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霞
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語文課更是如此。段力佩先生曾經說:“要使課堂始終吸引學生,使大家人在課堂,心也在課堂,感到課堂上有無窮的樂趣。”教師的藝術魅力越大,課堂就越有味,教學效果就越好。如何使課堂生味?我在教學實踐中有以下體會。
一、導語生味
常言道:好戲看開頭。導語如同戲的序幕,序幕一拉開,就讓學生進入了某種氣氛或情趣中,從而有助于新課的學習。好的開頭,應如高手對弈,第一著就能為全局的勝利鋪墊基礎,有一石激起千層浪之妙。
教師決不能小看導語。短短的幾句開場白,可以扣住學生的心弦,把學生帶入理想的情境,為新課學習作好精神上的準備。
二、美中生味
《黃鸝》中“這里的湖光山色,密柳長堤,這里的茂林修竹,桑田葦泊,這里的乍雨乍晴的天氣,使我看到了黃鸝的全部美麗”,這種明朗、極致的自然美,讓學生反復朗誦或背誦,就可以獲得美感,陶冶情操。課文中表現美的地方很多,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美的地方繪聲繪色地講出來,或者朗讀出來,那必然會給學生以美的感染,從而生味。
可見,教師要善于披文入情,把作品中美的地方繪聲繪色地挖掘出來,讓學生琢磨,吟誦,體會,從而在愉悅的審美滿足中接受知識,受到教育。
三、穿插生味
“穿插”的內容可以是影視作品中一組攝人心魄的精彩鏡頭,也可以是文學作品中一節諧趣橫生的典型片斷;可以是一曲歌,也可以是一幅畫;還可以是一首抒情的詩,一段讓人百般咀嚼的事……
魯迅先生《祝福》開頭描寫了祥林嫂悲劇的結局——“我”親見她淪為乞丐,親聞她在魯鎮的一片祝福聲中寂然地死去。這悲喜置于一處,形成鮮明對比。當結尾再一次呈現祝福的歡樂場面時,我們穿插進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已經死了——在舊年的除夕凍死了。”再聯想到《紅樓夢》中寶玉娶親,榮國府宮燈花轎,熱鬧非常,瀟湘館卻無限凄涼;聯想古詩詞:“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一幕幕美妙的“穿插”,猶如一串串美麗的珠璣,能使學生展開聯想的翅膀盡情地翱翔……
“穿插”是一種方法,也是一種藝術。和諧自然、高雅適度的“穿插”,不僅能激發起興趣,愉悅心志,更可塑造心靈,遷移能力。
語文課堂生味的藝術,就像萬花筒一樣,“一搖又是一朵”:幽默生味,構思生味,旁征生味,板書生味……變化無窮,多姿多彩。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語言藝術修養,并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才能塑造趣味橫生的課堂。
作者單位:河北省濮陽縣化肥廠職工子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