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貽美
單元達標教學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在教學中一般會把主要精力放在中等生和差生身上,從而忽視了優等生的發展,致使中等生和差生的成績提高了,而優等生的成績停滯不前了。那么如何對優秀生的發展加強管理呢?
一、制定單元教學的高層次目標
在教學教程中,教與學是一種“帶有經過思考、有計劃的,向著一定的、事先知道的目標前進的特征的活動”。在一個班級里,應當對那些基礎較好的、天資聰慧的學生實施較高層次的目標。因此,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大多數學生的接受水平與能力要求,同時也要從優秀生的發展出發,為優秀生早日成才打下基礎。
教師在備課時,要縱觀學科總體知識框架,分析單元知識結構,明確單元學習重點,追索知識鎖鏈的較高環節。高層次教學目標的達成具有后續性、綜合性和泛化性等特征。后續性是指在開始學習某知識點時,一般不要求立即就達到高層目標,但若干重點知識,在學習之后的某個時間,則要求必須達到較高的掌握水平。綜合性是指高層次目標,一般與復雜知識相聯系,其表現為復雜的行為,達成的特點必須是能夠綜合貫通若干知識點。只要我們能夠聯系整體知識結構,定知識要點,定知識水平,定完成時間,高層次教學目標就能夠明確具體地編制,從而自覺地組織達成活動。
二、強化智能訓練
為了落實高層次教學目標,教師們已經開始探索某些成功有效的措施,這些措施集中表現在調整課程結構和選擇適當的課型方面。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愛好和能力,才能達到教學大綱要求的閱讀能力水平。應該說,所有學科中那些最根本的能力,都考慮到是否有必要采取專門措施,這是進一步改革教學結構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僅靠改變一些具體教法“挖掘教材智能潛力”或滲透智力因素,有很大的局限性。當前,有的學校專門設置“智力課”,這種課型把智力訓練作為老師們的研究專題,能使優生較深刻地感受到自己在解決較復雜問題中的能力。
三、教師要為優生導向
由于基礎、智力和學習速度上的差異等因素,優秀生往往在完成學習任務中感到過于輕松。對于優秀生來說,低層次的目標他們很容易就達到了,中層次的目標達成也不怎么費力。這時教師正致力于幫助指導那些基礎較差、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達標。如果此時不注意對優生的導向,聽之任之,那就會使他們大腦皮層的興奮點受到抑制,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感到學習太簡單,上課索然無味。正確的方法是對他們加以具體的指導,點燃他們積極思維的火花。教師的導向就是要及時地把優生的雙基訓練轉向智能訓練。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和掌握是智能發展的前提條件,為了達到高層次目標,教師必須適時地從“雙基”轉向智能訓練。我覺得教學要有一定的難度才能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能力,但能夠把握適當的難度是發展智力的關鍵。
單元達標教學的實踐證明,理解單元知識結構,進行系統的單元小結,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質量。學生學不好,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會學。學習能力包括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的方法等。要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一是在情感方面,普遍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注重情感前提的建立,使優秀生處于一種積極主動、求知欲望強烈的情緒之中;二是在課堂教學方面,注意留給學生更多自主的時間,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四、發展優生的特長
學科的優秀率與發展學生特長是統一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保證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下“轉差促優”,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現實意義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從很多經驗來看,以因材施教作為教學的根本原則,不僅適合轉化差生,也適合培養發展優生。在安排后進生補救的同時,安排優生進行延伸學習,使后進生和優生都有“小灶”吃,較好地解決了“吃得飽”和“吃得少”的問題。總之,落實高層次教學目標,也就是發展學生的能力。我們應該既要合格率,又要優秀率;既要落實低層次目標,又要落實高層次目標;既要轉化差生,又要發展優秀生。這一切都需要我們廣大教師付出時間和精力,作出不懈努力。
五、創造自我表現的條件
交給優秀生幫助、輔導后進生的任務,他們大多數會努力去完成。因為大多數學生會希望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能,更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教師的信任和同學的贊賞。優生在輔導、幫助后進生的過程中,不僅不會影響自己的發展,反而會使自己提高。在這一點上,教師要教給優生輔導的方法,而不是讓優生直接告訴后進生某個題怎么做,答案是什么。教師對優生輔導差生的情況,要定期檢查,進行具體的指導。在我的班級中,不少優生在輔導后進生的過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訓練了他們的表現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師對優生的要求可適當提高,這有利于他們的進一步發展。引導優生參與課外研究活動、參加科技活動等能使優生獲得更好的鍛煉。對參加課外興趣小組,優秀生的興趣普遍較高。在那里他們可以學到一些課堂上沒能學到的新知識、開拓新思路,從而拓展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各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