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虹
一、“個人形象資源”的構成與禮儀
“個人形象資源”指的主要是容貌、魅力、風度、氣質、化妝、服飾等直觀的、包括天生的外表感覺的東西,這是一種值得開發、利用的資源。
形象的構成主要是由內涵和外延兩大要素構成的。內涵指的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學識,道德品質是一個人內涵的基礎。古人云:欲修身必先利其德。在今天我們所說的德主要指“三德”,即在家里要有家庭美德;在工作崗位要有職業道德;在公共場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要有公共道德。具備了這“三德”,內涵形象就比較豐滿了。但是有了德,我們形象內涵還不夠充盈。在市場競爭的時代,我們要生存要立足,必須要有“資本”,這就是要有學識,也即專業知識。然而如果內涵有了好的品德,有了豐厚的學識,外延也是我們形象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外延也有兩個內容,一個是能力,也就是才干和技能。其范圍很廣,能力當中有一個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這就是人際交往,接人待物的能力。除此外延的另一個內容,那就是形象的外在視覺效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等一些可視的外在行為。而我們所說的能力,外延的接人待物能力,以及我們穿著打扮,言談舉止,這恰恰就是禮儀的內容和修養的外在體現。因為禮儀看似是外在的東西,但卻是一個人形象內涵的外在延展。試想如果一個人道德卑微,情感猥瑣,不學無術,那就不可能有高雅的舉止和優美的談吐。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通過外在的舉止,穿著打扮,接人待物,人們可以探詢到,一個人內涵到底充盈到什么程度,深厚到什么程度。可以通過說話、穿著打扮以及我們辦事的效率來看,禮儀是如何塑造和展現著我們自身的美好形象。比如說話,我們更多的是通過口頭語言進行交流,那么同樣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出來不一樣。辦事也是如此,給人的感覺就是不一樣。這就是禮儀的得體適度的原則。說話得體,既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也要符合交際對象的身份。要體現得體,還應注意角色轉換。在不同的場合,扮演的角色不一樣,角色變了,身份變了,交往的技巧,心態都要發生變化。而適度指的是說話的用詞,表情,語氣,恰到好處。這也是一個功夫,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地表情達意,是需要在遵循禮儀規范,加強禮儀修養的基礎上加以訓練的。
禮儀是現代人的處世根本;禮儀是成功者的潛在資本。在人際交往中,禮儀不僅可以有效地展現一個人的教養、風度和魅力,還體現一個人對社會的認知水準、個人學識、修養和價值。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人們更加意識到禮儀在生活、工作和職場上的重要作用。各行業的從業人員都迫切需要掌握規范的禮儀,來充實自己,完善形象,以改進人際關系,實現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
二、職業形象與職場成功的關系——形象經濟
什么是職業形象?簡單地說,就是一個職業人士在職業場合由外在的整體形象和由內向外表現出來的言談舉止及禮貌禮儀所傳遞給別人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這個信息在與人交往中表達著他個人所具有的品質。通常人們通過形象的信息語言可以看出一個人真實的背景,包括:他是誰?從事什么行業?專業能力如何?他在公司中的權力地位?是否可以得到信任?是否可以讓人親近等等。甚至可以看出他的家庭、教育背景、收入情況等。而這些形象所形成的印象,已經成為一個職業人士表現個人素質的證明。
據美國有關部門對成功職業人士進行的統計調查表明,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由于個人出色的技術和專業水平帶來的成功只占百分之十五,而另外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他們比別人更聰明,也不是他們的工作比別人更辛苦,同時也不是他們畢業的學校比別人更有名望,而是他們在職場上的個人職業形象贏得了人們的信任、尊重,從而為他們和員工之間、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和客戶之間逐步建立起了一種自信和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關系,這個職場上的關系最后為他們贏得了事業的成功。
這是因為職業形象和個人的職業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首先,個人的人性特征特質通過形象表達,并且容易形成令人難忘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在個人求職、社交活動中會起到很關鍵的作用。特別是許多人力資源部門在招聘員工時,對應聘者職業形象的關注程度要遠遠高于我們的估計。甚至許多公司在面試中對職業形象方面關注的比重也很大。因為他們認定,那些職業形象不合格、職業氣質差的員工不可能在同事和客戶面前獲得高度認可,極有可能令工作效果打折扣。
其次,職業形象強烈影響個人業績。首當其沖的就是業績型職業人,如果自己的職業形象不能體現專業度,不能給客戶帶來信賴感,所有的技巧都是徒勞,特別是對一些進行非物質性銷售工作的職業人,客戶認可更多的是人本身,因為產品對他們來說是虛的。即使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人,如果在和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合作伙伴打交道過程中,職業形象欠佳,也將影響良好的合作關系。
再次,職業形象會影響個人晉升機率。獲得上司的認可是晉升的核心要素之一,如果因為在上司面前職業形象問題導致誤會、尷尬甚至引發上司厭惡,業績再好也難有出頭之日。如果在同事同級層面上因為職業形象問題導致離群、被孤立被排斥,那也就很難立足。
塑造良好的職業形象,關鍵的是要重視自我外表的展現。它體現的是對對方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外表的塑造求的不是高度而是態度。如著裝應遵循“TPO(Time Place Object)原則”,選擇適合自己并能帶給你自信的服裝和造型。而舉止言談要沉著、穩重、鎮定。在職場切記不要過于鋒芒畢露,這樣打破了職場的平衡,會給自己制造工作障礙,因此要保持一定程度的中庸。追求可以是高遠的,但行為一定要與整體環境保持和諧,處事要與主流社會、主流人群合拍;并堅持與成功者為伍,學習職場精英。更多自信,更好形象,將會贏得更多求職、升遷、交友、合作的機會。對行為舉止的深刻認識;對著裝的要求及原則認識;對語言的表達的重要性的認識……對禮儀的了解,都將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加強禮儀修養,塑造良好形象將大幅提升人生品質!
三、學會管理自己的個人職業形象
職業形象管理分為三個步驟:定位、提升個人素質、宣傳職業形象。
個人職業形象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定位。定位就是確定自己的形象,確定自己的風格。沒有最好的定位,只有最適合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獨特價值,是定位的關鍵所在。有了明確的定位之后,就要開始為自己設定的定位目標去完善自身,提升個人素質,也就是說,要管理個人職業形象的內涵。當我們管理個人職業形象的內涵的同時,我們也要管理職業形象的外延,即進行個人職業形象的宣傳。通過禮儀規范來加以展示。
微軟副總裁李開復2005年離開微軟,加入了Google,他在《致中國學生的一封信》中談到,“不論你做了怎樣優秀的工作,不會表達,無法讓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等于白做。要想在現代企業獲得成功,就要抓住機會,展現自己。在領導或同事面前,要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有了研究成果或技術創新之后要通過演講、展示、交流、論文等方式和同事或同行分享,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中獲得真正的機會”。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在商業性(正式場合、社交場合)甚至非商業性的人際交往中,每做出一個動作,每說出一句話,都會和你的形象休戚相關。據報導,2006年3月23日,在歐盟首腦會議第一次會議上,法國總統希拉克聽到身為法國人的賽埃,作為法國商業的一名領袖,用英語演講的時候,打斷了其談話,并詢問他為什么用英語發言,賽埃回答說:“我用英語發言,因為這是商務語言。”之后希拉克憤然退場。這個非常小的、影響不大的行為,就加強了法國總統希拉克的形象。
要提升這些方面,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去塑造。如在行為上公共場所不要大聲講話,不要隨地亂扔東西;雖臉紅讓你看起來甜美、可愛,但它也傳達了你不成熟和不堅定的心態;常用“嗯”、“呵”等語氣詞只能說明你猶豫不決、緊張而缺乏智慧……切不要小看了這些,一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疏忽,有可能會大大損害你的職業形象,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后果!
當今正值經濟低迷時期,態度決定一切,形象管理學家溫馨提示經濟低迷,職場更需“高調”著裝。形象而生動地說明了職業形象管理之重要。“口紅”和“領帶”本和“職場”沒有直接的聯系,但是“口紅效應”卻有著廣泛的職場生存學意義:它看似是單純反映了人們在經濟危機下更注重儀表,但實則傳達出一種信息:我要用口紅和領帶裝扮自己,要讓自己和上司看到:我很積極,我比以前更加努力。一支小小的“口紅” 代表一種訊息,是一種積極的征兆。從更廣泛的社會心理學意義來說:“口紅”是人們調節心理的一種有效工具,是舒緩郁悶心情的按摩棒,它通過改變你的外表,讓你在職場活得亮麗,活得積極,活得有自信。從另外一層意義來說,任何企業都傾向留住參與度高、配合度高的員工,同事們也總是喜歡跟樂觀的,積極的人合作。在成功學中,成功者的智力并不出眾,但無一例外成功的秘籍無非是“心態更加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