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澤 彭朝花
摘要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指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實現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必須使當代馬克思主義與人民群眾的現實生活密切聯系。
關鍵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大眾化 人民群眾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320-01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理論基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努力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
一、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體、由深奧到通俗、由被少數人理解掌握運用到被廣大群眾理解掌握運用的過程。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要求。馬克思主義雖然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但它從來就不是書齋里的學問, 馬克思主義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是以研究現實中的人為出發點的,從現實中的活生生的人的衣、食、住、行著手,進而研究社會的發展規律,是人民群眾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因此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應用與發展也必須和廣大人民群眾相結合。必須實現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當前, 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重點是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指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二、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意義
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在本世紀頭二十年的奮斗目標,并同時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與要求。當前需要解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協調發展, 需要解決好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 解決好人與自然、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關系, 處理好這方方面面的關系, 需要我們的民族在思想理論素質上有一個較大的提高。科學的理論作用是巨大的,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說過一段關于理論與群眾關系的經典名言:“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正在指引我們積極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同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也是協調、凝聚、調動全社會一切積極因素的核心精神紐帶, 把全國各族人民都團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之下, 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奮斗。時代的發展、理論的發展都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了迫切的需要。
三、如何推進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實現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大眾化關鍵就是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馬克思指出,以往的哲學在理解人和社會活動時“,習慣于用他們的思維而不是用他們的需要來解釋他們的行為”。在任何情況下,個人總是‘從自己出發的,但由于從他們彼此不需要發生任何聯系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們不是唯一的, 由于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以及他們求得滿足的方式,把他們聯系起來(兩性關系、交換、分工),所以他們必然要發生相互關系。”可見,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也是一切社會關系發展變化的動力和根據。推動“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深入研究當代中國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對于“大眾”主體的變化,需求的多樣發展,我們必須加以辨別和區分,立足于中國的國情,對于群眾合理的符合實際的需求要創造條件加以滿足。當然,這種區分、引導和限制不是人為主觀的,而必須是人民群眾實在的現實需要。對于黨和國家來說,要始終抓住“大眾”的根本利益和根本需要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以解決“大眾”關心的重大的現實問題為突破口。十七大報告指出,目前我國“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部分低收入群眾生活比較困難”等等。這些問題說到底,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問題。對于這些關乎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問題能否解決以及如何解決,是我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根本要求。我們要“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只有這樣,理論才能使群眾信服,才能為群眾所掌握,也只有這樣“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才能實現大眾化。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4]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