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兆虎
中國人民銀行張家界市中心支行近年來加大對轄內金融機構的引導,在創新農村產品和農村金融服務領域取得了較好成效,但在創新過程中仍發現一些問題需待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并加以解決。
一、創新農村信貸產品的具體實施情況及成效
近年來張家界中支先后出臺《關于進一步拓展張家界市動產抵押貸款業務的指導意見》、《張家界市推廣聯保基金貸款業務指導意見》等措施和辦法,積極推動信貸產品創新,引導轄內金融機構加大對 小企業和“三農”貸款的信貸投放。
(一)推廣農戶信貸產品,著力緩解農民貸款難
一是創新開辦小額農戶信用貸款,緩解了長期困擾農民貸款難的問題。小額農戶信用貸款采取一次評級授信,隨借隨還的信貸方式,自央行1999年出臺了小額信貸管理辦法后,小額農貸在該市農村信用社普遍推廣,至2008年3月末該市共評級授信337016戶農戶,評級授信農戶占全市農戶的92.51%,小額信用貸款余額達115907萬元,占該市農村信用社貸款余額的43.99%。小額農戶信用貸款的推廣極大地支持了糧食種植、牲豬養殖等傳統農業和煙葉、柑桔、反季節蔬菜等農業支柱產業,提升了農村金融在地方政府的地位。二是金穗惠農卡的推行讓農民感受到金融電子科技支農的便捷。該市農業銀行2008年9月份開始推廣金穗惠農卡,采取3年1授,周轉使用,授信額度500元-30000元。授信后貸款不需任何審批和申報資料,憑卡隨借隨還。至2009年3月末該市農業銀行共發放金穗惠農卡20256張,授信4773萬元,用信3408萬元。
(二)創新保證產品,有效解決大額農貸無抵押的問題
一是農戶大額聯保方式快捷地支持大額農貸。農戶大額聯保是指經營同行業的2-3個大額農戶,貸款采取相互擔保的方式,信用社對聯保客戶團體統一授信,周轉使用,貸戶在授信額度內各自申請貸款。同行業的貸戶相互了解,便于監督,有利防范風險,2009年1月該市慈利農村信用聯社對莊塔茶廠等3家茶葉加工廠共同授信100萬元。二是聯保基金保證方式高效地支持區域行業發展。采取公司(農戶或個體戶)+協會(商會)+聯保基金+銀行機構(農信社)的模式,以聯保共同體共同設立的聯保基金作為質押,銀行機構以大于擔保基金的數額進行授信,聯保客戶在授信額度內各自申請借取貸款。武陵源區農村信用聯社對寶慶商會下的蜘蛛王、美特斯邦威、夢特嬌等三家專賣店,發放聯保基金貸款業務,每家出資聯保基金1萬元,授信20萬元。淋溪河鄉客運車隊共9人,每人出資1萬元建立聯保基金,桑植縣農村信用聯社通過聯保基金發放貸款90萬元。
(三)創新質押產品,利用資源優勢緩解產業難發展問題
一是利用旅游資源創新景點經營權質押。2008年末張家界市國家等級旅游區(點)13個,其中5A級1個、4A級8個,年平景點門票收入達10億元,該市各金融機構采取利用景點經營權質押方式共發放景點經營權質押貸款8.77億元。二是利用林業資源優勢創新林權質押貸款。退耕還林享受國家退耕還林補貼政策,期限16年,前8年按125元/畝補貼,后8年減半執行,林權質押有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張家界市農村金融機構采取林業資源+退耕還林補貼的林權質押模式。至2009年3月末全市已辦理林權貸款3筆,貸款370萬元。三是利用水電資源優勢創新水電經營權質押。慈利縣聯社給興達冶化有限公司辦理水電經營權質押貸款1筆,金額500萬元。四是利用礦產資源創新采礦權質押。該市桑植縣農村信用聯社貸款給桑瑞鐵礦290萬元、撒合平煤礦50萬元,分別以鐵礦石采礦權和煤炭采礦權作為質押。五是利用交通線路經營權創新線路經營權質押。該市農村信用社以各類線路經營權為質押發放貸款4筆,金額1040萬元。六是利用股份所有權資源創新股權質押。該市慈利縣農村信用聯社以企業股份所有權為抵押給張家界萊頓酒店股東貸款100萬元。七是利用農村合作醫療財政補貼收入創新合作醫療收入質押。該市桑植縣農業發展銀行利用農村合作醫療補貼收入來源發放合作醫療預期收入為質押縣中醫院貸款1800萬元。八是利用穩定工資收入來源創新工資質押。全市農村金融機構利用工資收入發放工資收入質押貸款55筆,金額256萬元。
(四)創新審批流轉環節,提高審貸效率
一是優化審批流轉媒介。該市農行、中行、建行均由傳統的紙質化流轉審批改為電子網絡化審批,工行目前運行網絡化和紙質化雙軌并行。二是簡化審批流程和環節。該市各國有商業銀行將大部分貸款項目均由先評級授信審批、貸款時再次審批改為評級授信審批后即可貸款,部分銀行對小額貸款項目憑一張紙既可列入貸款項目庫。三是實行“點穿”式授權政策。農業銀行由以前逐級授權,改為省分行可直接授權到縣支行。如省農行直接授權給桑植縣農行單獨辦理200萬元以內小型企業貸款。四是審批制度創新。各家行相繼實行獨立審批人制度,由行長授權審批貸款,使審批業務更具專業化。
(五)創新信貸支持方式,發揮整體聯動效應
一是農村信用社推出“三個一工程”,由省聯社、省聯社張家界辦事處、縣聯社各重點支持一家當地品牌和特色的涉農企業,起到以點帶面效果。二是啟動社團貸款。對貸款需求較大項目和客戶,單個聯社受資本金限制或資金勢力有限時,啟動社團貸款方式支持,該市農村信用聯社2009年計劃對桑瑞鐵礦、天子公司、永鑫玻璃公司、艮州建筑公司等企業發放社團貸款。
二、創新信貸產品成效的啟示
(一)法律法規對抵質押品范圍的拓寬為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帶來了廣泛的空間
《物權法》在《擔保法》的基礎上,將應收帳款、土地承包經營權等列為抵質押品,極大地拓寬了抵質押品范圍,人民銀行《關于加快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的意見》(銀發[2008]295號)更進一步提出“凡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財產權益歸屬清晰、風險能夠有效控制、可用于貸款擔保的各類動產和不動產都可以試點用于貸款擔保”,這些規定為農村金融產品創新開辟了廣闊空間。
(二)金融機構支農職能定位催生了創新動能
十屆人大五次會議提出“充分發揮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農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繼續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增強中國儲蓄銀行為“三農”服務的功能,適當調整和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將相關金融機構的支農功能進行了定位。會議精神出臺后,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均迅即加入農村金融支農隊伍,加快了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和支農貸款投入。
(三)金融職能部門的推動加快了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的進程
2008年10月份以來,人民銀行相繼出臺了加快農村金融創新的意見和實施細則,對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結合各地實際進行試點,農村金融創新試點工作予以全面鋪開,對推動農村金融創新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四)政府職能部門的配合是金融創新的催化劑
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大都需要相關地方政府職能部門對抵質押資產進行評估、登記,貸款清收、抵質壓品處置均須通過司法部門司法程序處置,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工作的推動、費用收取、債權的維護等都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地方政府的支持是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健康發展的關鍵。
三、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存在的問題
(一)弱勢產業及弱勢群體致農村金融創新動力不足。農業由于受自然災害、市場供求影響較大,是天生的弱質產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規模化、科技化發展難度較大,農民受教育程度低,貸款投入“三農”風險較大,農行由退出“三農”到再回“三農”,對新放“三農”貸款能否按期收回仍心有余悸,農村信用社小額信用貸款逾期率達40%以上,受金融危機等其他因素影響,市農業發展銀行支持的農業產業化十大企業中1家關閉、1家停產、其他8家資金周轉困難,效益大幅下滑。
(二)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影響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積極性。目前全市四大商業銀行除了農業銀行新近有金穗惠農卡貸款投入外,其他各行均沒有支農貸款投入,一味地商業化運作,難以引導各家商業銀行加快農村金融產品創新,支持“三農”經濟發展,改變我國現階段城鄉差距較大的局面。
(三)農村金融創新產品受行業經營風險影響較大。2008年9月以來暴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幾乎對張家界所有行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有色金屬等資源性行業價格大幅下滑,旅游主導產業受到重創,以相關金融創新產品作為抵質押品發放的貸戶相繼出現資金流動性困難,到期貸款本息不能按期償還,風險不同程度開始顯現。
(四)地方政府個別部門及金融機構自身對農村金融產品創新做得不夠。一是少數司法部門和抵押登記部門對金融創新支持不夠。轄內縣級人民法院金融類經濟案件執結率僅40%,依法維權效果較差,個別縣房地產抵押登記部門收費偏高,貸款費用增加,對貸款抵(質)押評估實行壟斷。貸款企業既要滿足銀行評估標準又須政府部門壟斷評估公司評估,造成一次貸款兩次評估。二是金融機構自身金融創新做得不夠。設置金融創新準入門檻太高,致經濟欠發達地區企業信用等級不夠,應收帳款、訂單質押、專利權質押等相當部分金融產品創新難實行,部分金融機構抵質押貸款比例僅為抵質押物的40%-50%,難以滿足貸戶的合理貸款需求。
四、創新信貸產品政策建議
(一)加大對支農貸款投放的政策激勵
國家應進一步出臺對“三農”和小企業貸款免征或減征營業稅,對“三農”和小企業貸款增長突出的機構給予一定獎勵等措施,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三農”和小企業貸款的投入。
(二)明確商業銀行信貸投入反哺農業的硬性規定
為改變我國城鄉差距較大、縣域經濟“三農”投入不足的距面,國家應明確規定各家商業銀行投入縣域經濟和“三農”貸款具體額度及范圍的相關指標,有效發揮資金供給市場配置失靈時政府的調劑職能,促進城鄉和諧發展。
(三)強化管理有效防范金融產品創新風險
一是加強行業發展引導。金融信貸部門要加強行業發展前瞻性分析,適時指導貸款企業在行業過熱或產品供過于求時既時改變發展策略,壓低庫存或改變產品結構,確保發展的穩定性和長期性。二是在金融危機期間對企業多支持。金融機構要主動替貸戶出主意,想辦法,通過借新還舊、貸款展期,追加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啟動資金等措施,幫助貸戶度過難關。三是金融產品創新要與時俱進。金融機構對農村金融產品要立足符合實際,根據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化,及時推陳出新,確保創新的農村金融產品易執行、風險可控。
(四)改善服務加大對農村金融創新的支持力度
一是地方政府要加大對信貸產品創新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經濟案件執結率和執行效果,減輕或按低標準對抵質押品登記收費,創造寬松的抵質押評估環境,加大對金融機構金融創新的獎勵力度,營造良好的地方金融生態環境。二是金融部門要切合實際,有效加快信貸產品創新。放寬抵質押品準入條件,使涉農企業有物可抵,提高抵質押品抵貸比例,合理滿足客戶的貸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