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紅 李 煒
摘要本文指出勞動合同法的出臺,從人力資源、規章制度、外部監督等方面促進了企業的法制化進程,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文中簡要的分析了《勞動合同法》對企業法制化的影響,以期為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有所助益。
關鍵詞《勞動合同法》 法制化
中圖分類號:D92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143-01
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該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已經實施。新的法律規定帶給企業許多新的保證,也使企業要在更加嚴格完善的法律制度下求生存。目前企業經營的法律環境變了,企業就必須適應法律,企業改變不了法律,只能改變自己。筆者認為,新的《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主要從幾個方面促進了企業的法制化過程。
一、更有力、更全面的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的勞資關系,促使企業對勞動者的管理更加規范化
近些年來,勞動爭議案件和因勞動糾紛引發的群體性事件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據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在2007年7月統計數據, 1995-2006年的12年中,勞動爭議案件數量增加13.5倍,企業形式和勞動關系日趨多樣化,勞動用工領域合同簽訂率低、勞動關系不穩定、用人單位利用自己在勞動關系中的強勢地位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等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時有發生,在一些地區、行業和單位甚至相當嚴重。這些問題的存在已經嚴重影響了勞動關系的和諧發展,急需新的法律出臺。《勞動合同法》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其突出保護的傾向依然,甚至更為濃厚。隨著《勞動合同法》實施,一些用人單位的隱性違法用工現象逐漸顯現,由此引發的勞動爭議案件正如法律實施前專家所預測的那樣,已經呈現激增態勢,糾紛類型也日益多樣化。由于勞動合同法加大了對勞動者的保護力度,部分企業在法律頒布后實施前,采取批量裁員、重新簽訂勞動合同、改變工資結構、降低工資標準、將正常勞動關系強行轉變為勞務派遣等辦法,導致群體性糾紛呈高發態勢。同時,勞動合同法實施后,由于用人單位勞動力使用成本增加,許多規模小、管理不規范的企業因經營困難而倒閉或轉移財產負債逃匿,進一步激化了勞資矛盾。中國的企業總覺得內部的員工關系不成為問題,只要做好市場就可以了。其實不然,只有真正認識到勞動者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才會激發勞動者的工作熱情、創新熱情,更好的為企業服務,為企業創造價值。
《勞動合同法》的頒布,對企業是一個非常嚴厲的挑戰和考驗,企業要求生存、求發展就要對勞動者實行法制化管理,新的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使企業面臨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勞資關系的調整,使他們能創造更高的價值,這也使中國的企業法制化從人力資源方面向前邁進了一步。
二、企業的規章制度管理更加細化,規范了企業管理行為,將企業導入法制化軌道
規章制度是一個企業管理的靈魂所在,規范的規章制度的訂立,不僅有助于企業在用工過程中對員工的管理,而且在勞動爭議糾紛處理中也可成為重要的依據。《勞動合同法》進一步規制了企業的規章制度:首先,關于民主制定程序,《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其次,關于內容合法,《勞動合同法》規定,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最后,關于公示,《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由此可見,企業在勞動合同法實施后,應對企業規章制度的制定及實施予以重視,要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審核規章制度內容的合法性、并及時向勞動者公示。
《勞動合同法》明確規定建立或完善工會,充分發揮工會應有的作用,創建和諧用工關系。大多數企業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一般由總經理辦公會通過即可,但是新法明確規定:須“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新法中涉及工會的條款不少,就目前情況來看,工會成立是必需的。目前很多企業沒有建立工會,甚至很多企業還存在著工會是對抗者的錯誤認識。企業應該明確一點,雙方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對自己更有好處,如果成為對抗關系,企業在處理很多問題時都會遇到麻煩。企業規章制度是企業法制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對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從外部環境上推進了企業法制化進程
勞動合同法的七十三條到七十六條是有關勞動合同法監督檢查的規定,從中央到地方的監督系統,從監督用人單位制定規章制度的情況到用人單位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等監察事項,檢查措施和文明執法等等。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專業性的行政執法,有著與其他部門和群眾監督不同的作用, 因此它是勞動合同法監督檢查體系中最主要的一種。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監督的內容是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情況。具體說來,就是本法第七十四條列舉的七項內容。本法第七十六條規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北緱l是關于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的規定。建設行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由于建筑領域存在勞動力供大于求、拖欠工程款以及勞務用工行為不規范等問題,侵害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對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從外部環境上推進了企業法制化進程。
勞動合同法的實施,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新的保證,在中國市場經濟逐步進入世界市場的今天,企業在內部調整及外部法律環境的影響下,加快了企業的法制化進程,也會使企業取得更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