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艷
摘要本文指出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和適應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方式必須由現收現付制轉變為部分積累制。但在轉制過程中產生了隱性債務問題,這個問題目前尚未得到妥善解決,已成為新舊體制轉軌的主要障礙。因此,必須及時、合理、有效地解決隱性債務問題。
關鍵詞養老保險隱性債務 國際經驗 對策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352-01
一、中國養老保險隱性債務概述
(一)中國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的概念
養老保險隱性債務(implicit pension debt ,IPD)是指在養老金制度從現收現付制向基金積累制或半基金積累制轉變過程中,由于已經工作和退休的人員沒有個人賬戶的積累,而他們又按新制度領取養老金,他們應得的,實際又沒有積累的部分稱為養老保險隱性債務。
(二)解決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的必要性
養老保險隱性債務是養老保險轉制遺留下來的巨額債務,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會引起一系列的矛盾。養老保險制度在由現收現付的籌資模式向基金積累模式轉變過程中產生了巨大的資金缺口,這一缺口未能得到妥善解決,為了彌補這一缺口有些地方利用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的混帳而透支個人賬戶基金,造成個人賬戶基金大量空帳運轉,更為嚴重者有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基本養老基金當年收不抵支現象。據勞動部門公布的數據,從中國來看,目前個人賬戶空帳規模已達8000多億元;1998年,全國21個省級地區養老保險基金當年收不抵支,其基金缺口達100多億元;1999年當年收不抵支的地區擴大到25個,迄今進缺口已達187億元。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具這一問題日趨嚴重從而影響了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與可持續發展,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中國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的現狀
養老保險隱性債務是世界上養老保險制度由現收現付制向基金積累制變革的國家所共同面臨的現象,有些國家還相當嚴重,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表明,有多個國家的養老保險隱性債務超過了本國GDP的100%;墨西哥1996年達到142%,中國1997年達到了145%,波蘭和烏拉圭等國的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甚至超過了本國的GDP的200%,克羅地亞竟高達350%。
對我國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的測算,不同機構、不同學者根據不同的假設條件、測算范圍以及測算方法得出的結果存在很大差異。通過對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養老保險隱性債務規模巨大需以萬億元計,其規模從一萬多億元到十萬多億元不等,但多數測算結果傾向于在三萬億元左右。
三、解決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的對策
(一)解決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的國際經驗
養老保險隱性債務問題是世界上養老保險制度由現收現付制向基金積累制變革的國家所共同面臨的現象,不同國家所采取的解決隱性債務的策略和具體辦法也不相同主要有如下兩種:
第一,由現收現付的社會統籌制向完全積累的個人帳戶制轉變,其轉制成本由國家財政承擔。
第二,由現收現付的社會統籌制向統帳結合的部分積累制轉變,其轉制成本由保留部分現收現付繳費和財政出資等辦法解決。
(二)解決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的建議
1.系統內增收方面
第一,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擴大統籌覆蓋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平均贍養率并適度緩解現期支出壓力。
第二,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提高繳費率。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我國的社會保障框架剛剛建立起來,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社會保險費的收繳還不能完全做到有法可依,從某種程度上還欠缺法制的規范,因此企業拒繳養老保險費的現象還十分嚴重,養老保險資金收繳不到位造成養老保險費收不抵支。因此要解決養老保險隱性債務問題應主要從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方面入手。
第三,加強基金監管,確保養老保險基金安全高效運行,保值增值。對我國社會保險基金的管理體制有學者提出社會基金應有多部門協同共管,實行“稅務收,財政管,勞動支,審計查”的管理模式。社會保險基金由多部門協同共管有利于各部門相互監督和制約。
2.系統外投入
養老保險隱性債務規模巨大,系統內的增收節支的作用空間有限,只有加大系統外的投入才能真正解決隱性債務問題。
第一 ,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財政對隱性債務的支出力度。目前,我國財政用于養老保險方面的補貼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還不是很高。政府作為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的承擔主體,就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逐步提高社會保障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
第二, 向社會籌資。實踐證明,彩票具有強大的社會集資功能,運用社會力量籌資有以下優勢:首先,通過發行福利彩票來籌集大量的資金來彌補隱性債務。使隱形債務的償還社會化,減輕企業和政府的經濟壓力和壓力。其次,發揮社會保險基金的社會互濟作用,增強社會的凝聚力,使人們更加關注社會養老保險。發售福利彩票對購買人員沒有任何條件的限制,操作簡單易行,是籌集資金的良好途徑。
第三,利用國有資產來償還隱性債務。據統計目前我國國有資產規模達數以萬億計,這很大程度上是老人和中人長期低工資勞動貢獻的積累,將部分國有資產用于為他們養老這是合理的。在對國有企業進行拍或兼并時的所得應優先劃出一部分資金來償還養老保險隱性債務,或從國有資產中劃出一部分由社會保險部門持有一定的股份,將其經營所得按此股份化報給社會保險部門涌來償還隱性債務。
綜上所述,我國養老保險隱性債務規模巨大,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解決隱性債務不容忽視。借鑒國際成功經驗,我國解決隱性債務問題需要系統內增收節支,系統外增加投入,加強社會保險的法律法規建設,完善基金運營體制。
參考文獻:
[1]孫光德,董克用.社會保障概論.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趙宇.中國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研究.山東經濟,2003(3).
[3]黃曉.我國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的精算模型.統計與決策.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