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輝
摘 要:創新是國家和民族崛起的必由之路。在化學教學中進行創新教育,要求教育者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加強化學史教育,積極鼓勵以及開展實驗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高中化學 創新意識培養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現代教育學認為,任何教學內容都可以用一個問題呈現出來,學習的發生起源于情境變化的刺激。所以教師在教學中盡量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憤悱狀態,從而激發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學習Na的性質以后,要求學生寫出Na與CuSO4反應的方程式。學生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Na排在Cu的前面,認為Na能把CuSO4中的Cu置換出來,學生不假思索寫出2Na+CuSO4=Na2SO4+Cu,然后讓學生分組實驗,探究Na與CuSO4反應過程(告知Na不能太大,煤油要揩干),記錄實驗現象,結果沒有看到有紅色銅析出。學生討論1:為什么Na不能置換出Cu2+呢?這是因為在CuSO4溶液中含有大量水,各離子如Cu2+以水合離子形式存在,Na難以與Cu2+直接接觸,故不能置換出CuSO4中的Cu。討論2:怎樣設計才能出現Na能置換出CuSO4中的Cu呢?通過學生討論和教師點撥認識到,只有Na與水反應完,才能與CuSO4反應,這需要水少,CuSO4溶液量少,Na量多。最后再通過實驗探究:在表面皿上放一塊Na(稍大且壓扁),再用膠頭滴管滴1~2滴CuSO4溶液,觀察到在Na的表面有紅色銅出現。這樣通過實驗和層層遞進提出問題,學生自己討論,設計實驗,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分析能力與創新意識。
二、加強化學史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
我們要重視化學史的教學,充分挖掘科學家崇高科學的情感和價值觀,給學生樹立榜樣。例如,20世紀70年代日本化學家白川英樹的學生在一次合成聚乙炔的實驗時,誤將催化劑的用量多加了1000倍,結果在反應液的表面形成一層銀白色發亮的膜狀物。白川英樹對此偶然發現的反常現象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具有金屬光澤的顯示半導體性質的聚乙炔膜。隨后的研究發現,以碘摻雜的聚乙炔具有與金屬一樣的導電性,改變了人們習以為常的觀念(即塑料是不導電的),從而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表面看起來這項試驗的成功起因于偶然因素,但偶然性寓于必然性之中。這告訴我們,只有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端正科學態度,運用科學方法,善于從偶然性中找出事物的內在必然性,才能在科學上有所作為。
三、積極鼓勵,讓學生敢于創新
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揚民主。教師要鼓勵和支持學生敢于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不盲從教師,不盲從書本,不迷信權威。如:以前在初中化學氧氣的性質與制法一節學生分組試驗課中,有一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未充滿氧氣的集氣瓶口,木條仍可復燃,實驗事實怎么與課本上的說法不一致?”這是上課前沒有想到的,我沒有指責學生,而是把它作為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好時機,和同學們共同做實驗來探究這個問題。最后得出結論:只要集氣瓶的氧氣達到一定的濃度,把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木條可以復燃,不一定要盛滿氧氣。推翻課本上的結論,培養了學生的質疑能力和不迷信書本與權威的科學精神。當然,我們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展示機會,努力發現其“閃光點”,及時給予評價、激勵,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讓激勵成為學生學習的催化劑。同時,善待學生的錯誤,在保護學生自尊的前提下,指出不足,糾正錯誤,提出更高要求,這樣不讓學生忘乎所以,停滯不前。
四、開展實驗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中學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課程。教師要在實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關鍵要加強實驗探索。常見的方法有:變演示實驗為學生實驗,變驗證實驗為探索實驗,設計貼近課本與學生基礎的研究性課題,其中重要的措施便是變常規注入式實驗為探究性實驗,讓學生主動觀察、思考和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通常除提出問題,做適當的引導外,主要給學生創設研究問題的情境(實驗現象、思考、討論、改進),使學生親自去感受、探索、查明問題的關鍵所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例如:人教版教材中說明了碳酸氫鈉與碳酸鈉都與鹽酸反應,但沒有指出二者與鹽酸反應的現象及原理。而碳酸鈉與鹽酸的反應,是高考考察的重要知識點,為此需要探究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的特點。探究:1.將鹽酸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中;2.將碳酸鈉溶液逐滴加入鹽酸中?,F象有什么不同?寫出有關反應方程式?,F象:1.開始滴加的一段時間,無明顯現象;后一段時間,溶液中有氣泡產生。2.開始滴加就有氣泡產生。反應原理:①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②Na2CO3+2HCl=2NaCl+CO2↑+H2O。不用任何試劑,根據滴加順序不同,現象不同,就可鑒別出。上述實驗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一般學生不易觀察有關現象和得到有關知識的。回憶拓展:通過藥品滴加順序不同而將藥品鑒別出,還有沒有這樣的實驗?引起后續課懸念:1.向一定量的硫酸鋁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2.向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鋁溶液現象有何不同,原理如何?探究實驗既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和鍛煉了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棉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