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啟洋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從當今社會的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看,社會對人才的評價標準發生了變化,不但要求知識淵博,而且要求具備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再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創新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斷地改革。我們提倡的創新教育,不但在教育的設備、手段、工具需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創新能力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要成為數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目的和一條基本原則。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
一、營造和諧氛圍,激發創新興趣
學習興趣是創新能力發展的首要條件,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創新的源泉、思維的動力。學生對數學課感興趣與否,將直接影響思維的積極性。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努力營造一種輕松、愉快、平等、形象生動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處于一種良好的積極思維狀態,以利于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應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增強學生思維的內驅力,抓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等特征,加以適當引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啟發思維,發展能力
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數學課不但是教授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去學數學。在課堂盡量給學生去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發展,學習成績得到提高,如在教“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時,先引導學生想象,把圓柱體轉化成已學過的長方體,再指導剪、拼、推理、歸納。首先,把圓柱從直徑經過分成兩部分;其次,每個部分再分成若干份,就是圓柱的高,長方體的底面積就是圓柱的底面積,根據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推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即圓柱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乘以圓柱的高。這樣的教學層次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使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思維活躍,配合默契,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創新教育落到實處。
三、激勵學生質疑,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巴甫洛夫說過:“懷疑,是發現的設想,是探究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币墒撬季S的啟發劑,有疑才有問,才有思考、創新。因此,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質疑氛圍,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閱讀自學中、交流評價中質疑,滲透質疑方法的指導,同時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釋疑,從而在質疑、釋疑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教學“一臺磨面機5小時磨小米250千克。照這樣計算磨小米1750千克需要幾小時?”不少學生列出1750÷(250÷5)。交流評議時有個學生大膽質疑:“為什么要先求每小時磨小米多少千克?不先求它行嗎?”我順勢將問題拋給學生:“你們認為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火花競相綻放。有的提出可以先求1750千克里有幾個250千克,再求需要幾個小時,即5×(1750÷250)。也有的提出可以先求磨每千克小米需要幾個小時,再求磨1750千克需要幾個小時,即5÷250×1750。
總之,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充滿激情,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設置有趣的教學情景,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新知識,同時要鼓勵學生大膽去想象,把創新能力的培養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作者單位:貴州省思南縣巖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