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芳
摘要洛克在《論宗教寬容》中系統而明確的闡述了宗教寬容觀念,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原則和政教分離原則。只有正確的解決宗教間沖突才能有效的緩和國際間民族和宗教的沖突,同時,我國也需要以新型的執政意識重新審視宗教功能,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關鍵詞宗教寬容 洛克 宗教信仰自由
中圖分類號:B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315-01
一個宗教要在所處之社會傳播、發展,就必須調整自己以適應其所處之環境,因此,學者們對于宗教寬容的探討就成為重要話題之一,洛克則是較早涉及這一領域的哲學家,他是17世紀英國經驗論哲學的集大成者,又是18世紀哲學的開路先鋒,其國家觀和教育理論影響深遠,在宗教理論方面則以其宗教寬容理論著名于世,宗教寬容精神幾乎體現在他所有的著作中。
一、關于洛克的宗教寬容觀念
洛克認為自然狀態是“一種完備無缺的自由狀態”,在自然法范圍內人們可以按照認為合適的辦法采取行動、處理財產和人身等事宜,要切實做到寬容就必須徹底超越與超脫對現世利益與權力的爭奪。
“就自然理性來說,人類一出生即享有生存權利”。①宗教信仰的權利是自然權利的一個部分,任何個人的行為,只有涉及到他人的那部分才需要對他人或社會負責。不論宗教的權威來自何處,既是教會的,它便只能限于教會內部,而絕不能以任何方式擴大到公民事務,不得以它們之間的宗教信仰不同為借口而剝奪不屬于他那個教會或宗教的人們的自由或其世俗財產的任何部分。
洛克在他的理論中明確地提出了人有退教自由,這是在前人止步的地方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為實現宗教信仰自由開拓了新的思路。唯有充分肯定退教自由權,才能顯示出宗教自由的全面性和確然性,才表明信仰是個人的權利得到了充分的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洛克關于信仰是個人私事的思想,對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宗教觀產生了深刻影響,“當單個的人已經不再把宗教當做公事而當做自己的私事來對待時,他在政治上也就從宗教下解放出來了。”②
二、宗教寬容思想對于我國宗教政策的重要意義
(一)紛繁復雜的社會現實需要宗教寬容思想
作為一位倡導寬容學說的思想家,洛克提出的宗教寬容理論開拓了人們的視野,也健全了人們的思想。
屬于個人思想范疇的信仰,總會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與他人的信仰發生沖突,洛克則明確了信仰屬于意識范疇,寬容的態度就會促使我們超越現有的宗教或世界觀的分歧,把另類信仰者和另類思想者作為平等的公民來尊重。
在宗教多元化的現代社會,任何一種宗教都不再能保持在思想領域內的壟斷地位。正如伏爾泰所言,“如果...僅允許一種宗教,政府變得很專橫;如果只有兩種宗教,人民就會互相割斷對方的喉嚨;但是,當有大量的宗教時,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處。”③
當然,洛克倡導寬容并不局限于或停止在宗教這個單一的思想領域之內,他以宗教問題為契機,試圖闡明宗教信仰自由的確立對資產階級國家政權建設和政治自由的實現的重要意義。在《政府論》中,洛克將自由觀念加以延伸,由宗教信仰自由拓展到政治自由,闡明了人們聯合成為國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護自己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財產權等。
(二)正確理解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宗教并非私有制社會的壟斷品,也并不固定隨著一種社會制度的興亡而興亡,就給自己創造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可能性。我們國家為了真正完成革命黨向執政黨的轉變,需要以新型的執政意識重新審視宗教功能,以理性的管理方式去解決迫在眉睫的政教難題,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以現代的思想觀念去研究科學合理的政教關系。
“在中國,宗教與政治一向是分開的,所以宗教問題不像歐洲政教合一的國家那樣嚴重。”④中國有宗教信仰的人并沒有在惟一宗教模式中成長,正因為我們的執政者認為政治是民眾實際的公事,而宗教則是個人信仰的私事,因此,黨始終認為“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們黨一項長期的基本政策,是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⑤因此,我們應該始終堅持宗教信仰自由原則。
信仰本身是內心的事情,“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法典、一所法庭是為思想方式而存在的。”⑥任何個人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⑦因此,每個人都需要且必然會走近他者,但每個公民均有信仰任何宗教或不信仰任何宗教的自由,有維持或改變他的宗教信仰的自由;每個公民均不得因為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擁有任何特權或使公民權利受到限制;不得因為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而被改變、限制或剝奪作為一個人可以享有的一切權利和世俗利益。
只有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宗教法律法規,才能真正將宗教信仰自由落到實處。1982年,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19號文件),系統地總結了建國以來黨在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上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全面闡述了在社會主義時期中國對待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強調指出“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黨對宗教問題的基本政策,這是一項長期政策,是一直要貫徹執行到將來宗教自然消亡的時候為止的政策。”在國際新形勢下,國務院又于2004年頒發了《宗教事務條例》,這個條例的頒布將更加有力地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維護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當然,國家在實施依法管理的過程中,既要堅持原則,依法執政,又要注意方法,教育引導,熱情地為廣大宗教界人士服務,注意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我們只是希望,愛國的宗教界人士,熱愛祖國,愿意為社會主義服務,也愿意努力學習,這樣,他們思想上還有宗教信仰,這并不妨礙我們整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擴大和團結,并不妨礙我們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⑧
為了實現社會的和諧,我們應該致力于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政教關系,最終使宗教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健康發展,并使宗教和廣大信教、不信教群眾都真正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甚至以此來帶動全球的寬容意識,讓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和平和安定。
注釋:
①洛克.葉啟芳,瞿菊農譯.政府論(下篇).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年版.第18頁.
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43頁.
③斯塔夫里阿諾斯.吳象嬰等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333頁.
④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80頁.
⑤江澤民.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9-200頁.
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92頁.
⑦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頁.
⑧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