機械制造等國家重點企業,按照差異化發展的原則,以清潔生產、節能減排、污染治理、“三廢”循環利用為切入點,推動企業間、產業間能源資源梯級利用。重點推進了青山熱電廠——武石化蒸汽熱電聯供、武鋼——武石化工業氣體利用、武漢鋼電——建研院脫硫石膏綜合利用、青山熱電廠——青山都市工業園集中供熱等耦合項目。
二要充分發揮區域優勢。青山區作為重化工集聚區、老工業基地,具有發展循環經濟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資源優勢明顯。“十一五”期間,武鋼將形成1800萬噸鋼的綜合生產能力,產生固體廢物比目前增加約306萬噸左右,廢氣總量增加42.17%。武漢石油化工廠煉油量擴產到800萬噸,固體廢物將比目前增加58254.7噸,廢氣增加380000萬立方米,煙塵增加234噸。這些都為青山區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經濟實力較強。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青山區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武漢市四大支柱產業,青山擁有鋼鐵、石化兩大產業,經濟總量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產業特色突出。經過50余年的發展,青山地區已形成了鋼鐵、石化、環保三大特色產業,以工業污染治理、環保產品研發、環保工程建設和工業“三廢”綜合利用為核心的環保產業體系初步建成;固體廢棄物處理利用、煙氣脫硫技術與設備、水處理三大產業板塊初具規模。
技術優勢明顯。青山區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擁有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6個,工程技術中心10個、企業技術研發中心3個,擁有國家級大氣污染與治理實驗室和國家級環境監測評估機構。轄區內雄厚的環保技術研發、治理、設備制造實力,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三、循環經濟的改造措施
(一)要加強組織領導
市政府建立了分管領導牽頭,由市發改委、市環保局等到市政府相關部門和青山區政府組成的聯席會制度,青山區成立了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并籌建青山地區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引導和調動各方面力量共同推進循環經濟。
(二)重視規劃和方案編制工作
根據《青山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的戰略目標,相繼啟動了《青山區生態城區建設規劃》、《青山區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和《青山區循環經濟試點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各項規范性文件相繼出臺。
(三)要形成工業固廢循環利用產業鏈
目前,地區個業間已經初步形成了冶金渣一回收廢鋼鐵一建材產品;氧化鐵皮(鐵紅)一磁性材料;鍋爐煙氣除塵一粉煤灰一建材產品;煙氣脫硫一脫硫渣一建材產品;煤焦油一多環芳烴一精細化工;含鐵沙土泥(高爐瓦斯泥、轉爐除塵灰、塵泥等)一回收廢鋼鐵一燒結料(冷卻劑、還原劑等);煤氣一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含硫氣體一回收硫磺;催化油漿一芳烴原料一碳素纖維;樹脂材料、焦爐煤氣一合成甲醇等資源和能源循環 次利用產業鏈條。穩步推進一批循環經濟重點項目
(四)強力推進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
近年來,青山區綜合運用市場、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共依法否決不符合產業政策、產業布局不合理或不能滿足環境要求的建設項目20余項,引導個業致力廢棄物綜合利用,支持和服務大企業推進清潔生產,從源頭上防治污染。
總之,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循環經濟的優勢,立足重化工集聚區的區情,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優化資源利用為核心,以促進科學發展為目標,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逐步建立“政府主導、政策推動、項目支撐、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運行機制,大膽探索,才能把老工業區改造為循環經濟發展的新工業區。
參考文獻:
[1]林慧岳.基于循環經濟區域創新活動.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2).
[2]于萍.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天津科技.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