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世界體壇奇跡 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本報駐俄羅斯、越南特約特派記者 李亞龍 劉剛 ●鄒鄒 王軼鋒 任時力
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正在山東進行得如火如荼,運動員創出的佳績和賽會曝出的“花絮”甚至“風波”都讓國人關注。全運會是前蘇聯舉國體制的產物,在提高競技水平方面發揮了驚人的作用,卻也經歷過諸多坎坷,現在也面臨不少質疑。出于商業利益的考慮,西方國家幾乎沒有設置全國性綜合運動會,而是選擇熱門項目舉行單項賽事取而代之。
上世紀20年代,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開始舉行群眾性的斯巴達克運動會替代奧運會,這種運動會又分為武裝力量斯巴達克運動會、蘇聯人民斯巴達克運動會和蘇聯工會斯巴達克運動會等。1928年,第一屆全蘇斯巴達克運動會在莫斯科舉行,自1956年起,每4年舉行一次,參賽隊來自蘇聯各加盟共和國、莫斯科市和列寧格勒市。運動會共舉辦了13屆,最后一屆在1974年舉行,每次選拔賽約有2000萬人參加,最終約4000人進入決賽。全蘇斯巴達克運動會上,獲勝運動員可同時獲得兩枚獎牌,即斯巴達克運動會獎牌和本年度蘇聯冠軍賽獎牌。
上世紀6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末是大型全國性綜合運動會的鼎盛時期。受蘇聯影響,不少社會主義國家開始舉辦全運會,1959年新中國成立10周年之際設立了全運會。蘇聯解體給這種舉國體制背景下的全運會帶來了極大影響。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競技體育從計劃經濟條件下的舉國體制變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職業化體制,大型綜合性運動會隨之銳減。
目前仍繼續舉辦全國性運動會的國家主要有朝鮮、越南、古巴等。朝鮮最大的體育賽事——全國性運動會人民體育大會設立于1960年,設有30余個項目,其中包括傳統強項足球、體操和各種民俗體育項目,分專業體育隊和大眾體育隊進行比賽。越南全國運動會已有近35年的歷史,是越南舉國關注的盛會,平均每4-5年舉辦一次,武術、跆拳道、羽毛球、足球等都是熱門項目。古巴實施全民體育,古巴人從小到大都有完善的訓練機制。1963年設立的全國學生運動會已成為古巴最重要的體育賽事之一,是古巴體育人才的主要來源。
西方國家一般不舉辦統一的全國性綜合運動會,而是選擇熱門項目舉行單項的全國性選拔賽事。與中國官方體育機構培養人才,提供訓練場所和經費不同,西方體育運動的主體是私人團體,比如俱樂部和球隊,經費大都出自俱樂部的會費和比賽收益。因此,能否賺錢成為舉辦賽事的重要考量。
這些年,隨著競技體育的職業化和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足球、籃球、網球等職業競技項目在影響力、市場效益方面逐漸趕超了奧運會等大型綜合性運動會。西方體育界出現了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局面。以美國為例,除了棒球、NBA、賽車、游泳等紅得發紫的項目每年有若干站比賽外,其他運動就連單項運動會也開不了。
在中國,全運會擔負著為奧運會鍛煉新人、選拔人才,提高國民體質和競技水平的任務,后來又逐漸被各省市自治區視為地區體育乃至綜合實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競爭十分激烈,甚至生出一些風波違背了舉辦全運會的初衷。但是,全運會在提高競技水平、選拔優秀人才等方面功不可沒。蘇聯及其盟國就曾利用西方國家不可比擬的舉國體制,在競技體育方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國際大賽上占據絕對優勢。東、西德統一前,蘇聯和東德始終霸占著奧運會金牌榜前兩位,美國只能屈居第三。柏林墻倒塌后,德國放棄了舉國體制,奧運會排名一落千丈。2003年時任俄羅斯總統的普京號召恢復蘇聯人民斯巴達克運動會,并決定在冬、夏兩季舉行學生斯巴達克運動會,以促進全民健身并選拔優秀運動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