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俊
摘要本文結合相關的工作實踐,對臨床中成藥不合理應用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應用中成藥的對策,以期對臨床合理應用中成藥的實踐有所禪益。
關鍵詞不合理應用 分析與對策 臨床 中成藥
中圖分類號:R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347-01
近年來,隨著回歸自然的興起,人類崇尚天然藥物的風氣越來越盛。而中成藥因其服用和攜帶方便,不良反應小,用途廣泛,治療效果獨特而受到人們的青睞。然而,很多人對中成藥認識不夠,不能正確使用中成藥,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甚至發生不良反應。本文根據我院住院病歷用藥和門診處方用藥檢查中發現記錄下的中成藥不合理用藥進行分析探討,結果主要存在有辨證不足、用法用量不當、配伍不當、濫用滋補性中成藥等;所以必須要加強對中醫中藥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做到合理使用中成藥。
一、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辨證不足
辨證施治是中醫學的精髓,臨床運用中成藥必須依據“熱則寒之,寒之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治療原則,假若臨床掌握不當,不但影響療效,還會產生不良反應。如同為表證,中醫有風寒、風熱之分;同為咳嗽,又有外感、內傷之分;外感則有風寒、風熱之別;每一種中成藥都有其自身的適應癥。如在檢查兒科病歷用藥時發現診斷為上感或支氣管炎的小兒大多給予蛇膽川貝液,但咳嗽有風寒、風熱之分,而蛇膽川貝液偏寒,風寒咳嗽不能用,否則延誤治療;臨床上曾有隨意選用止咳藥引起病情加重的報道。門診感冒初起的病人多為風寒表證宜辛溫解表,而大多數醫生以西醫抗病毒思維開具雙黃連(口服液、針劑)、大青葉(片劑、合劑)之類寒涼藥物,其作用適得其反。又如神經衰弱按中醫分析,主證為失眠、心煩,精神疲憊,舌質紅,脈細數,當屬于陰血虧虛,心失所養,心火偏旺,用天王補心丹較為合適,而卻給予患者歸脾丸,看其適應證也可治療健忘、失眠、多夢易驚,但與證不符,患者用后心煩、失眠更甚。
(二)用法用量不當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中成藥無毒副作用,不存在劑量大小,可以隨便吃或隨意加大劑量,如門診處方中將維C銀翹片(內含對乙酰氨基酚)用量加倍增大的現象時有發生;曾有因服用復方氨酚烷胺片(感康敏片)每次1片,2次/d,服藥第5天致急性肝損害報道。如牛黃解毒丸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但過量服用也會導致中毒;另有因口服大劑量匯仁腎寶口服液致急性肝炎的報道。其實,中成藥的劑量要求很嚴格,劑量過小達不到治療效果,劑量過大則會引起嚴重的毒副作用。
(三)含毒性藥品的不合理應用
由于臨床醫務人員技術水平上原因引起的治療方案選擇不合理、藥物使用不合理或藥品銷售行為不規范等一系列不合理用藥問題。如有些中成藥含有毒性成分,使用不當能給患者造成極大的損害。如給診斷骨質增生合并高血壓的患者使用骨刺片,而骨刺片中含有馬錢子,其主要成份士的寧,能收縮血管,升高血壓,故高血壓者應慎用;婦科門診的個別醫生在使用女金丹時卻忽略了因本品含有朱砂毒性成分不宜長時間服用,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的注意事項,給予診斷為月經不調合并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女金丹時間長達3周;這樣忽略藥物毒性并長時間使用將會導致藥源性疾病的發生,給患者造成損害,應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饒向榮報道17例與木通有關的慢性腎功能衰竭病人中13例與長期服用中成藥龍膽瀉肝丸有關,而且4例明顯惡化,因其中的關木通含有腎毒性成份馬兜鈴酸。因此在使用中成藥時要弄清其組方成份,對含毒性成份的中成藥更應注意,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
(四)配伍不當
中成藥成分復雜在與其他藥物尤其是西藥配伍應用時更應注意;如能合理聯用,可以增強療效,發揮免疫調節作用。如逍遙散與西藥催鎮靜藥聯用,既可提高對失眠癥的療效,又可逐漸擺脫對西藥的依賴性;然而配伍不當,不但起不到治療作用,還會引起不良反應。如臨床診斷為慢性支氣管炎或肺炎的選用強力霉素抗感染治療并同時服用止咳化痰中成藥橘紅丸或蛤蚧定喘丸(有效成份石膏含Ca++),則會降低強力霉素的療效;維C銀翹片與對乙酰氨基酚聯用,屬重復用藥,會導致乙酰氨基酚的劑量超大引發不良反應。因此在應用時應重視中成藥與西藥的合理搭配及協同用藥,如果中成藥與西藥合用最好相隔2~3h為宜。
(五)濫用滋補性中成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養生、保健藥品越來越為世人所重視,臨床部分醫生只圖簡單方便,甚至迎合部分患者心理,不予辨證,濫用滋補性中成藥;同時由于醫藥營銷中的不正之風助長了不合理用藥導致了一些醫生濫用滋補性。
二、解決治療效果不佳的措施
第一,要加強對中醫中藥知識的宣傳和培訓,提高醫務人員的中醫理論水平;堅持辨證論治原則和病情需要制定治療方案,不能把中成藥使用范圍無限擴大,克服長期盲目服用,避免造成有毒成分在體內積蓄。注意中成藥不良反應和安全性,確保中成藥在臨床上的最好發揮。
第二,要建立門診處方點評制度、臨床合理用藥監控制度等相關的管理辦法規范臨床用藥。建立公開通報或公示制度,并每季度進行一次全院性合理用藥分析評價,對配伍用藥的合理性、用藥的適應癥、用藥的時間及用量等不合理用藥的情況通過在醫療質量反饋會上或通過簡報等形式進行點評。
第三,要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教育,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不能為了個人利益,而不顧患者的利益。重點細抓中成藥的合理應用,密切關注藥品的銷售情況,嚴格查處藥品促銷。另外各級衛生主管部門應嚴厲打擊醫藥營銷中的不正之風,對給、拿回扣的現象給予嚴肅查處。以避免濫用中成藥的現象。
第四,藥師在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的同時更應認真嚴格把好處方合理用藥關;醫院要盡快開展臨床藥學服務,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林薇薇,朱來順.從OTC談合理應用中成藥.安徽中醫臨床雜志.1997(9).
[2]哈娜·哈力.胡寶榮譯.復方氨酚烷胺片致急性肝損害.藥物不良反應.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