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禮凱
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中,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能認讀所學的詞語;能根據拼讀的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的故事或短文。在整體教學目標中,讀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學習英語的主要任務之一。本文從小學英語閱讀的重要性、小學英語閱讀的教學方法、小學英語的閱讀的時空選擇等幾個方面進行敘述。
關鍵詞:小學英語 閱讀 教學方法 時空選擇
《英語課程標準》中,對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能認讀所學的詞語;能根據拼讀的規律,讀出簡單的單詞;能讀懂教材中簡短的要求或指令;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正確朗讀所學的故事或短文。在整體教學目標中,讀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學習英語的主要任務之一。
一、小學英語閱讀的重要性
信息獲得的手段和渠道固然很多,但是最主要的還是閱讀。就小學英語教學而言,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小學英語語言技能教學目標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閱讀過程又是一個復習鞏固、溫故知新的過程。所以,從小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具有重大的意義。
二、小學英語閱讀的教學方法
1.選材要貼近學生的生活
牛津小學英語課本中出現了read and say,say a rhyme等閱讀材料,這些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話題,突出了英語的學習與學生生活經歷相聯系。形式上基本是以單詞、對話的形式編排的,一課一個主題,圖文并茂,都是圍繞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某個熟悉話題展開,且提供生動有趣的畫面。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這些材料。
2.設計問題要遵尋循序漸進的原則
以問題推動學習,通過解決問題來感知整體的閱讀材料。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借助課文圖片,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錄音。就這樣,通過設計問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鑒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的問題設計,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筑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要做到所提問題能誘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要在學生現有的知識積累基礎上,在現有的邏輯思維水準下,換不同的角度提問。
3.把握好學生閱讀的過程,適當調控
閱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閱讀的效率。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并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閱讀,大部分學生要靠老師正確的指導,而閱讀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為此,閱讀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②培養學生根據意群認讀的習慣;③培養學生猜詞的習慣,最終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閱讀。
4.滲透異國文化,拓展閱讀空間
語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因此通過文化背景的滲透來培養文化意識有助于學生真正學好、用好英語,走向課外。
三、小學英語閱讀的時空選擇
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小學生閱讀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取決于小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這就決定了有不同語言知識水平、不同生活經驗和背景知識、不同閱讀訓練經歷的小學生有不同的閱讀能力。恰當地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技巧與方法,將會有效提高閱讀訓練的效果。在課堂上進行閱讀教學,應遵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和循序漸進原則。讀后交流討論,培養綜合運用英語能力,學生閱讀后,老師應注意對閱讀質量的檢查評估。要求學生限時細讀。引導學生對所讀內容進行分析、比較、推理、綜合、歸納、總結,以便把握短文的實質和內容的各個細節,然后讓學生口頭或書面回答問題。
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是整修閱讀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形式多樣。開展講故事、作講演、演短劇等活動使學生詞匯量擴大和活動能力得到提高。教師若引導學生自己創作漫畫作品,即是對那些閱讀材料的再利用,又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英語思維能力的一種鍛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他們所擁有的材料帶到學校,大家通過課外活動一起觀看或傳閱,或者進行同學之間的調劑和交換。這樣,一方面節約了閱讀的成本,另一方面又極大的拓展了學生課外閱讀接觸的面和量;開展“讀書知識競賽”。在閱讀教學中,運用競賽這一方法也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和充分發揮他們的閱讀潛能。
在英語學習的起始階段,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一定能為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打下扎實的基礎,讓他他們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高敏.2005.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2.吳鎖華《農村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方式初探》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云縣侍莊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