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名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在認真學習和領會《標準》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教學,且要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有個性地自主學習。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科學地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培養自學習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育歸根到底是培養習慣。”習慣是行為的自動化,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別人的監控,在什么情況下就按什么規則去行動。習慣一旦養成,就會成為支配人生的一種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良好的自學習慣來自平時的點滴培養。
教學之前,教師在熟讀教材、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的基礎上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引導學生進行自學的提綱,以供學生自學時參考使用,激勵他們主動探索。提綱可以是問題式、表格式、填空式等。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發現并提出的疑難問題,要通過小組長反饋上來,作為教師課堂上點撥的重點。例如,在教學《人的生長發育》片段時,有的教師編擬了如下自學提綱:①人的生長發育主要經歷哪幾個時期?每個時期有哪些特點?②你們現在處在什么時期?你們父母正處在什么時期?你們的爺爺奶奶正處在什么時期?那你應該給你的父母、爺爺奶奶怎樣的溫馨提示呢?你們應如何度過青春期呢?③當今社會人口老齡化越來越明顯,老年人的生活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關注,你作為一個未來社會的公民,有什么好的建議?④青春期階段還會發生哪些變化呢……通過問題設置,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閱讀思維空間,同學之間進行表達交流,盡量讓每一位同學都主動參與課堂。
二、營造和諧課堂氛圍,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要使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必須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感情融洽,相互尊重,課堂上學生沒有壓抑、束縛,學生的思維就處于積極狀態。教師適當地進行啟發誘導,激發求知欲,能使學生提出問題。例如,教學“耳的結構與聽覺的形成”片段時,有的教師事先組織學生做游戲:“耳雖然能感知一定的聲波信息,然而每個人的聽力并不完全相同。下面老師請幾位同學幫忙做一個小測試。評選我們班的‘順風耳……”這樣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學生開始不由自主地紛紛提問:①耳廓有什么作用?②為什么有人能用耳朵吹氣球?③人旋轉后覺得眩暈與耳的哪個結構有關?④聽到巨大的聲音為什么要張開嘴?⑤上呼吸道感染為什么會引起中耳炎……學生暢所欲言,全身心地參與到了本節課的學習中,枯燥的學習變得鮮活起來。
三、以興趣為橋梁,激發學生主動參加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開啟成功的大門。學習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巨大推動力。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這就是說,濃厚的學習興趣可激起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奮發圖強。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睂W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之一。教育實踐表明,有了學習動機還不一定會發展為學習興趣,但有了學習興趣就一定會激發學習動機。所以,要采取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興趣為橋梁,激發和推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教學“性器官的生長發育”片段時,有的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猜謎”活動:“下面請大家猜想回答幾個小問題:①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②什么器官不正常我們就不能稱他為正常的男人或女人?③沒有什么器官人類就不能種族延續?”學生們在猜想的過程中,氣氛十分活躍,緊張的情緒在交流中得到了放松,同時也點燃了學生的興趣之火,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欲望得以激發。
四、積極評價,增強成功體驗,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地追求成功的力量。而評價工具的科學使用,最有利于讓學生產生成功的體驗。因此,教師要積極正確地運用評價工具,在創設“成功”情境中,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追求進步的積極心態,增強學習的內驅力,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教學“傳染病”一課時,有的教師讓學習中等的學生回答:“預防傳染病的一般措施是什么?”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解決難度較大的問題,設計出預防傳染病的方案。面對學生精彩的回答和見解,教師抓住其精彩之處,給予高度評價;面對錯誤的回答,教師循循善誘,絕不輕易使用否定字眼。這樣讓各層次的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促進了他們繼續努力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在生物教學中,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策略還有很多。關鍵是我們要深挖教材,做個有心人,善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努力實現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理想的課堂教學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