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杰
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實施和新教材的逐步使用,我們的課堂出現了新的生機和活力,許多教師逐步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開放式教學氛圍正在形成,教學效果明顯增強。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由于傳統觀念的根深蒂固,新課改實施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種種困難與挫折,部分教師在新的課程標準認識上還存在許多誤區,導致產生了一些矯枉過正的教育行為,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和重視。
中學歷史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如何處理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成為新課改下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改變以往“填鴨式”教學模式,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在教學中我尋求提高學習歷史興趣的方法手段或教育模式,以達到提高學習效果、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在教育實踐中我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學生興趣,提高記憶能力
興趣是增強記憶力的催化劑。學生對他所感興趣的信息,會產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與觀察力。高度的精神集中對提高記憶水平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專心致志,聚精會神,信息才會在大腦皮層中烙上深深的印跡。
1.在導入新課上下工夫。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導入新課一環非常重要。采用與課文有關的傳聞、秘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再現一些資料信息,給學生展示一些相關的視頻等,對整體課文的講述可以起到鋪墊作用烘托氣氛,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3.從基礎知識的實用方面入手。在歷史教學中遇到一些重點課,在導入新課時,就強調這一章節的重要性,教師可設計在考試中常出現的一些題。這種方法開宗明義,使學生一開始就了解到學習這章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同哪些章節有聯系。學生認為所學的知識重要,注意力也會高度高中,記憶力水平也能相繼提高。
二、幫助學生理解,加強記憶過程
在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過程中,先把握知識的總輪廓,然后使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在記憶的過程中加深理解。這不僅有利于掌握歷史基礎知識,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記憶能力。
在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記憶力,必須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難點。
當然對剛學過的知識,要趁熱打鐵,及時溫習鞏固,這是強化記憶痕跡、防止遺忘的有效手段。還有科學用腦,防止過度疲勞,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這也是提高記憶力的關鍵。
三、歷史知識的個性化
歷史知識個性化的特點在于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通過討論會、演講會、寫歷史論文等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感受歷史,獨立地作出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評價,它強調學生的活動。
1.專題討論會
為開拓學生視野,培養探索、研究問題的能力,由教師給學生介紹一些報刊上有爭論的,又有教育意義的材料或直接就書上的人物、現象,發表自己的意見,并展開討論。專題討論可開闊學生的眼界、形成歷史思維,從而培養分析歸納能力和從現象中看本質的能力。
2.歷史演講會
在學生講故事的基礎上,選擇內容較好、思想性強的材料,由表達技能較高的同學,舉行歷史故事演講會,并進行評比。這對普及歷史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和進行思想教育都將起一定的作用。
四、歷史評價的多樣化
在傳統的歷史評價中,評論學生學習好壞的標準是考試的成績,這固然有它有利的一面,但是它不利的一面也是相當明顯的。特別是成績不好的同學一直不能受到老師的肯定或表揚,時間一久,他們就會失去對歷史的興趣,從而歷史教學任務和目標很難完成。歷史評價的多樣化,就是要求老師創造各種機會,給一同層次的學生以肯定,使學生能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以積極的態度去學習歷史。
作者單位:江西省湖口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