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創業教育與研究的先驅逖蒙斯教授(Jeffry A.Tim-mons)預言:“我們正面臨一場無聲的革命——人類的創新和創業精神在全世界取得偉大勝利的一場深刻革命。我認為創業革命對21世紀所產生的深遠影響將相當于甚至超越工業革命對19世紀和20世紀所產生的影響”。在知識經濟時代,擁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掌握較高生產技術技能的大學生成為創業生力軍已在美國等發達國家獲得實證。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就業是民生之本。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強政府引導,完善市場就業機制,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根據國務院辦公廳批轉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11個部門聯合發出的《關于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指導意見》,凡法律未禁領域均可向創業者開放。在我國,大學生是創業隊伍中迅速壯大的新生力量。寧波是燦爛的河姆渡文化發源之地,有著深厚的浙東文化淵源與底蘊,又是中外聞名的商埠,作為歷史悠久的對外貿易口岸,創造了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瓷器之路”的輝煌,孕育了“寧波商幫”精神。今日的寧波不僅是一個文脈與商脈交融的地方,還具有與國際城市接軌的優良條件。在落實“兩創戰略”過程中,在國家新的《指導意見》出臺之時,如何為生活在寧波這片土地上的大學生創業提供創業環境和政策,學校、政府、社會如何促進大學生創業成功,是促進創業發展與成功首先需要研究的問題,也是當前的一項緊迫任務。

根據辜勝祖等人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完善中國創業政策體系的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創業政策理論框架可以從創業機會、創業技能、創業意愿三個核心要素加以分析。
寧波大學生創業扶植政策現狀
創業機會政策寧波市人事局、財政局、發改委、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人民銀行寧波市中心支行聯合下發的《寧波市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若干辦法》,規定了小額擔保貸款數額,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畢業生,申請貸款金額為2~5萬元人民幣,合伙經營的每人按2萬元計算,最高不超過10萬元人民幣,由財政貼息50%。畢業生從事創新活動的分為創新資助與創業扶持兩種方式,創新資助每項一般不超過60萬元,個別重大項目不超過100萬元;創業扶持金額每項一般為20~40萬元。畢業生畢業兩年內,從工商行政部門登記注冊之日起3年內免交登記類、證照類和管理類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3年內提供免費的檔案管理、人事代理費用。在融資方面,北侖區政府拿出3000萬元作為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余姚市拿出2000萬元作為引導資金。2007年,寧波市高校畢業生有374人申辦了個體工商執照,其中大學專科生272人,大學本科生102人。高校畢業生從事制造業的81人,從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113人,從事批發零售業的125人,從事居民服務與其他服務業的36人,從事其他行業的19人。高校畢業生申辦個體工商執照免收費32.49萬元,由148名高校畢業生投資興辦的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1179人,私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4793人。自1999年以來,寧波市先后建立了寧波市科技創業中心、寧波市留學生創業園、浙江省青年創業基地,各縣(市)、區還建立了綜合或專業的科技企業孵化基地,全市已有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基地13家(其中列入國家級的2家),縣(區)級孵化基地3家。
創業技能政策寧波市科技局每年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寧波科技創業計劃大賽”,余姚市已經連續兩年創辦“科技創業計劃大賽”,寧波市教育局與共青團寧波市委、寧波市科協、寧波市學生聯合會等單位聯合,每年舉辦一次“挑戰杯”寧波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寧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還將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培訓,充分挖掘創業資源,大力實施“培養千名小老板,帶動萬人再就業”等創業培訓計劃。寧波大學開設了《大學生創業教育》公共選修課;萬里學院引進了國際勞工組織《大學生創業基礎》(KAB)培訓項目;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實施了“1+1+1”的教育模式。另外,各高校也紛紛設立創業基地,寧波大學創業基地運營一年多以來,營業額近450萬元,贏利約100萬元,為學校提供了400多個學生勤工儉學崗位,為2007屆畢業生提供崗位10多個;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于2007年9月成立了創業園,并成立了“江東科技創業服務中心”,與寧波嘉博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共同組建了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大紅鷹學院也成立了類似的大學生創業園。
創業意愿政策寧波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全市個體勞動者創業大會,表彰了10個個體工商戶,同時表彰了從由個體工商戶發展起來的中小規模的合伙企業、個人獨資企業中涌現出來的大學生創業典型。
寧波大學生創業政策的缺陷
創業機會政策不能有效扶持大學生創業對創業者而言,籌集資金有三個渠道:一是自籌,二是借貸,三是風險投資。自籌的數量有限;借貸一則大學生資信不足,貸款不易,二則有期限的要求,不能滿足創業的長期投資需要;風險投資是最好的形式,特別適合大學生創業者。但目前寧波大學生創業政策對風險投資的支持還不是很有力,風險投資市場培育也不夠充分。現有政策中對畢業生創業的兩種資金扶持渠道分別是小額擔保貸款與技術創業創新扶持基金,就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而言,前者額度少、期限短,后者門檻過高,實際扶持力度都不大,很難真正體現對鼓勵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政策支持。
創業技能政策沒有得到創業教育體系的支持對創業教育理論的探索還處在各自為戰的狀態,各試點高校在這方面的相關研究很少,寧波也沒有相關的研究機構,沒有相關的學術期刊,也沒有統一設立的風險投資基金或創業基金。創業教育體系分為內容體系、課程結構體系與工作體系,而寧波創業教育的內容體系、課程體系與工作體系是割裂的,創業教育的內容體系也未真正形成。
創業服務政策缺乏創業服務網絡的支持大學生的創業之路是比較艱難的,除受大學生本身條件的限制之外,寧波市未能形成一個整體有序的創業環境,在對大學生的資金支持、政府政策、政府項目、創業教育與培訓、商務環境等方面還沒有構成創業服務網絡。
創業意愿政策未能形成真正的創業文化寧波市的個體勞動者創業大會等活動確實對引導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具有重要作用,但創業文化需要長期積淀。建設創業文化既要有循序漸進的、長期的文化熏陶,又要根據時代要求積極進行文化創新,以創業實踐培育創業文化,以機制創新建設創業文化。因此,在政策制定上要從創業文化方面引導大學生的創業意愿,宣傳創業的社會意義。
完善寧波大學生創業政策體系的建議
成立專門機構統籌辦理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自主創業涉及工商、國稅、地稅、公安、銀行、財政、教育、勞動保障、街道辦事處等相關職能部門,應成立寧波市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構建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支持系統,類似于寧波市的學生助貸服務中心,統一辦理相關手續,為畢業生自主創業搭建綠色通道。高校與市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也應成立相應的創業指導中心,提供大學生自主創業手冊等相關指導。
建立適合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創業區域與公共服務體系寧波市的一些創業基地要么是面向高新企業的,要么是面向“海歸”的,真正能入駐創業園的大學生很少。寧波的15所高校中,高職占了一半,學生創業絕大多數科技含量低,從事低端創業的多。高校畢業生創業很多會選擇在母校周邊地區,因此,寧波市可以在南北高教園區設立大學生創業區域,以使周圍有成熟的產業鏈支撐,服務性中介機構也可以在園區得到發展,將資金籌集、技術咨詢、人才推薦、技術交易、政策法律、會計服務等功能引入園區,滿足大學生創業公司成長與發展的需要。
設立分級的融資政策體系首先,要完善大學生創業國家小額貸款項目,減少大學生創業的進入壁壘,使貸款的期限更長一些、額度更大一些、門檻更低一些。其次,要設立種子基金,按照基金運作的方式增加大學生創業的融資渠道。再次,要出臺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對大學生創業進行風險投資,使大學生創業可以得到風險投資商的支持。又次,要實施大學生創業計劃的項目化運作,評審后給予項目資金資助。最后,要實現企業與項目、企業與創業大學生的對接,形成良性互動,既要使相關企業得到益處,也要讓大學生創業公司在企業的支持下得到發展。要使處于初創期、種子期、成長期的大學生創業公司無論高端創新還是低端創業,都有相應的融資渠道。
創立多樣化的創業教育形式寧波有“寧波幫”的創業精神和傳統,可以成立相關創業研究機構,召開各類研討會,研究寧波大學生創業的理論與實踐,使寧波的創業教育研究提高層次,也使“寧波幫”的創業精神得以傳承。寧波市教育局可以根據寧波的地域特色,從教材編寫與師資培訓入手,創立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可以組建寧波大學生創業導師團,聘請企業家、創業家、投資人、創業教育者等加入,根據杭州模式,大學生創業導師的指導方式可分四種:一是單個指導,根據大學生在創業中遇到的問題,由創業導師進行針對性指導;二是“會診”指導,由專家對疑難問題進行集體“會診”;三是授課指導,針對大學生創業者遇到的比較集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由專家定期給予授課指導;四是“陪伴”指導,根據大學生創業的不同特點,由創業導師跟蹤其創業過程,進行全程指導。此外,還可以引導鼓勵并支持高校創立創業街、創業園、創業基地等,在高校中構建完善的創業教育體系。
努力轉變社會觀念與創業環境大學生創業是一項開拓性的事業,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支持。要堅持正確的社會輿論導向,加大宣傳力度,將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典型成功案例向社會廣泛宣傳,給予創業學生輿論上的支持。在建設寧波“文化大市”的過程中,要將“寧波幫”的創業文化融入其中,大力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市”戰略,把建設創新創業文化擺在重要的位置,精心培育創新創業文化,著力營造激勵民眾創新創業的社會氛圍,最大限度地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參考文獻:
[1]辜勝祖,肖鼎光,洪群聯.完善中國創業政策體系的對策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08,(1).
[2]沈培芳.中英兩國創業教育政策比較研究[J].遼寧教育研究,2008,(7).
[3]楊寒.關于重慶市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支持體系建設的思考[J].決策管理,2008,(11).
[4]戴玲.創業氛圍與環境優化[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8,(4).
作者簡介:
應金萍(1970—),女,浙江寧波人,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主要從事教育教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