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祥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在“指導——寫作——批改——反饋”的作文教學過程中,作文批改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時,對于語文老師來講,作文批改也是最為頭疼的工作之一,其投入之大產出之低一直困擾著語文老師。因而,對語文老師的作文批改狀況進行深入的了解,并尋求作文批改的有效對策,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作文批改的現狀
1.作文寫作的周期一般都是兩周一篇,學生作文收上來之后,教師能不能在兩周內批改完成,能不能立即批改,嚴重制約著本次作文的有效性和下次學生作文能否及時進行。部分教師由于身兼數職(擔任行政工作或班主任工作),事務繁雜,又加上在批改用時上,一篇作文的批改需用時3~5分鐘,50本作文就需要將近2個小時,因此,作文批改要么就草草收場,要么就形成了積壓現象。
2.從作文批改面上講,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大多數語文老師因為領導檢查要求“刺刀見紅”,所以都采用“全批全改”的形式,而對于“精批細改”這種更為有效的批改方式,很少有老師采用,即使有,也是“星星點燈”,寥寥無幾。
3.從作文的質和量上來看,部分語文老師為了完成每學期7~8篇的作文量,不自覺地就忽視了作文批改的質量,更有甚者一次讓學生寫2~3篇作文,來應付各種檢查。這樣的情況下,作文批改也就變成了“錯別字糾正”練習了,作文批改的實質也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更談不上作文批改的質量和意義了。
4.現實中絕大多數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采取的是“一人獨立批改”,而“與學生面對面批改”、“學生互批互改”、“利用網絡與學生一起批改”等批改方式則成了教師的“柏拉圖”,現實方式與理想方式之間的差異極其顯著。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一是大多數語文教師在滿負荷、超負荷的工作,另一方面這些理想的批改方式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而,盡管有與學生面對面進行批改的愿望,有放手讓學生互批互改的想法,但實現這些愿望基于時間精力以及上級檢查的制約,結果只得“一人獨立批改”了。
5.語文老師都認為學生的作文水平與教師作文批改之間有很大關系,但從學生的角度看,他們看重的不是老師的評語,而是分數,因此,教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作文批改,就很難取得預期的成效,作文批改也就成了一種高耗低效的勞動。
二、對作文批改的一些思考
1.作文批改是手段還是目的
對于作文批改,大多數語文教師都存在一種模糊的認識,認為作文批改只是為了應付學校的檢查,為了完成語文教師的分內工作,或者因為“不批改學生和家長就會有意見”。他們僅僅拿教書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滿足于日復一日的機械性勞作,把作文批改作為一種目的而已,嚴重缺失創新進取的意識和能力。所以,現實中,多數語文教師還是埋頭耕耘在作文批改的田地里,并且對這種低效甚至無效的勞作缺乏深刻的反省。教師的作文批改充其量只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手段,而學生能夠自主作文并具備自我修改、完善作文的能力,才是作文教學的目的。
2.理想的作文批改方式真的離我們很遠嗎
的確,無論是“與學生面對面批改”還是讓“學生互批互改”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我們對作文批改方式的創新嘗試又做了多少。批改,本身就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態度,我們能不能把“批改”變為“交流”。教師就作文和學生平等交流,以學習的態度、發現的眼光、欣賞的心情對待學生的作文,采取多種方式的結合,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激情,我們的作文批改也就走上了一條高效低耗的道路。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小滿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