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學紅
綜觀當前小學古詩文教學現狀,普遍存在著一種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缺乏主動性、自覺性,缺乏對古詩文學習的感悟的現象,沒有感受到古典詩文的音韻之美,學起來味同嚼蠟,難以產生學習的興趣,成為古詩文教學中的無奈。為此,筆者在教學中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引導學生體驗古詩文學習之樂。
一、誦讀成詠,體會音韻之美
古典詩詞的音樂之美主要來源于平仄的搭配,節奏的連貫,韻律的悠揚,所以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唱起來和諧悅耳,產生一種和諧的音韻美。
我覺得,依據兒童認知規律和年齡特性,教師要刪去繁多、瑣碎的各種要求,初步做到以下幾點就可以:1.發音正確,吐字準確,語速適當;2.感知古詩的節奏,注意停頓與重音;3.用心感受,逐漸掌握古詩誦讀的要領,體會古詩文的音韻之美,感悟古詩詞的意境之美。教學中,我們要向學生傳授一些古詩詞朗讀的基本技巧,如停頓、重音、語速等,同時教會學生使用準確的符號,如停頓用“/”,重音用“·”,延長用“——”等。我們還要訓練學生學會把握詩歌的節奏形式,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當然,古詩詞的誦讀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貴在日久天長的積累。朱熹說“一字一句平心去讀,不能有絲毫杜撰”。通過一天一誦,誦讀成詠,使學生長期浸染在古詩詞之中,學生自會有所收獲。
二、輕松記憶,感受積累之趣
小學生學習古詩文,關鍵在于興趣的培養和激發,不要強求深入分析理解,因此,即使暫時沒有領悟作者及詩文表現的深刻寓意,也無關緊要。只要他們能先“吞咽”下去,先記住詩歌內容,隨著閱讀量的加大,知識的積累,經驗的豐富,時間長了,它就會被學生消化、吸收。多年來,我一直堅持讓學生每天抄背一首古詩,這些古詩既包含新課程標準中規定的篇目,又可以是學生自選的相關詩詞。如學習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我就讓學生再積累李白的其他詩歌。于是,學生的誦讀內容就出現了《峨眉山月歌》《贈汪倫》《將進酒》等。由于誦讀數量的增加,李白的詩風也就逐漸被學生所知曉。
像這樣一日一句,一日一首的長期積累,甚至于好多初高中才學習的經典名篇,如《陋室銘》《出師表》《師說》等,都成了學生們的吟誦之作。聽著他們稚嫩的童音,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我尋找,我快樂;我誦讀,我自豪!”的喜悅之情。
三、活動激勵,體驗成功之樂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庇懈杏诘谒苟嗷莸脑捳Z,我在教學中圍繞古詩文學習積累開展了一個個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限時背誦”“誦讀表演”“接力背誦”等活動耗時少,幾分鐘時間就可以舉行。再如一些稍大型的活動:“經典古詩文朗誦會”“賽詩會”“詩歌聯歡會”等,讓學生或配樂朗誦,或淺吟低唱,都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定期舉行。
通過這些活動好多學生背詩達到一百首以上,我在感動于學生積累數量之多的同時,更是感受到他們學習古詩文的熱情與信心是那樣強大。他們通過參與活動、展示學習成果,更多地感受到了古詩文的誦讀之美、意境之美,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四、學以致用,嘗試創造之樂
1.改寫詩歌,進行新創作。這主要是對古詩詞進行續寫、改寫或仿寫。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語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寫,不作裝飾,句句有喜色,學生根據詩歌的內容,想像描繪的情境,合理編寫故事的情節,寫出的習作定會別有情趣。為了深入拓展文章的內涵,我又讓學生續寫杜甫回家后的經歷。就在這一改一寫中,學生欣賞了詩歌高超的技巧,領略了深刻的思想內涵。
2.表演詩歌,活化詩文內容。小學生積累的古詩文,有許多是故事性強,人物形象豐滿的內容,如《村居》《游子吟》《小兒垂釣》等??梢砸龑W生將這些簡短的詩句改寫成小話劇。全班學生可分成幾個小劇組,每個學生都要編寫劇本,小組內評比,推選出優秀劇本,再進行集體修改,然后自導自演,在活動課上進行展示,評比優勝小組。
3.詩畫互補,激活審美通感。古典詩詞,向來具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把古詩文運用繪畫表現出來,就會激活學生審美上的通感,使學生對作品藝術形象的體驗更加準確,對內在精神的把握更加深刻。
在做法上,一是鼓勵學生給課內外的古詩文配圖,舉行班級詩畫展;二是引導學生做古詩文專題手抄報,指導他們把自己喜歡的古詩文與閱讀體會在手抄報上展示出來;三是讓學生直接把古詩內容變成圖畫,讓大家通過觀畫面、猜古詩、背詩句等形式,悟出詩中畫、詩中情、詩中理。
總之,只要我們教師秉承快樂學習原則,用心探索,大膽嘗試,就一定會有許多好的教學方法,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小學古詩文教學質量,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感受到學習古詩文的快樂。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