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英
一節信息技術課怎樣安排才算合理?信息課教師一般都有這樣的認識,一節信息課一般是先講授一些課本知識,然后操作演示幾次,接下來是學生操作。教師講解時間在5-20分鐘,剩下時間留給學生自己操作,教師巡堂、個別指導。完成任務的就自己玩電腦,沒完成的繼續做,信息課教學設計一般都采用這樣的模式。
那么我們采用怎樣的教學模式來安排信息課效果會更好呢?總結幾年來信息課教學的經驗,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采取任務驅動模式開展課堂教學
任務驅動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符合計算機知識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特點。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則是指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難題。任務驅動教學最重要的就是“任務”的提出,“提出任務”當然首先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還要注意任務的設計要分散重難點,給不同能力的學生制定不同的任務,給予接受能力弱的同學較低難度的任務。在如何“驅動”上,我們可以通過作品展示,使學生有一個印象,激發其興趣;可圍繞生活密切接觸和所需技能進行目標驅動,如電子郵件的收發、網絡視頻信息的獲得和遠程交流等;還可利用學生“好玩”、好奇心強的特點,結合知識點的練習,運用一些小游戲進行任務驅動。任務驅動教學還是有效控制課堂紀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掌握教學進度的好方法。
二、采取教學內容實用化、生活化模式開展教學
信息技術課具有更好地促進師生互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推進學習實用化的特點,這也為我們更好地掌控“急于玩”的心理提供了辦法。將課本知識點轉化為解決生活具體問題的工具,指導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真正學以致用。比如指導學生登錄有關學習網站,注冊成功,從網站獲取輔導信息,進一步指導學生注冊中小學相關學習論壇,開展學習交流等。采用這一模式教學,首先要對教材進行處理,對容易的知識點簡單講或不講,教師一帶而過,學生自學;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化難為易,鼓勵學生動手操作,也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他身邊的事和關心的事,都能成為他學習的一種動力。如,在數據表格的處理和分析中,借助學生編號、座位號、作品評價等次等,要求學生完成表格的排序、篩選、匯總和自動求和等操作,并對統計結果做出評價。
三、采取情境創設模式開展教學
教學情境創設不但可以烘托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主要的是使學生了解學習任務的必要性和學習任務相關的信息。情境創設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要求教師將學習內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實的學習活動中,有效的課堂教學來自于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程度,學生愈能融入教學環境之中,其主動學習的欲望就愈強烈。
四、采取自學輔導模式開展教學
自學輔導模式也就是自主探究模式,學生在信息課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提出問題,經過自主探索和教師的點撥,自主解決問題,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創造的主體意識。信息課教師可對簡單易懂的知識忽略不講,重點講解重點難點,也可適當結合學生實際,拓展講授內容,同時,要注意總結查找學生自學過程中出現的普遍性問題,予以解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自學輔導模式離不開教學評價和學生分組學習討論(協作學習),教師要及時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評價制作完成的作品,并根據實際調整教學方式,對基礎差的同學,理解快、基礎好的同學要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保護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講授畫圖工具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畫圖窗口工具,進而給學生時間自主完成自學目標,向鉛筆、橡皮工具的使用是學習的重點,但不需重點講解,因為學生感興趣的東西,自學比講解好,作品完成后即可進行評價。
總的講,以上這幾種教學模式,說其是教學模式,也是因為其教學指導思路可以貫穿整節信息技術課,同時可容納其他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運用不是單獨的,一堂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是一兩種主要教學模式,其他教學方法相互配合的結果。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開灤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