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飛 王 敏
21世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要特征的世紀,是創新的世紀,是激烈競爭的世紀。江澤民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是素質教育的最高層次,同時也是人類活動中最高級的形式。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更應加強這方面的探索。那么如何通過語文教學與訓練,使學生掌握創造性思維的策略,以發展其創造性思維呢?
一、創設寬松的學習環境,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小學生創造力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制約的復雜的動態進程。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創造力呈持續發展趨勢,但并非直線上升,而是波浪式進行,小學生創造力的體現主要有以下幾點:1.好奇心強,喜歡提出問題。正是有了好心,才體現出對事物探索的熱情。2.善于大膽幻想。處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創造力更多的帶有幻想型的特點,同時,小學生創造想象和思維大多是由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或困難情境激發的,思考問題是表現出一定的主見。3.直覺思維和靈感在創造力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更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
1.要尊重學生與眾不同的疑問和觀點。2.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從事一些具有創造性的活動,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的機會。3.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如抽象邏輯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的培養,應該綜合起來加以訓練。4.鼓勵首創性,允許學生在自由探索和實踐中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或看法。從而,使學生遠離窮追猛打式的提問,沖破“標準答案”的樊籬,能夠用心讀書,用心思考,有所知,有所悟,有所發現。
二、課堂民主,師生和諧
在重視培養創新能力的課堂上,教師必須在明確學生主體的前提下,結合學科教學任務的要求和教學活動性質的特點,放棄權威思想,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方案。使課堂變為師生的互聯互動陣地。尤其是學生在課堂上出錯時,教師更要以寬厚與親切的態度對待,而不是諷刺、挖苦,不耐煩,使學生消除緊張、畏懼,鼓起了學生勇于探索求知的信心。
三、重視質疑,鼓勵探究
在學生學習教學內容時,我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這是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的一種方法,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一條措施。教學中隨時和學生講明,教材或教師授課并不總是正確和完善的,鼓勵學生解放思想、活躍思維、積極地發現問題,提出質疑。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加深對學習材料的理解,而且也是對發散性思維的一種促進,因為提出質疑問難的本身就是擺脫學習材料原有的思想路線,從另一個角度進行思考。同時告訴學生要相信自己,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疑問要大膽的提出來。學起于思,多思考,有助于促進智力發展。如此,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思維,還讓學生知道要相信自己,不能人云亦云。因此,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于發現疑問,并積極探究解答,是培養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手段。
四、贊賞求異,歡迎挑戰
在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積極探索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激發學生大膽求異,積極進行思維發散,敢于向書本和現成答案發難,敢于向同學、向老師、向權威挑戰。多問“真是如此嗎?”“只是如此嗎?”并去積極探索。對學生即使不恰當的駁問、發難和新解,師生不能嘲諷,對其膽量意識和精神要給予充分肯定,熱情鼓勵。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應該成為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五、借助教材,訓練想象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它包含著世界上的一切。”這里的“一切”,當包括著世界上已被創造出來的或已被發現的,也包括那些還未被創造出來的或未被發現的。現代科技的發展證明,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此,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創新教育中是一項非常關鍵的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大力運用語文學科這一獨特優勢,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一是結合課文敘述進行想象;二是根據課文原文進行創造性復述,改寫;三是給課文進行續寫;四是進行想象作文。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式與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總的說來,培養創造性思維是關鍵,只要教師在課堂上能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善于發問、敢于挑戰,并培養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我們的課堂必將成為培養創新能力的搖籃,展現創新魅力的舞臺。
作者單位:揚州市邗江區霍橋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