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崗
地理教材中,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有關環境問題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以課堂為主陣地,緊密結合實際,很好地發揮教材的教育功能,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環境意識。下面從五個方面談如何對中學生進行“環境意識”培養。
一、利用漫畫圖片培養環境意識
地理教材關于樹立環境意識的漫畫圖片頗多,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P951.2.“墾荒者砍倒樹木燒毀”“在燒荒的土地上,播種農作物”P96 3.“林地上砍樹開荒”這些漫畫絕不危言聳聽,熱帶雨林面臨的危機已是全球問題,教師在漫畫的講解中,使學生認識到過度砍伐將破壞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對人類生存產生危機,從而產生環境憂患意識,進而自覺保護環境,讓自然同人類協調發展。
二、利用知識點培養環境意識
教育學生樹立環境意識,除取材于地理教材,更多的還是取材于課外知識。課堂的時間,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遠遠不夠,主要起拋磚引玉的作用,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發學生發散思維的火焰,從而達到燎原的效應。
三、利用事例培養環境意識
根據中學生抽象思維較差的年齡特點,多利用實例進行環境意識教育,沙灘裸露的黃河,上游的大水漫灌、截流,使河南、山東段的斷流現象上移到內蒙古,嚴重制約著當地經濟發展,影響了人民生活。
四、利用第二課堂培養自我環境意識
1.通過考察進行自我環境意識教育。可組織不同專題進行鄉土調查:以水為主題,調查家鄉水文特征,以土地為主題,統計家鄉近幾年土地利用結構有哪些變化,將其寫成調查報告。
2.通過大討論進行環境意識教育。可組織不同形式的小品文、演講稿,利用手抄報、宣傳欄、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等形式進行宣傳、交流,達到教育與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利用實際行動使環境意識由觀念走向實踐
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從小事做起,加強意識,以教育、示范的強大功能引領社會乃至全人類都來保護已知人類生活的環境。
總之,對學生進行環境意識的培養是我們地理教育光榮而艱巨的任務,今天的中學生是祖國未來的中流砥柱,幫助他們從小樹立環境意識,處處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時刻感到歷史的使命和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
作者單位:內蒙古包頭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