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雅
摘要贈與雖為轉移財產所有權的合同,但贈與不是商品流通的法律形式。因此,贈與并不具有促進商品流通、發展市場經濟的作用。由于贈與是無償的,而且贈與人贈與財產或是出于某種報答,或是為了給予資助,因此,贈與一方面可以使受贈人得到經濟上的資助,另一方面也有滿足當事人感情需要的作用。所以,現代各國法上無不承認贈與,我國《合同法》也對此作了明確規定。
關鍵詞贈與 無償 撤銷權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5-357-01
贈與合同適用于自然人、法人無償將財產給予他人的情形。但法人為贈與行為的,不得違反財經紀律,否則其贈與無效。贈與的標的物可以是各種法律不禁止的實物、貨幣和有價證券。不以有價證券表示的權利不能成立贈與的標的物。盡管贈與的結果是發生一方財產的減少、另一方財產的增加,但也不應將一方應增加財產而未增加從而使另一方財產應減少而未減少均視為贈與。例如,債務的免除、無償地許可他人使用專利、抵押權人拋棄抵押權等等,都不屬于贈與。
一、贈與合同的概念
依《合同法》第185條,贈與合同是指當事人一方將自己所有的財產無償地轉移于另一方所有,另一方表示接受的協議。轉移財產的一方為贈與人,受領財產的一方為受贈人。贈與為一種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因此,只有當事人雙方的意思表示一致時才能成立。一方有贈與的意思表示而無另一方愿意接受贈與的意思表示,或者一方愿意接受贈與而另一方無贈與的意思表示,贈與合同不能成立。贈與合同是一方無償地給予他方財產的合同。所謂給予財產是指轉移財產所有權歸對方。如果一方不是無償地轉移財產歸對方所有,而是無償地提供其他財產權利或其他財產權利或其他服務,則不為贈與。例如,無償地給予他人財物的使用權,則為使用借貸即借用;無償地為他人提供勞務,則也不屬于贈與。
二、贈與合同的效力
贈與的效力即贈與當事人雙方的權利義務、責任。因贈與合同為單務合同,僅贈與人一方負擔義務和責任,而受贈人一方僅享有接受贈與的權利而不負擔義務。
(一)贈與人的義務和責任
1.給付贈與標的物義務
贈與人的主要義務是將贈與標的物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地點、方式交付受贈人,并轉移其權利于受贈人。但《合同法》和195條規定。這是贈與人免除義務的法定事由。這一規定是以往法律中所沒有的。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外,贈與標的物所有權經贈與物交付或者登記轉移:法律規定其產權變動須辦理登記手續始生效力的,贈與物的所有權經登記轉移;法律未規定登記為權利變動生效要件的,標的物所有權經義付轉移。贈與物的所有權一經轉移于受贈人,贈與人則不得撤銷贈與。
贈與合同生效,贈與人不交付贈與的財產的,受贈人可以請求交付。因贈與人故意或重大過失致使贈與的財產毀損、滅失,贈與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瑕疵擔保責任
由于贈與合同是一種無償合同,原則上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即便承擔,也不能像買賣合同那樣嚴格。191條對其區分了三種不同情況。(1)贈與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2)附義務的贈與,贈與的財產有瑕疵的,贈與人在附義務的限度內承擔與出賣人相同的擔保責任。實際上在瑕疵擔保問題上,將附義務的贈與當作買賣合同對待;(3)贈與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造成受贈人損失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因為,故意不告知損害構成了加害給付,而保證無瑕疵會給人形成一種安全感,放松警惕,兩種情況下都不能免除贈與人瑕疵擔保責任。
(二)受贈人的義務
贈與合同既然是無償合同,受贈人原則上不承擔義務。但是,合同法允許贈與附義務。
(三)贈與合同的撤銷
1.任意撤銷
是指于贈與合同成立后贈與人可以基于自己的意思而撤銷贈與。由于具有任意性,若不加限制,則等于贈與合同無任何約束力。我國《合同法》既承認贈與人的任意撤銷權,同時又給予一定的限制。由這一規定可知,對贈與的任意撤銷有以下三方面的限制:
(1)可以任意撤銷的贈與合同限于非社會公益、道德義務性質的贈與合同和未經過公證的贈與合同。若贈與合同是經過公證的,不得任意撤銷。具有救災、扶貧等社會公益性質的贈與合同的切實履行,一來可以緩解受贈人的困難,減輕國家的負擔,二來可以防止贈與人以贈與為名沽名釣譽,因此不允許任意撤銷。履行道德義務的贈與,因當事人之間有更深的道義上的情感,若贈與人任意撤銷贈與,則與其原贈與的目的相悖。所以,履行道德義務的贈與,否認當事人依何種形式訂立贈與合同,贈與人均不得請求撤銷贈與。
(2)須贈與的物未為交付或登記。任意撤銷則與只能于標的物交付或登記前為之。若標的物已為交付或登記,不得撤銷;若標的物一部交付或登記,則僅可就未交付或登記部分為撤銷,已交付或登記部分不得撤銷。對于贈與物須辦理產權變動登記始能取得所有權的,若贈與人已交付而未辦理登記手續,或者中已登記但未交付,贈與人是否可撤銷贈與,有不同的見解。筆者認為,只要贈與人交付標的物或者已登記,均不得撤銷,不要求二者皆備。
2.法定撤銷
是指在具備法定事由時由有撤銷權的人撤銷則與。法定撤銷與任意撤銷的根本區別在于法定撤銷須有法定的事由只要具備法定事由,不論贈與依何種形式訂立,也不論贈與物是否已交付或登記,有撤銷權者即可以主張撤銷贈與。
(1)贈與人的法定撤銷事由: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贈與人的近親屬的。三個條件:侵害行為;嚴重;贈與人或近親屬。受贈人對贈與人有撫養義務而不履行。三個條件:負有義務;不履行;有能力。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的。
贈與人的撤銷權,應當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丐一年內行使。法律規定的這個期間在性質上屬于除斥期間,不存在中止、中斷等情形。
(2)贈與人的繼承人或監護人的法定撤銷事由。贈與人的繼承人或監護人僅在贈與人不能行使撤銷權的財政部下,才能有撤銷贈與的權利。其法定事由是因受贈人的不法行為致贈與人死亡或喪失民事行為能力。贈與人繼承人或者監察院護人的撤銷權,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原因之日起6個月內行使。贈與被撤銷的,撤銷權人可以向受贈人請求返還贈與的財產。
參考文獻:
[1]彭萬林主編.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江平主編.民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3]江平主編.民商法原理.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