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起
摘要:如何科學評價政府經濟刺激計劃的得失?本文重點考察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民營制造業因為被政府經濟刺激計劃拒之門外,顯得格外風雨飄搖。制造業資金密集的特點,決定了其在危機背景下必然陷入經營困境。作為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民營企業應該得到政策扶持。政府推行的經濟刺激計劃,理應兼顧我國民營制造業發展的現實需求。
一、金融海嘯沖擊下的民營制造業危局
1.金融海嘯下民營制造業持續衰退
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因為既沒有得到政府的及時關注又缺少應對危機能力,民營制造企業發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07年以來,國內宏觀經濟政策趨緊,資源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融資困難,人民幣匯率上升、美國次貸危機導致世界經濟發展減緩,外部出口需求下降,使我國的民營制造企業步履維艱。從里昂證券(CLSA)公布的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可看出,2008年9月份以來,我國制造業連續7個月處在衰退狀況,其中,2008年11月中國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38.8,創2004年4月該指數設立以來最低。具體見下圖1。
2.民營制造業的經營困境分析
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大都規模較小,絕大部分屬于中小企業范疇,尤其以小企業為多數。融資渠道狹窄是民營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問題,且其直接融資渠道不暢。在外源融資方面,對于股權融資進入股票市場門檻高,民營企業不易取得公開發行上市的資格。根據世界銀行的調查,我國民營企業發展的資金來源,很大部分來自于業主資本和內部留存收益,大體是50%-60%,公司債券和外部股權融資等直接融資不到1%,銀行貸款大約在20%左右。可見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較為單一,主要來源于企業內部,一旦其經營出現問題,就會造成資金鏈斷裂,出現財務危機。因而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民營企業首當其沖遭遇淘汰。對于制造型企業來講,資金密集的特點決定了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來支撐自身的發展。在過去10年,中國制造業趕上了一個難得的快速發展期,一躍成為世界制造中心,也刺激著企業家日益高漲的投資擴張熱情。然而,此次金融海嘯和經濟危機的來臨,讓很多企業措手不及。之前制造業發展迅猛,許多企業保持著30%以上的年均增長率,而這種增長基本上是靠投資拉動的,在對未來預期一片光明的前景誘惑中,使企業不斷擴充產能,擴大規模,加大基礎設施投入,而忽視了技術創新和發展的可持續性。因而,在危機來臨時,很多企業還處于新一輪擴充投入過程中,在整個投入沒有完成時是不可能見到效益的,然而經濟危機的來臨使企業的產銷渠道不暢,現金流斷裂,企業陷入了兩難境地。如果不接著投入,前期投入就成了沉沒成本,而繼續投入卻沒有資金支持,企業經營陷入了雙重困境。
二、政府對經濟的救助政策及其效果分析
在經濟沖擊下越發顯得弱小無力的民營制造企業很自然地將注意力和希望寄托在國家的救助上。然而從國家經濟刺激計劃的具體內容來看,情況并不樂觀。
1.政府經濟刺激計劃的投資結構
自08年9月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后,各國政府先后出臺救市政策應對經濟危機。中國政府也相應出臺了總額約4萬億的經濟促進政策。“4萬億”投資的具體構成是,近一半投資將用于鐵路、公路、機場和城鄉電網建設,總額1.8萬億元;用于地震重災區的恢復重建投資1萬億元;用于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3700億元;生態環境3500億元,保障性安居工程2800億元,自主創新結構調整1600億元,醫療衛生和文化教育事業400億元。具體的投資結構可以由圖2可看出。
2.政府經濟刺激計劃的效益分析
經濟刺激計劃對國有企業發展初具成效。國家4萬億投資和十大行業振興經濟計劃中,大部分資金向了國有企業,且經濟促進計劃自出臺之日以來已頗具成效,這一點可從各個行業的反饋情況看出:電力方面,今后兩至三年內將建設規模為110(66)千伏及以上線路26萬公里、變電容量13.5億千伏安;民航方面,在2010年底前投資4,000億元人民幣建設機場;交通方面,第四季度投入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建設100億元,力爭明后兩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年均達到1萬億元水平;鐵路方面,今年將爭取超額完成500億元基本建設投資,2009年計劃完成投資6,000億元,這一數字是今年投資規模的兩倍;水利方面,四季度中央將新增200億元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能源方面,國務院核準總投資955億元的廣東陽江核電工程和浙江秦山核電廠擴建工程,并核準總投資930億元的西氣東輸二線項目東段工程;房地產方面,通過三年多時間,增加200多萬套的廉租住房、400多萬套經濟適用住房,總投資可能達到9,000億元,每年可帶動投資近6,000億元。同時,今年中央追加投資補助資金50億元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經濟刺激計劃對民營經濟惠及甚微。在巨大成效的背后也不難看出,民營制造業很難在此次的經濟刺激計劃中分一杯羹。壟斷勢力總是以種種理由拒絕民營資本,刺激經濟的投資也多是在壟斷企業內部循環消耗了,很難惠及民營企業。由上圖2,在國家此次出臺的經濟刺激計劃中,投資方向第一是民生工程,第二是農村農業農民的需要,第三是基礎設施的建設,第四是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的投資,第五是生態保護、保護環境的建設,第六是用于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投資。可見,國家的經濟刺激計劃并未將民營企業作為扶持重點之一。且由于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造成的后果是銀行系統承擔了大部分風險,商業銀行出于安全性和贏利性考慮,在控制貸款總量時首先把中小企業作為控制重點。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民營制造業獲得銀行貸款愈加困難,民營企業的生存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從另一方面來說,國家的經濟刺激資金過多的被已經占據大部分市場空間、擁有巨額利潤的國有壟斷企業所擁有,很大程度上壓縮了民營制造業的生存空間,擠壓了民營企業的投資機會,使得民營企業的生存更加艱難。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62萬億元,2月份又增加近1萬億元,也就是說,目前全年五萬億元的新增貸款目標已經完成了一半。但在1月份已實現新增貸款中,90%以上的貸款流向的是國有企業中標的政府工程,民營企業仍是在夾縫中生存。
三、政府扶持:民營制造業解困之道
當前,民營經濟占中國經濟總量高達70%,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在促進經濟增長、緩解就業壓力、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民營經濟的長期衰退必然會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失業率上升、樓市股市的泡沫崩盤、經濟衰退、稅收銳減等。從上圖2的政府經濟刺激計劃的投資結構可看出,政府救助資金絕大多數投入了國有企業,而對占國民經濟半壁江山的民營經濟惠及甚微,使得民營企業的生存愈加艱難,據估計,目前中國90%以上的制造企業遇到了財務困難,50%已處于半停產狀態,20%已經停產和倒閉,而由此導致的失業人數高達2000萬以上。從上圖1中里昂證券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也可看出,在金融海嘯的沖擊下,我國民營制造業處于持續衰退狀況。因而,在市場的“無形之手”已經失靈的情況下,政府應改變過去聽之任之的態度,承擔起扶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重要責任。
1.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財政投入
目前,政府的拯救經濟計劃資金大都流向了公用事業建設,而對民營企業惠及極少。政府在公用事業上的投資的確可以帶動一部分就業,但收效不大,我國90%的就業仍然是由占經濟比重70%的民營經濟提供的。就基建工程來說,雖然在國家投資建設的時候可以帶動部分就業,但工程完成之后雇傭的工人仍然面臨就業問題,而所修建的基礎專案大都不是能持續產生效益的專案,根據計算,上世紀90年代我國靠投資拉動GDP的效率為50%,而現在只有16.67%,足見形勢嚴峻。因而,要走出經濟危機,政府經濟刺激計劃不應一味將焦點集中于基礎設施建設的拉動效應,而應適當向民營中小企業傾斜。雖然將資金投向基礎設施建設確實可以帶動GDP增長,但如果不能真正改變制造企業生存的現狀,失業問題仍然會很嚴峻,不利于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和社會穩定。因而,政府應適度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財政投入,在必要的時候,政府也可以投資優質的民營企業,給民營企業注資。政府注資,企業不僅不用支付利息,還可借此加強技術改造。而國家注資可采取優先股的形式,而不以普通股出現。優先股只分紅,不影響股權結構。
2.構建民營企業信貸支持體系
融資難是導致民營企業對金融海嘯抵抗力不足的最重要因素。其中,民營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問題,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造成的后果是銀行系統承擔了大部分風險,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小企業的自身發展也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商業銀行出于安全性和贏利性考慮,在控制貸款總量時首先把中小企業作為控制重點,從而進一步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發展。而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背后,信息不對稱、綜合競爭力不足是造成這種局面的深層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對融資渠道的疏導作用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應促進構建民營企業信貸支持體系,專門對民營企業融資進行支持。首先,應建立完善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由上文分析可知,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間的信息不對稱。而解決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根本路徑在于建立良好的中小企業信用制度和信用體系,由于中小企業大都信用不足,則必須建立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這種擔保體系可采取企業聯合互助擔保形式。其次,在金融危機下,商業銀行的利益與風險機制約束使得現有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嚴重不足,政府應牽頭建立專為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的中小金融機構。再者,可通過稅收優惠等激勵政策鼓勵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擴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
參考文獻:
[1]蘇中明.我國民營企業信用的缺陷及改善對策[J].財會通訊,2006(10)
[2]楊樹林.化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探索與實踐[J]. 財經視線2008(29)
[3]肖靜.關于加強我國中小企業信用管理的思考[J].經濟與管理,2003(6)
[4]葉陳毅 夏德 周興榮.略論民營企業的信用困境及其治理[J]. 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學院學報, 2008(12)
[5]梁冰.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及融資狀況調查報告[J].金融研究,2005(5)
[6]倪光.對浙江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探討[J].財會研究,2005(1)
[7]李志贅. 銀行結構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2(6)
[8]徐璋勇.試論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資金支持體系的構建[J].生產力研究,2004(7)
[9]楊霞. 借鑒國際經驗構筑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財政政策支持體系[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