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剛
一、金融危機下邵陽市中小企業運行情況
邵陽市位于湖南湘西南,屬老少邊窮地區,至2008年底,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750萬,為湖南省地域第二、人口第一。全市GDP為561.67億元,名列湖南十三個地市中第11名,三次產業構成比值為26.8:32.5:40.7;邵陽市注冊的企業有473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為770家,規模工業實現總產值402.5億元,實現增加值119.77億元,實現利潤10.99億元,實現利稅24.76億元。全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省總量的3.7%,利稅只占全省的1%;經濟效益綜合指標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57百分點,工業投入只占全省的7%,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比重只有12%,比全省低10個百分點。規模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5 %,產值過億元的企業只有76家。全市規模以下企業3965家,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并且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技術含量總體不高。邵陽市全年財政總收入為34.5億元,在湖南排第10名。由此可見,邵陽市是個典型的人口大市、財政弱市、工業弱市。
自去年金融危機以來,邵陽市中小企業表現以下特征:
(一)從企業產品是否出口國外分析:外向型企業沖擊明顯高于內向型企業。據市統計局資料顯示:截至2008年底,邵陽市機械、紡織、食品、醫藥、化工等7個行業的43家規模以上出口企業,出口交貨值比去年下滑的有22家,停產9家。對100戶企業問卷結果統計顯示,55%的出口企業表示經營狀況“困難,需要縮小經營規模或裁員”。相反,內向型企業由于產品銷售在國內,消費市場萎縮不明顯,影響不大。據邵陽市前3月規模工業盈利企業前30名中,內向型企業占25家,占比高達83%;調查100戶企業中,85%的內向型企業能正常運轉,91%企業家對企業盈利能力和今年國內市場有信心。
(二)從企業技術含量高低分析:勞動密集型企業影響超過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因為邵陽市大多是低附加值產品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有17萬人在崗,隨著金融危機對市內外實體經濟更深層次的影響,邵陽市一些中小企業經營出現困難,企業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另一方面,邵陽市外出務工人員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由于其大量外向型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出現裁員、減員情況,“返鄉潮”愈演愈烈,至今年3月底,有16.7萬人農民工返鄉。失業員工沖擊著勞動市場,加之企業效益下滑,員工收入必將下降。而技術含量高企業大都生意仍然紅火,如邵陽市紡織機械公司自主創新科技成果和新產品100多項,其中9項獲國家級科技成果,90%轉化為新產品,并已批量生產,企業的核心技術達49項國家專利,企業效益一直很穩定。再如邵陽市某汽車制造有限責任公司今年一季度盈利2807萬元,同比增加85.2%。
(三)從企業所屬的行業分析:建材、電力、機械、林木加工行業影響少,而電子行業、食品、石化行業影響較大。金融危機以來,由于邵陽市工業基礎差,抗風險能力弱,一些企業生產不景氣,受的影響較大,工業增加值排名在前20位的企業中,9家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家出現虧損,增長59.6%,累計虧損額7832萬元,同比增長85%。 據對邵陽市規模企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今年1至3月虧損企業40戶,比去年減少11戶,虧損面為5.19%。虧損額達到8562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298萬元,增長36.6%。細化各行業來看:至今年3月末,邵陽市建材行業盈利1602萬元,同比增長126%,增速居邵陽市首位;電力行業盈利74萬元,同比增長105%,實現扭虧為盈;機械行業盈利4500萬元,同比增長94%,林木加工行業盈利1583萬元,同比增長91%;而電子行業盈利34萬元,同比下降11%;食品行業盈利1370萬元,同比下降5%;石化行業虧損234萬元,同比下降165%,出現了嚴重虧損。
(四)從企業依賴本地資源程度分析:本地原材料豐富的企業影響程度低于對外資源依賴程度高的企業。邵陽市一些中小企業以本地資源為依托,開發新產品,做出特色與品牌,取得不錯的效益。如邵陽市東銳錳礦有限公司根據錳儲量居全省前四位優勢僅今年一季度取得186萬元的利潤。而原材料靠從外地引進的企業影響較大。如邵東縣是中國生產打火機的基地,共有打火機廠42家,年產量已超出120億支,銷往亞歐美非地區的七十余個國家,占據“中國制造”80%中的三分之二份額,受金融危機影響,沒有“核心技術”,盡管量大,但價不高,低技術、低利潤造成 近20% 家企業倒閉或停廠。
(五)從企業的行業性質分析:國有及國有大型控股企業影響程度好于私有企業。國有及國有大型控股企業由于受國家政策的扶持,在減免稅收,獲取市場信息、銷售網絡、技改資金、銀行貸款方面處于優勢。如邵陽市國有及控股工業企業2009年1至3月實現利稅總額2594.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5.8%,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531.9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7%。相反,私有企業成了無父母的“孤兒”,在金融危機來臨時任其自生自滅。
二、邵陽市中小企業近階段回升上行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地方政府財力不足,地方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大
邵陽市是典型的財政窮市,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不大,具體表現在:
其一,企業改制難度大。如邵陽市改制企業——某化纖、熱電兩廠分別于2003年、2004年改制,到2007年底,所欠省經濟建設投資公司債務5300余萬元。兩廠收購方不承擔上述債務,該兩筆債務現已懸空多年。鑒于邵陽市財政困難,無法解決。
其二,扶持項目資金少。項目儲備不足不優,項目開發經費投入有限,新策劃包裝項目數量不多,質量不高。雖然有些好項目又苦于財政困難無能為力。如湖南省某制藥有限公司丙戊酸系列原料產品異地擴建及中藥現代化項目建設資金缺口1500萬元。該公司現是國內最大的抗癲癇病一線首選藥物丙戊酸系列產品生產企業,有職工860人,資產總額7700萬元,2008年完成工業總共產值6056萬元,實現銷售收入6383萬元,上繳稅金786萬元,實現利潤125萬元。公司主要產品——丙戊酸系列產品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癲癇六大首選藥物之一,近年來國內市場銷售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目前湘中制藥有限公司產品產量占全國產量75%以上,但市場占有率僅10%左右,90%的市場被國外產品占領。項目建成后,可新增稅收3.5億元,新增就業800人。但以目前公司資金實力難以做大做強。
其三,產業結構調整難。對一些“二高一資”的企業和項目難以對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邵陽市是全省四大產煤市州之一,煤礦稅收在當地財政收入上占了較大比重,關閉了五分之三多的礦井對邵陽市財政影響較大,同時對勞動力就業產生壓力非常大, 2004年邵陽市礦井總數為256個,至去年底實際關閉礦井148個,除湖南省財政廳下撥付煤礦整頓關閉專項補助資金3300萬元,資金缺口高達5600萬元。
(二)支柱產業和列入產業振興調整項目不多,受惠國家扶持政策少。據了解,邵陽市進入中央4萬億經濟刺激規劃的項目在湖南處較低水平,2008年新增是央投資394個項目,但獲得國家扶持資金只有3.1億元,且主要用于廉租房、水污染處理、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基礎衛生教育及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而用于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才180萬元。加之地方財政配套資金跟不上,資金缺口較大,一些項目不能落實。另外邵陽市被列入產業振興計劃的項目很少,只有湘窯酒業、華耀漿紙、廣信紙業、立得皮革5個企業進入規劃,使邵陽受惠國家扶持遠遠不夠。
(三)全國銀行信貸高投放下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增量少,企業發展受限。盡管2008年8月以來,國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欠發達地區的信貸規模與其他較發達的地區差距明顯加大,欠發達地區并未得到很多的實惠。邵陽市銀行業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中存在著覆蓋面窄、總量較小、力度有限等問題,且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日益加深,已暴露出諸多矛盾與困難。到今年一季度末,邵陽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為732.92億元,在全省名列第5位,比年初增加65.27億元,增長9.79%;各項貸款余額249.12億元,比年初增加17.92億元,比年初增長7.75%,貸款增量列全省第12位,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了2.32個百分點,列全省倒數第二名,存貸比僅為34%。從貸款投放的行業來看:今年一季度的貸款主要投向基礎建設領域,比較集中的是電力、交通運輸行業。但大多數中小企業貸款難以滿足,問卷調查100戶企業中申請貸款獲得批準的僅為33%。
(四)企業單元化產品結構和低科技含量,企業結構調整和優化難度大。邵陽市規模以下工業仍然是以“五小”工業占主體,以犧牲土地資源為代價的粘土磚生產企業有近700家,占邵陽市規模以下工業的兩成以上,以犧牲森林資源為代價的木材加工企業300家,占10%,其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小化工、小造紙、小采礦、小水泥、小治煉等共有1300多家,占比達規模以下工業的三分之一強。工業產業結構單一,主要集中于消耗高,附加值低的傳統產業,缺乏上檔次升級的高新技術產品,多數處于較低層次、裝備水平落后,自身技術能力、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競爭力相當弱。加之缺乏資金扶持,難以做大做強。
三、對策建議
1.區別對待,國家政策應向欠發達地區有所傾斜。國家在制訂財政、金融相關政策時,從經濟戰略布局、社會穩定、等方面科學考慮。如縮小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的產業政策的差異,從宏觀上解決經濟布局不合理、不平衡的狀態,根據《中小企業促進法》,在資金支持、創業扶持、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社會服務方面向欠發達地區傾斜。賦與姓“國”與姓“私”,企業小與企業大在稅收、貸款等優惠以平等的待遇;降低欠發達地區中央項目配套資金的比重;鼓勵和支持有利于擴大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小企業更好發展。
2.健全融資體系,破解企業發展瓶頸。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模式,集中力量抓好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成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的風險控制和損失補償機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下的銀企互動的融資平臺,解決中小型工業企業融資的燃眉之急。鼓勵民間建立小額貸款公司,嘗試發行企業債券,積極推薦好企業開展中小企業創業板上市融資。人民銀行與銀監部門要規定各金融機構機關新吸收存款投放當地的最低比重(60%為宜),以照顧欠發達地區的資金“貧血”現象,縮小與發達地區的發展的差異。
3.加快結構調整,優化工業產業布局。欠發達地區中小型企業更要抓住機遇,調整自己的戰略。外向型企業可以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勞動密集型企業提高技術含量,向高附加值產品進發。企業要充公利用邵陽自身的資源的優勢發展壯大。如邵陽市要以機械制造業為重點,突出發展壯大裝備制造、造紙等優勢產業;以食品工業為重點,加快改造提升食品、建材、紡織等傳統工業;以能源工業為重點,大力扶持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流通產業。通過結構調整,優化布局,著力培育一批主業突出、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強的骨干龍頭企業,促進形成一批產值過100億元、200億元的產業,努力構筑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傳統優勢產業為支撐的產業格局。
4.加強項目建設,夯實工業發展后勁。邵陽市充分利用機械制造、食品加工、建材產業的基礎與優勢,策劃一批規模大、后勁足、競爭力強、有區域特色的優質項目,進一步充實項目庫,并重點扶持寶慶電廠、三一湖汽1.2萬臺攪拌車,湘窖酒業1萬噸基酒5萬噸儲酒,寶興科肥15萬噸硝酸銨,長城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合力化纖和保定天鵝化纖合作建設9萬噸短纖維等項目。
5.推動技術創新,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建立以骨干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圍繞優勢產業的關鍵領域和高新技術產業核心,集中攻關,實現突破。大力實施“質量興市”戰略,鼓勵企業創建名牌產品和馳名商標。在科技投入、人才培養、研發手段、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開發等方面給予支持。
6.推進節能減排,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嚴格實行行業準入制度,控制新建高能耗項目,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進一步完善節能降耗政策體系。提高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等高耗能行業的能效水平,全面完成能耗降低,實現“源頭減排”、“項目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目標。加大服務力度,進一步健全服務體系,致力打造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的優良環境。可以確定一批重點企業,落實一批重點項目,幫扶一批困難企業,以點帶面,促進重點企業迅速做強做大,幫助困難企業生產自救,著力深化企業內部管理,健全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機制,挖掘企業潛力,實現達產增效,努力提高企業應對危機、抗拒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