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平 羅國歲
[摘要]中等職業類學校學生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主要有以下三點:意外事故、違法犯罪、心理障礙。為消除這三大安全隱患,我校精心構筑校園平安的“生命、法律、心理”三道“防火墻”,確保校園平安,為學校和諧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校園平安 防火墻 應急預案 預警機制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720197-01
一、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構筑學生生命“防火墻”
2007年10月24日夜自修結束后我校一名學生突然口吐白沫,倒地不醒,旁邊的同學馬上打電話給班主任并第一時間報告協警,協警馬上聯系值周校長、值周校長隨即開車送學生去醫院,同時聯系醫院急診室準備搶救,在不到4分鐘將這名學生送到醫院,此時病人瞳孔放大,呼吸和脈象微弱。醫生診斷病人屬突發性猝死,經過全力搶救,終于脫離了生命危險。事后醫生告訴我們:一般猝死病人在心臟停止跳動5分鐘內不能得到及時搶救的話,后果不堪設想。后來這名同學在昏迷了好幾天后終于蘇醒過來,3個月后恢復了學業。“這是學校和醫院共同創造了我縣醫學史上少有的猝死病人不死的醫學典范”人民醫院醫生如是說。
事后校行政班子對這個事件進行了總結,認為該名學生之所以能得救歸根結底在于一個“快”字。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1.學生在最快的時間里報告了門衛協警和班主任。(宣傳教育,及時報告);2.協警第一時間報告了值周校長。(嚴格要求,信息暢通);3.值周校長在最快的時間內把鄭某送到了醫院。(反應迅速,處置到位);4.醫院也在第一時間對學生實施了急救。(協調關系,及時搶救)。
以上四個環節若有一個環節出現差錯而耽誤一分鐘的話,那么鄭某就不可能像現在一樣正常學習了,想來使人后怕不已。那么我們為什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做出這么快的反應把學生送到醫院搶救呢?這全靠平時對“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精心落實。可以說“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筑起了學校師生的第一道防火墻——“生命防火墻”。
二、精心打造預警系統,構筑預防學生違法犯罪的法律“防火墻”
(一)分級分類建立預警檔案,做好學生違紀的預防工作。
1.建立班級預警檔案。各班班主任對本班學生摸底排查,建立幫教檔案。凡下列情形之一者,即列入重點幫教對象:嚴重厭學,成績很差且不思上進者;近期情緒反常,成績急劇下滑者;個性張揚缺乏自制力,情緒容易失控者;一貫以大欺小,有明顯暴力傾向者;幾個人同進同出形影不離、有小團伙嫌疑者;行動詭秘、男女同學交往過密者;家庭背景復雜或家中近期發生劇變者;經常對抗老師教育,屢教屢犯者;雙休日有家不回,在外游蕩者;個性孤僻,獨來獨往,行為乖張者;經常無所事事,竄寢室、竄班、竄樓層、竄年級者。
2.建立學校預警檔案。主要由德育處牽頭對受過處分的學生分類建立幫教檔案:一般違紀者;嚴重違紀者;屢教屢犯的違紀者。
對上述學生均一人一檔,做到有案可查。認真觀察,真誠溝通,家校聯系,跟蹤記錄;做到勤記錄,勤分析,單獨存檔,不記入學生正式檔案;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好善后工作,并及時向上級部門匯報。為使預警對象接受更有針對性的教育,特開辦理想信念學習班,加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實施學校黨政領導結對幫教和法制學校校長結對幫教,對有各類違紀學生做到不拋棄、不放棄,努力感化,幫助他們渡過人生的危險期。
(二)建立學生信息員隊伍,及時杜絕違紀事件的發生。
1.優秀學生,公開吸納。通過學期初召開班干部座談會,除了對班干部常規要求外,另外要求他們定期、及時、快速地反映班級中發生的好人好事和可能發生或正在發生的問題,并建立名冊,作為考核的一個內容。反映情況多而且可靠的,給予德育加分。但優秀學生反映的多是面上的東西,側重點是對老師教學,管理的評價,班內學生總體表現情況。他們不可能深層次地掌握個別學生背地里搗蛋的問題。
2.“靈通人士”,重點吸納。每個班幾乎都有幾個“消息靈通人士”,他們游離于中、下成績學生之間,平時對己寬,對人嚴,經常看別人“不爽”,行為上常有小的違紀,甚至常常亂竄班級、寢室。因此,他們看到、聽到的事情多。把這些學生吸納進信息員隊伍,除了對他們進行明辨是非的教育,又是鼓勵他們為學校,班級做好事的一個方式。這些人數量不多,但反映的情況常常十分重要,甚至起到關鍵作用。他們每反映一次情況,也是自己提高思想認識,受教育的過程。
3.“問題學生”,臨時吸納。中職學生正處在最易沖動的生命周期,在處理因情感沖動而犯錯誤的學生時,通過個別談話、耐心幫教、尊重人格、鼓勵改錯的同時,指出努力方向,留給他改正錯誤的時間和機會。并曉之以理:如果你自己改正了錯誤,并能及時向老師反映同學中的錯誤,幫助他人也改正錯誤,那你就有立功表現。不少犯了錯誤的學生是十分珍惜這個機會的。他們反映的情況常常具有“時間上的緊迫性,性質上的嚴重性,程度上的真實性”等特點。
建立學生信息員隊伍,有利于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把握教育的主動脈,使教師成為“耳聰目明”的管理者和引導者;有利于發現學生在學校學習、生活、人際關系中的共性和個性,消除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隔閡,形成校區、年級、班級的合力;及時發現學生中因矛盾引發打架;個別學生的不良行為障礙,小偷小摸,惡意損壞公物以發泄心中的不滿情緒等。及時將矛盾和事件化解在萌芽和初始階段,有效防止學生滑向違法犯罪。
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構建學生健康心理“防火墻”
做好心理健康輔導工作,促使“問題學生”的轉化,為“心理危機”學生筑起一道心理防線,促使他們健康快樂成長。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扎扎實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師生溝通的一個重要場所,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主渠道。
2.豐富校園文化、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來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搭建表現才華的舞臺,調節學生的身心,釋放學生的潛能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3.利用學校各種設施,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利用好學校的各種現代化設施,通過宣傳櫥窗、廣播站、QQ心理咨詢、心理熱線等多種形式開展。并定期開展有特色的心理講座,如:“胖媽媽心理講座”,“小喏喏QQ心理咨詢平臺”。
可以說上述三道“防火墻”可以筑起學校的平安防線,既保證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又為學校的科學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易軍,構建校園安全預警機制認識與實踐探索,http://202.114.88.1
83/bwc/ViewInfo.asp?id=622.
作者簡介:
楊志平(1975-),男,浙江寧海人,講師,德育處副主任,主要從事計算機學科教學工作和學生德育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