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學校模具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第一線輸送模具設計與制造、模具維修等工作的專門技術人才。模具專業的綜合實訓是在學生學完所有的專業基礎課和相應專業課的基礎上安排的,是學生到工廠實習以及參加工作的實際練兵。綜合實訓教學,要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緊緊圍繞培養德才兼備的模具專業應用技能型人才這一目標,使學生鞏固、加深并應用已經學過的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模具設計能力、模具制造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和解決模具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筆者根據學校現有的條件,結合教學實踐,對中職模具專業綜合實訓教學作了一些實踐上的探索。
做好綜合實訓前的準備工作
(一)加強崗前職業道德教育
綜合實訓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綜合實訓既要強化學生職業技能訓練,也要加強學生的勞動觀念、職業紀律、職業責任感等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以提高其綜合職業技能和整體素質。在實訓之前,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和相關崗位道德規范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遵紀守法、不怕吃苦、勇敢堅強等優良品質。把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實訓教學中,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非常必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構建和諧社會”也要求我們培養的一線工人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度的敬業精神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被社會所認可。

(二)制定好綜合實訓內容
因材施教中職學校的學生基礎普遍較差,思想狀況、平時表現和學習成績也參差不齊。可采用分組實訓,每組選出組長負責全面記錄工作。盡量把高、中、低水平的學生均勻分配。實訓前,實訓教師應與班主任和專業課教師溝通,充分了解該實訓班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因地制宜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充分利用校內教學資源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模具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有《模具構造與設計》、《模具技術》、《模具材料》、《模具制造工藝和設備》等;軟件課程有AutoCAD、Pro/E、模具CAD/CAM技術及應用等;加工課程有《金屬切削加工技術》、《車工工藝》、《鉗工工藝》、《數控車削編程與操作訓練》、《數控銑削編程與操作訓練》、《CAXA線切割XP實用教程》;設備課程有普通車、銑、磨、鉆床,數控車床,數控銑床,數控線切割機床等。綜合考慮上述課程內容,理論教師與實訓教師應共同商討,確定好相應的課題和實訓內容。
綜合實訓的實施要求
(一)管理要求
第一,實訓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遵守學校計算機房和實訓中心的各項規定,服從實訓中心的管理,小組組長做好考勤和日常考核記錄,考核情況記入學生操行評定,作為畢業鑒定的內容之一。
第二,穿戴整齊,注意安全事項,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
第三,要求各個小組做好實訓過程和實訓小結的記錄。
第四,遇到問題先組內討論,也可以組間交流,解決不了的問題再向教師請教。
第五,要求學生盡量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實訓模塊和內容。實訓教師分工合作,做好每個實訓模塊和內容的考核工作。具體實訓內容如圖1所示。
(二)實訓實施
注數模設計和制造模塊注數模結構相對復雜,所以主要應用計算機來完成。要求每組學生根據相關的設計資料,共同完成模具零件的結構設計。每小組分工合作,先用AutoCAD、Pro/E繪出注塑模一般結構零件圖,再繪制出總裝圖并通過Mastercam軟件預先造型,編制出數控加工程序,經教師審核后,再運用計算機輔助工具進行防真加工,在多媒體實訓室完成。由于學校暫時還沒有加工中心,可以借助計算機軟件建立起一種虛擬的加工中心。具有三維真實感的數控加工環境和多元化的教學環境,可使學生掌握并鞏固工藝分析、加工準備、毛坯裝夾、對刀、編程加工等全過程的操作技能。本模塊主要是鞏固并加強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CAD/CAM)的應用。
沖壓模設計和制造模塊真實模具對凸凹模的選材、熱處理、精度要求都比較高,同時還要考慮購買標準件模架。根據實際情況,可將沖壓模制造的精度要求適當降低,采用實習鋼材45﹟鋼制造沖壓模——落料模模型。凸、凹模的形狀和尺寸自定,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墊板、卸料板、模柄、模架全部用45﹟鋼加工制作。要求學生先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繪出沖壓模——落料模模型的結構零件圖,再運用現有的普通和數控車床進行零件加工。對于普通機械加工,要求學生能熟練地使用普通車、銑、磨、鉆等普通機床,并加工出較為簡單的非工作模具模型零件。對于數控和線切割編程加工,要求學生能熟練地使用手工方式和CAM方式編寫數控加工程序,并能熟練地操縱數控車床、數控銑床和線切割機床加工出相對復雜的非工作模具模型零件和工作模具模型零件,并要求一定的精度。本模塊主要是鞏固并加強普通數控車床的操作和數控編程的技能。
綜合實訓考核
綜合實訓考核是鑒定學生學習效果和綜合能力的手段。
考核指標考核評分考慮多項綜合指標。例如:考勤、實訓態度、實訓中的教師提問、小組討論記錄、實訓過程記錄、實訓小結、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應用、數控編程技巧、普通和數控車床的操作熟練程度和操作能力等,要求公平地綜合評價學生的實訓效果。
技能鑒定職業技能鑒定是按照國家規定的職業技能標準,通過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勞動者的技能水平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與認證。職業技能證書是學生就業的“通行證”,在實訓結束后,通過勞動行政部門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學生進行技能考核,合格者由勞動行政部門頒發相應的證書,如《中級計算機輔助繪圖員》、《中級數控車工》、《中級數控銑工》、《中級鉗工》及《中級模具設計師》等。
綜合實訓效果分析
(一)收獲
思想素質的提高分組實訓使學生形成了一種競爭意識,他們會自覺地自我約束。組內和組間的相互討論又可以使他們互幫互學、共同提高。這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整個班集體的凝聚力,同時培養了他們良好的職業素養。
操作能力的提高實訓中學生之間以好帶中,以中帶差,相互討論交流,帶動者增強了自信心和責任感,技能水平進一步提高;被帶動者沒有自卑感和心理壓力,在輕松的氛圍中也相應地提高了技能水平。這樣,好、中、差生都能夠在各自的基礎上不同程度地提高。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在整個實訓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查閱資料,圍繞問題進行熱烈討論。有時候解決了一個難題,他們甚至會歡呼雀躍,使實訓過程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詢問教師得以解決。每一個問題的解決實際上是理論知識的質的飛躍。這樣,隨著問題的解決和模具的制作完成,學生和教師都會感受到一種成功的喜悅。
(二)差距
首先,實訓課題不要求個人獨立完成,而是小組共同協助完成,這給少數思想懶散又不愿動腦動手的學生提供了偷懶的機會。
其次,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還不夠靈活,部分學生存在高分低能的現象。
再次,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CAD/CAM)應用軟件和數控加工操作技術不夠熟練,有些學生存在著“眼高手低”的現象。
(三)總結
實訓方面注重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把不足之處反饋到理論和實踐教學中去,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加強理論指導與技能訓練相結合,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
課程及專業設置方面中職學校的學生基礎相對較差,而現在的崗位分工越來越細,在“必需、夠用”的前提下,課程設置應盡量少而精。要了解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對模具專業崗位的知識、技術、能力的需求,并以此為基礎設置有針對性的專業和相應的專業配套課程。模具專業還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分工,如可以按照模具的種類——沖壓模、注塑模等開設相應的專業及課程,也可以按照模具技術工種——模具鉗工、模具安裝調試、模具維修等開設專業及課程。在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應用軟件方面,以CAD/CAE/CAM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模具行業中正在改變著傳統模具生產的理念和方式,因此,可以考慮開設模具計算機應用專業和相關課程。
師資培訓方面由于開設模具專業的時間不長,模具專業教師多數還比較年輕,實踐經驗和動手能力還相對缺乏。近幾年來,學校已選派了一些國家級、省級骨干教師參加了相關高校以及相關企業組織的專業培訓,但這仍然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因此,應積極創造條件讓更多的教師接受專業培訓,使他們逐步向業務精通、專業技能過硬的“雙師型”教師轉變。
校企合作方面在我省,已有很多職業學校走向了校企聯合辦學。校企聯合辦學,可以使校企資源優勢互補。在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中,一方面,職教教師可以利用其長期教學中積累的經驗為企業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企業進行某些專業理論的系統指導;另一方面,職教教師也可以經常到企業參觀,熟悉模具設計與制造的一線生產流程,并向企業的專家、高級技師學習,不斷提升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動手能力,同時還可以及時把企業中的最新信息帶到教學中去,充實教學內容。另外,企業也為職校學生提供了針對性強、設備完善的教學環境和實訓基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很快地與企業實現“零距離”接軌。
參考文獻:
[1]孫風勤.模具制造工藝與設備[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夏立戎,葛嵐群.模具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謝曉紅.數控車削編程與加工技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謝春獻(1967—),女,河南汝南人,廣東省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講師,研究方向為機械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