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蘭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地理CAI(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迅速發展起來,這給地理課堂教學帶來一場革命。地理CAI課件不僅能演示播放音像、動畫,而且具有交互功能,有利于突破教材重難點、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提高教學效果等。尤其是教師自己動手制作的課件,因為是根據自己的教學思路及學生的差異性開發的,所以更能很好地服務教學。
一、注意選題,使之更好地服務課堂
CAI課件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手段,并不一定適合每一節地理課。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更不是對傳統教學手段的否定,有的課題可能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講授比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還好。因此,要想讓課件在實際教學中發揮最大的作用,有必要認真選擇課題。一般來說,具有下列特點的課題非常適合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來講授:
A教材闡述的是具體生動的地理事物或涉及到地理變化過程,而教材只有文字媒體或靜態的圖片。如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地球的運動》,涉及到恒星日與太陽日的區別、黃赤交角及其影響等諸多難點,僅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學生很難理解復雜的地理變化過程。
B教材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如高中地理上冊課本的第五章第五節《自然帶》,如果不向學生展示各自然帶的圖片或影片,學生很難理解各自然帶的特點,當然也就很難理解生物分布的地帶性特點。
C教材涉及的內容很廣泛,很多內容難以用語言描述。如初中教材中的《澳大利亞》涉及到澳大利亞的位置、地形、動物、人口、經濟、城市等諸多內容,僅用語言描述,學生很難流下深刻印象。
總之,盡量選擇那些不易用傳統教學手段講授的課題,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多媒體的優勢。
二、注意“輔助性”關注教學效果
前面提到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不是對傳統教學手段的否定,而是扮演一個輔助的角色。在課件制作中要突出其“輔助性”。許多教師在課件制作中往往求大求全,一節課從頭到尾都用多媒體演示,教師一刻也不離開鼠標或鍵盤。筆者認為在一節課中將傳統教學方法(如板書、板圖、板畫、談話法、討論法等)和課件演示有機結合,有時候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因此,課件制作中要突出其“輔助性”,不可喧賓奪主。課件主要用來解決一節課中難以用傳統方法講解的內容,這樣既可以突破教材的重難點,又可以減少課件制作的工作量,發揮傳統教學手段和計算機輔助教學各自的優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交互性,增強靈活性
“交互性”是地理CAI課件的生命所在。多媒體課件開發軟件多有較強的交互制作功能,我們在課件制作中要合理的利用這些功能,讓開發的課件可控性強。要開發交互性強的課件,首先要對教材進行認真的分析,尤其要理清本節課的知識結構,這往往是編寫課件腳本的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將教材劃分為若干個知識塊,同時找出各知識塊之間的聯系,規劃好各知識塊之間如何跳轉。注意選擇合適的交互響應形式,如:按鈕響應、熱區響應、熱物體響應、文本響應、目標區域響應等等。
四、注意多種媒體的有機結合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可以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有機結合,因此,又稱為多媒體課件。課件制作前,應充分分析教材,根據教材的需要去收集合適的媒體素材。如果課件媒體使用單一,往往會使課件本身成為一種形式,如有的課件主要使用文字素材,缺乏其他媒體資料,使課件成為了代替板書的一種形式;再如有的課件僅僅是幾張靜態的圖片或地圖,這與傳統的投影幻燈和掛圖幾乎是一回事。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都不是真真的多媒體課件,它們和傳統教學手段沒有多大區別,沒有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勢。前面已經在如何選題中談到,課件要注意用動畫、聲音、視頻等表現動態地理現象和地理過程等用傳統教學手段難以解決的問題。
作者單位:河北省開灤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