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晨
[摘要]就信息技術教育與中學體育課程整合的實踐與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討,以達到增強學生體質和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
[關鍵詞]多媒體 體育教學 整合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720173-01
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已滲透到教育的各個方面,使課堂教學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改變著教育的方法、方式以至內容,轉變著人們的教育教學觀念。把計算機技術融入到體育學科教學中,嘗試著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利用信息資源跨越時空界限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融合到中學體育學科教學中來,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例如:在原地單肩投籃的教學中,我們首先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從學生最關注的有關奧運賽事出發,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體育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想創新。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材料,學生不僅輕松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二、多媒體游戲軟件輔助教學,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我從事體育教學后,在一次籃球課上講到傳切、空切、聯防等籃球戰術配合時,由于大多數學生對籃球基本戰術知之甚少,因此學生在配合教師進行戰術示范時表現遲鈍、緊張,結果花費了許多時間也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于是我又組織學生看錄像,由于沒有專門的籃球賽進行講解,結果學生往往被錄像中的扣籃等精彩場面所吸引,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到戰術配合上,教學效果自然不容樂觀。圖解法教學不直觀且繁瑣,與現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吻合,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通過總結幾次對籃球戰術配合教學的失敗教訓,我開始嘗試運用多媒體游戲軟件進行輔助教學。采用電腦公司制作的“籃球”多媒體游戲光盤,在競賽規則允許的條件下隨意設置比賽環境,可以毫不費力地將基本戰術配合一一表現出來。伴隨著有聲有色的動畫場面,學生表現出極高的興致。課外活動時許多學生主動模仿練習,并且在班組籃球賽中能夠作出精彩的戰術配合。例如:田徑跳躍項目的空中動作、體操支撐跳躍的連續動作、技巧的翻滾、單杠的回環動作等。學生很難把這些瞬間完成的動作看清楚,也就很難快速建立一個完整的動作表象,教師過多的重復示范、講解還容易讓學生產生錯誤的認識。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制作的多媒體課件把教師自己很難示范清楚的技術環節,用課件中的動畫或影像將“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過程采用慢動作、停鏡、重放等教學手段結合講解、示范表現出來,就能做到化動為靜、化抽象為形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就能夠幫助學生看清楚每一瞬間動作的技術細節,更快、更全的建立起動作表象,突出了重點難點的掌握,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利用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認識與實踐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不再是一個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與學習的主導者,他將成為學生個別化學習探索活動的輔導者與支持者。體育教師可以利用理論課的空間,課前充分做好準備,了解和分析學生們的興趣愛好,結合實際,有的放矢。通過體育錄像帶、VCD碟等把教材的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融為一體,全面刺激人體各器官,能使學生從角度輕松愉快的接受信息,避免呆板的講解和空洞的說教。例如,在課本籃球部分,“原地單手肩上投籃”的教學中,由于這一動作牽伸全身多個關節,節奏較快,動作復雜。因此掌握有一定難度。如果采用電教手段,先讓學生觀看籃球比賽的錄相及VCD碟片,欣賞精彩進球。讓同學們產生濃厚興趣,激發學習的激情和求知欲。在同學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回放“單手肩上投籃”這一動作的慢鏡頭。然后把鏡頭定格在“蹬、伸、屈、撥”四個技術要點動作上,并用投影儀在銀幕上顯示出相應的文字說明(即具體動作要求、易犯錯誤等)。講課做到了重點突出、語言簡潔、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為實踐課上的模仿和練習打了堅實的基礎。
四、合理利用電教手段,優化體育課教學環境
由于體育室內課理論知識較抽象,文字、材料、插圖單調,體育實踐課動作技術強,結構復雜,學生理解吃力,模仿不得要領。如果把理論和實踐知識有創造性地制成投影片,并與錄像帶、VCD碟片的部分鏡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完整技術動作,通過“慢鏡頭”或“定格”的方式逐漸展現在學生面前,逐次講解各個分解動作,抓住重點,講深、講透,讓學生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所要掌握動作的技術要仿領,增強理解深度,激發學生向所喜愛的優秀運動員、運動項目模仿學習的興趣,創設教學環境,以動靜相結合,聲像合一,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從理性認識指導實踐,從而有效地調節教學結構。使課堂教學的綜合性、實踐性、趣味性、應用性得到進一步加強,學生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體育教學中,由于學生身體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的限制,許多教學內容所涉及到的技術動作難以掌握和完成。如果利用電教手段可以充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縮短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展。也為開發學生的智能、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果提供了技術保障。例如,學習“挺身式跳遠”一節時,僅靠體育教師課堂上瞬間的幾次示范,學生很難觀察和模仿這一動作。如果通達VCD、錄相機把優秀運動員比賽練習的動作慢放出來,可以讓學生利用充足的時間去觀察和模仿這一動作。然后把助跑踏跳、騰空滑翔、展腹挺胸、緩沖落地四個要點分別定格播放或回放。同時教師結合畫面,恰到好處的分析講述,從而突出了教學中空中展腹挺胸的重點,突破了助跑踏跳的難點,存在問題也迎刃而解。
五、利用電教手段,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陶冶情操
從美學角度講,體育本身就是審美意識的物態化。它有著強烈的美感和價值。像韻律體操、各種運動技能技巧、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武術課的學習都需要教師自身示范動作,作為媒介來塑造美的形象。如果使用電教手段,就可以真實的反映出體育教學中的各種技能技巧,可較好的幫助引導學生去感知、體驗、欣賞及評價。如在藝術體操的教學中,許多學生只是機械的模仿學習,不能真正地領悟其中美的價值。如果通過有計劃地、有組織地使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讓學生觀看藝術體操錄像,同時加上體育教師的技術指導,學生們就逐漸領悟了其中美的內涵,陶冶了情操,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同時他們的動作也顯得舒展、大方并初具欣賞韻味了。
綜上所述,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要正確處理室內理論課與實踐課的關系,合理使用電教手段,使體育課的趣味性、生動性、知識性和科學性融為一體,進一步優化了教學環境,大大增強教學和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