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鳳
一、分類評價
為了便于學生了解自己作業的成敗優劣,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我們可以采取分項評價的批發策略。如,設計分三類評判等級的批改方法:“A”代表“雙基”評價。主要看解題過程中,依據是否合理,步驟是否完整,結果是否正確;“B”代表書面評價。主要看所用文字、符號、圖形是否正確,書寫是否整潔,作業格式是否規范;“C”代表創新評價。主要看解題思路和表達方式是否清晰簡捷,具有獨創性,有無超額完成作業的情況。
例如,一個圓柱和圓錐連在一起,底面直徑4厘米、圓柱的高7厘米、圓錐的高3厘米。求它們的體積是多少?
大部分學生的解法都是:
3.14×(4÷2)2×7+1/3×3.14×(4÷2)2×3=…
但有個別學生把圓錐折合成同底的圓柱,列式為3.14×(4÷2)2×(1+7),這時,我們就可以給后者評為“C優”,同時視其他情況再給這些學生評判“A”和“B”的等級。
二、利用評語指導方法
1.利用評語指導學生做題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當學生作業中出現審題、計算、觀察、分析、判斷等方面的錯誤時,老師可以利用評語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先找準數量關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試試看”“第二步該干什么”等評語實際是向學生思考的路線。根據指導,學生不僅找到了錯在哪里,而且知道為什么錯、怎么改正;“方法太好了,可要細心呀!”“解得巧,真聰明”“你肯定有高招,因為你是我的驕傲”。不責罵質量特別差的作業本,相反,應盡量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從而會使逐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利用評語拓寬學生思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利用評語適當給予啟發,以幫助激發學生的潛能,激活創新意識。利用評語:“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獨特見解的學生。對有的題可用多種解法而學生只采用了一種,可以寫上:“還有更好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還有高招!”這樣的評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開啟心靈,馳騁想象,鼓勵學生動腦思考發現問題;使他們敢于大膽地去想去做,鼓勵學生要敢于嘗試、標新立異;教師在學生的作業書寫、格式以及算理過程要嚴格把關。這些是體現良好學習習慣的外在標準。
三、可利用一題多改
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許多學生難以一次使作業達到較高水平,得到自己滿意的等級。為了調動學生進一步改進作業質量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采取一題多改,逐次提高等級的批改策略。當作業發給學生以后,如果他們能夠糾正錯誤,彌補不足,或者補充更好的解題方法,就可以視情況給予高等級。為了增強實效,教師還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時,加些針對性、啟發性、鼓勵性的眉批。
例如,有一位學生做27×99+27時的計算為:“27×99+27=2673+27=2700”,教師給她評了中等,并眉批道:“得數正確,但可以簡便計算。你再想一想!”學生補了一種算法:“27×99+27=(27×100-27)+27=2700”。教師為她提高了等級,又批道:“好,你跨出了可喜的一步!”還在題目中27下邊劃了紅線,以作暗示。果然,學生又補了一種算法:“27×99+27=27×(99+1)=27×100=2700”。教師再次為她提高了等級。
四、還可以暫不給予評判
學生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和學習態度是不平衡的,即使是優生也可能有失誤的時候。當學生的作業錯誤過多,過嚴重時,為了避免學生作業等級太低,心理壓力太大以及產生知識上的脫節和惡性循環,可以采取暫不評判等級的批改策略。等學生弄清了錯誤原因,補充了所欠缺的知識,將作業重做之后,再進行評判。如加以眉批:“請參考××例題后重做。”等學生弄懂了算理,把錯題糾正以后,再進行評判。
五、面批面改
作業中,有時會出現了些令教師疑惑不解的情況。如一個知識基礎較差、智力水平不高、平時作業不認真的學生,有時卻做得很好,他是有了突出進步,還是搞了虛假作業呢?一個向來作業水平較高的同學有時卻做得很不好,是什么困惑呢?又如,有的同學解題過程很特別、很簡略,而結果是正確的。為了實事求是地批改作業,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并且禁止抄襲作業的現象發生,可以采取當面了解情況,面批面改。
適當改變作業的批改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形成創新意識,也有利于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批改方式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并在評估過程中體現素質教育。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三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