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婷
摘要BEC商務英語教學是結合國際商務知識和英語語言,培養具有熟練英語交際能力和扎實商務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本文主要結合BEC(中級)商務英語教學實踐,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問題,并就自己的教學實踐心得進行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BEC 存在問題 教學心得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289-02
在中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商貿活動的增加,商務英語已成為求職、就業時的一項重要考核內容。國際公認的劍橋商務證書考試BEC的引進,為各行各業招聘和培訓人才提供了一項權威的、統一的英語工作能力的證明。目前,在我國已有許多三資企業、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承認BEC考試證書的效用。
劍橋商務英語證書(BEC)考試是教育部考試中心和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合作舉辦的權威性考試。目前分為(BEC1)、中(BEC2)、高(BEC3)三個級別。這三個考試是針對英語為非母語國家的需求而設計的主要在經濟迅速發展、國際交流日益增多的國家和地區實施,具有更廣泛的適用性,因而在國際上受到普遍歡迎。目前已有28個亞洲和歐洲國家或地區,包括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已開始舉辦BEC考試。該系列考試是一項水平考試,它根據商務工作的實際需要,從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對考生在商務和一般生活環境下使用英語的能力進行全面考查,對成績及格者提供由英國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頒發的標準統一證書。由于該證書的權威性,已成為在所有舉辦該考試的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求職的“通行證”。
筆者在近年來從事《劍橋商務英語(中級)》教學及實踐活動中發現,教材的難點在于課文是針對具有一定企業工作經驗或商務知識的學員而設計的,因此書中并沒有提供背景知識介紹、商務詞匯解釋以及難句的分析,所以,對很多在校大學生來說,面臨和需要解決語言和商務知識兩方面的難題。
從語言方面來說,商務英語與學生在學校所學的正規或標準化的英語有比較大的差異。商務英語融合了大量口語化的表示法、俚語以及行業術語,所以,雖然《劍橋商務英語》中級和高級從純語言角度來說難度并不大,但有相當一部分英語功底不錯,甚至在TEM8考試中取得高分的學生卻不能在“劍橋商務英語”考試中如愿通過,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對教材里所涉及的閱讀和聽力內容一知半解。
從商務知識方面來說,近年來就我所帶班級情況來說,學生所學專業大部分為人力資源及企業管理,也有一部分為應用外語系學生,他們大部分應該說有一定的經濟學方面的知識,但非常理論化,具體到企業的運作及相關的商務知識,還是表現出一臉的茫然。甚至有一部分英語基礎相當不錯的學生,因為對書中所涉及的商務術語和商務概念的不理解而無法聽懂或參與課堂討論,出現畏難情緒以至于最終放棄學習。
針對以上情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經過大量的觀察及教學實踐摸索,針對商務英語的特點,力求在商務知識和英語語言技能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適應在校大學生的特點,確保學員在了解和掌握商務術語和基本概念之后,能更容易理解商務文章和聽力材料,在寫作和口語上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據。因此在教學方法及教學思路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以期和大家分享及探討。
一、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
商務英語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現狀,要求必須強化商務文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商務文化意識。
首先,在商務文化意識培養方面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要明確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是培養在不同的商務環境、文化背景下進行交際的涉外商務人才;強調文化因素在涉外商務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把目的語文化意識培養作為教學、學習的目標之一。
其次,教師自身應有較強的目的語商務文化意識。教師除傳授必要的語言和專業知識,還應培養學生的社會文化能力,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商務文化、熟悉母語文化與目的語文化之間的差異。除了那些專門介紹目的語國家商務文化的課程外,教師應在語言教學的同時,重視文化教學,提高學生目的語文化意識。對于那些有一定文化內涵的詞,除了講解該詞的語法用途外,還須強調該詞的文化內涵及使用場合。例如:西方人在受到贊揚或夸獎時,總是以“thank you”微笑應答。而相比之下,中國文化要求民眾循規蹈矩,實行中庸主義,主張含蓄、謙虛、不張揚,反對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國式的內斂和自我否定卻常常令西方人倍感不快。“Your English is so good,”“No,no,no,it is poor.” 在西方人的眼中,這種謙虛不僅否定了自己的能力,而且還否定了贊揚者的鑒賞力。在經濟全球化時代,這種過分謙虛是無法滿足跨國商務活動的需要的,更是新經濟時代的競爭市場不受歡迎的。
二、商務背景知識介紹
由于文化的差異及學生知識結構的問題,加之中外企業管理模式和操作流程的不同,致使學生不了解每個單元所涉及主題的詳細內容,例如,在Unit 3b中,Cash flow,大部分學生對此沒有任何概念,更談不上對其在企業發展中如何管理的重要性;在Unit 5a 中,Relocation,對于這一詞語及其背后所涵蓋的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了解對學生來說是尤為必要的。 因此,在每個單元學習前,對于課文所涉及的每個商務概念進行詳細的解釋及歸納是非常有必要的,也為進一步學習及理解本單元中所涉及的Reading 及Listening部分的相關資料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專業術語解析
學生們在預習中發現,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很多商務術語都非常新,一般詞典都很難查到,有些甚至還沒有對等的中文譯法,因此這部分除了提供標準的中文譯文外,還需對每個詞匯進行解釋,這一點對沒有任何商務經歷的學生非常有用。例如,Overhead,譯為管理費用,非常抽象,具體到企業主要指那些費用,需要進一步用中英文進行解釋,The operating expenses of a business,including the costs of rent,utilities,interior decoration,and taxes,exclusive of labor and materials. 這樣一目了然,以便學生理解及口語中表達使用。因為簡單的、沒有情景的中文譯文并不能保證對術語的準確理解。
四、在課堂設計方面,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著力培養學生的商務交際能力
商務英語教學一定要打破教師“一言堂”的沉悶局面,展現商務英語的交際特性。教學方法體現靈活性,趣味性和多樣性。例如交替采用案例教學法(Case Approach)、情景教學法(Situational Approach)、任務教學法(Task-based Approach)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加強口語的練習
在我國,對于大部分大學生而言,對英語的學習普遍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語法及詞匯量不是問題,關鍵是聽力及口語。針對這一現象,并結合BEC考試對口語的要求,筆者除每單元中涉及到的Speaking部分需要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探討以外,另外在每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加入口語測試部分,要求學生在本學期學習的商務知識中,任選一個topic,在全班同學面前做一個Presentation. 這樣做其目的有四個:一是強化英語的口頭表達能力;二是強化用英語表達商務知識的能力;其三,提高學生在大眾面前英語的表達能力;其四,讓學生進入商務角色,身臨其境,增加其對商務活動參與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強了學生對本學科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以上有針對性地的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滲透、教學思路調整及口語強化訓練,不但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商務知識,更進一步彌補了在校大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使其在面對BEC考試中更加自信,更有把握。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概論.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2]曾紀偉.商務英語教學與商務文化意識的培養.現代企業文化.2008(4).
[3]王戰平.新編劍橋商務英語精解.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