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淑娟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越來越成為對學生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中學音樂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在我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以前傳統的中學音樂教學,雖然知識能夠較為系統的傳授,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充分得以表現,教學過程也清晰可見。
針對當前中學音樂教育教學中的一些現象,本人認為應從“教”“學”“術”三個方面著力加以解決。
一、從“教”的角度出發,轉變教育觀念,優化教學結構
實施音樂學科教育改革的關鍵不是教材,而是教師的教育觀念。只有明確觀念,才能優化教學,教師首先樹立讓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個學生,既是非專業音樂教育,那么教師就必須用非專業音樂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確立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基點,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為重點,才能培養對未來社會有用的人,培養盡可能完善的人。“審美的特殊性質,在于通過審美活動來教育學生。這種教育不是靠講道理,靠邏輯的力量來說服人,而是靠形象,靠感性的力量來感染人。所以,它能夠使學生在鑒賞與品味事物的過程中,既得到理智上的滿足,又得到感情上的愉悅。”
二、從“學”的角度出發,改變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一是加強學生“自主性學習”。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引導學生掌握欣賞規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會學”。
二是加強學生“合作性學習”。在音樂欣賞課中,建立課堂學習小組,由原來的點狀,改為以小組為單位的幾個塊狀,這樣的座位為學生互相討論提供了方便。我覺得在當今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創設“合作性學習”的教學情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靈活性,也鍛煉了大家的創造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是加強學生“創造性學習”。在音樂教學中,既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又要注意給予正確的啟發誘導,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創造性操作能力。當學生通過聽覺、視覺及想象、聯想,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可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腳,使欣賞過程提到另一個高度。比如可以使用打擊樂配伴奏、身體律動、創作圖形譜、器樂演奏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三、從“術”的角度出發,充分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手段
一是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在具體的教學中,音樂教學中的唱歌教學和音樂欣賞教學,根據歌詞等內容,雖然可以通過說教對學生進行性格情操的陶冶,思想感情的凈化和道德行為的規范,但遠不及設計制作課件后演示教學內容及用錄像來指導學生觀看教學內容所獲得的效果好。
二是利用多媒體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多方面的,在教唱新歌之前,可以利用錄音范唱。因為錄音帶的范唱是經過合成加工的,其音響效果更為理想。學生們在動聽的音樂聲中不知不覺地就會激起“我也想唱這首歌”的欲望,使學習活動成為自覺自愿的行為。
三是利用多媒體由深化淺,生動直觀的進行樂理教學。說教式的樂理教學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厭煩、逆反心理。而音樂又是一種由抽象聽覺、到形象感受的過程,如何讓樂理教學充滿情趣,讓學生愛學呢?這就需要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把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把虛幻的音樂直觀化。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還要不斷摸索出更富有新意的教法,改革教育思想,挖掘創新潛能,解放學生創新思維,真正落實素質教育,使音樂的韻律、節奏的美感潛移默化地滲透于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接受新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和審美能力。引導他們在學習中提高音樂專業知識和技能,逐步成長為符合未來信息化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作者單位:甘肅金昌市金川公司總校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