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杜 瑛
摘 要:本文對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與課堂教學中的利弊情況進行了分析,指出了現代教育技術對課堂教學的推進,也指出了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并對當代教師在教育改革大形勢下,如何適應實情,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如何正確地看待現代教育技術和合理的使用給予了論述。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課堂教學 利弊
引言:現代技術為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手段,也對教育產生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現代教育技術使用在課堂教學中,使教師的教育潛能得到了最大的發揮,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我們發現,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傳統的課堂中,也有其不便利的一面。
主論:
一、現代教育技術對課堂教學的推進
1.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大量的信息進行選擇和編排,將最精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錄呈現出來,使每節課的內容都能做到深入淺出、直觀生動、妙趣橫生,進一步優化了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還可利用網絡傳播等手段,使最佳的教學內容通過現代教育媒體進行傳播推廣,使學生在家中聽老師講課成為可能。
2.現代教育技術的多媒體信息技術可以通過實例播放、動畫演示使整個學習過程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自我操作性,易于使學生進入信息交換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主動和自信。
3.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根據學生個人的特點,利用計算機來設計學習過程或學習方式,學習變得更個性化。同時,特定的軟件又使教師能夠及時得到學生學習進展方面的信息,并進行相應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和幫助,從而提高教學的適應性和穩固性。
4.對教師課堂教學拍攝實錄,同組教師可通過觀看實錄進行討論交流,總結教學中的成功與不足,探尋最佳的內容教學方式和課堂組織模式,促進了教研組建設和教師個人教學水平的發展。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不是所有學科都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筆者曾經聽過一節音樂課,教學內容為《亞洲音樂欣賞》,授課教師通過播放圖片、文字、電影片段和音樂片段,指導學生進行集體合唱,啟發學生發表個人認知,從直觀印象感知和理性認識感知的角度,讓學生區分東亞、西亞、南亞和中亞音樂間的差異,體會亞洲音樂的博大精深。整堂課上的輕松從容,課件使用的合理得當,學生反應積極熱烈。
但是,在有些學科教學中,例如數學學科,教學安排通常可劃分為新概念講授——實例鞏固知識——綜合應用知識三個模塊,除了概念講授部分可以使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啟發教學外,其他兩部分在制作教學課件時,課件內容只有題目和解題注意點與總結,有的老師甚至把全部解答過程輸入課件中,上課像放電影,學生聽課像看電影,長時間下來,許多學生沒有整理過數學筆記,還有許多學生養成了聽課不動筆的習慣,在理科教學中,學生不會動筆演算,就如拿沙寫字,時間一長或稍有風吹,沙就流失了,學到的知識也就很容易被他們忘記了。
2.不是所有內容都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例如:等差數列概念的教學,教學目標是能夠根據定義判斷一個數列是否為等差數列,能夠寫出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這一內容只需要以對比學習的方法進行教學,給出一些實際的數列例子,就能完成教學任務。多媒體課件不能為本節課提供更多實質性的幫助。許多與這節課類似的概念性教學內容都能做到不使用多媒體課件,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就能達到較好的教學目的。
事實上,理科教師把題目輸入教學課件,只為上課不用抄題目,文科教師把論據資料等輸入課件,只為了能最大限度地節省板書時間,一節課下來,理科教師的身后還有幾個題目的解答過程,有些文科教師的身后只有空空的一塊黑板,或者寥寥的幾個字詞。有的教師干脆把教學課件用講義的形式打印出來代替教案,還有的教師根本不會自己備課,直接拿其他教師的課件上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加快教學節奏,節省教學時間,形象化教學內容和減輕教師教學的負擔,并不是為了降低教學質量和縱容教師潦草備課,隨意應付上課。
筆者認為,在理科教學中,某些對于學生來說較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通過動畫演示來輔助教學,文科教學中,可以使用課件播放情境實例、圖片、音樂和影像片段,習題課教學時完全可以不使用教學課件。
3.不是所有教師都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例如:外語老師使用課件的頻率高于物理老師,物理老師使用課件的頻率高于數學老師,這是由授課內容決定的。外語課需要大量的圖像、文字、音像資料來方便學生直觀感知,物理課需要實際動畫來演示某些現實實驗無法達到的實驗結果與現象,而在數學課中,與“數列的概念教學”類似的概念教學與解題教學占到了很大的比重,應用到多媒體的地方也就相較于前兩門學科少了許多。
現代高新科技的發展,迅猛沖擊著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已不再是主要的教學媒體。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要求教師必須懂得其基本知識,掌握其使用方法、操作技能,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通過信息系統去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這些方面,青年教師做得要好于老教師。年輕人接受新事物快、掌握快,而要老教師很快地很好地掌握現代教育技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些老教師一次教學課件也沒有使用過,一些老教師不會制作動畫連接,還有一些老教師則拿青年教師的課件進行修改和整理。
4.不是所有學生都適應多媒體教學。多數學生在小學或初中階段沒有接觸過多媒體教學,他們習慣于教師一字字講授,自己一字字地做筆記的聽課方式,忽然進入多媒體教學課堂中。部分學生不能適應快節奏的教學,思維強度跟不上課件難度,做筆記的速度跟不上課件播放的速度,有的學生抄下了課件上所有的內容,完全沒有聽教師是怎樣講授的,有的學生則如走馬觀花,看過一遍則罷,最后發現,自己根本不會做當天的作業。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教師應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多媒體手段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教學媒體手段,而要與傳統的手段有機結合,應該通過精心認真的教學設計,選擇最合適的教學媒體,從而優化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最佳的學習條件下進行學習,切不可牽強附會,搞形式上的多樣化而濫用現代化教育媒體。
2.在應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堅決克服重教輕學、以教代學的傾向,始終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著重于激發、促進指導學生的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必須依靠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把自己的教學策略融于課件合理運用的過程中,同時人機交互并不能取代教師與學生間的交互作用。
3.應用多媒體手段要根據教學的目的和內容,該用時慎重選擇應用,力求做到簡潔明了、重點突出,不必要的媒體最好不要出現,以免干擾教學重點和難點,有時活動中穿插幾幅圖片、一段動畫就能很好地突破難點。
4.并不是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輔之多媒體技術,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來選擇適當的教學策略。
5.教師在制作、選擇課件時應考慮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發展水平、認知活動特點及個性心理特征,設置相應的個別化教學措施,設置問題要難度和梯度并重,容量要符合一課時要求,不要貪多。
四、如何提高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素質
1.要加強對廣大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知識培訓,培養和提高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
2.教師應當更加重視自身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現代教育技術運用,要求教師不但要了解本學科知識體系、掌握前沿知識,更要注重教會學生如何檢索、獲取和選擇知識,解決問題。
3.教師應當更加重視教育教學科研能力的提高。教師要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有效地參與信息教育系統的運作,發揮對教學過程設計、監控、評價和組織等方面的作用,就必須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育學知識,并把兩者結合起來加以研究,將其研究成果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
4.教師應當向一專多能的多科性教師方向發展。
結束語: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推進了教育的發展速度,增加了教育發展的寬度,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先進手段,為我們教育的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多媒體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的問題.愛朗教育
2.陳春法.在信息化環境中構建新型教學模式.高等師范教育研究第13卷第2期
3.瞿彥博.在高校教育技術普及中教師培訓現狀的分析.高等建筑教育.1998年第4期
4.朱樂平.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的實踐和思考.中小學教師培訓
5.胡延琴.現代教育技術與教師素質.河南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作者單位:①無錫市體育運動學校
②無錫市青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