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想象是貫穿在音樂表演過程中的一種心理要素。表演者對音樂作品情感的體驗、意境的領會都離不開想象的作用。音樂的一切藝術表現都是通過聲音與表現對象之間的比擬、象征以及模仿的關系來實現的,而想象就是使這些關系得以實現的中介橋梁。表演者的想象越豐富,他對音樂作品的內涵,即聲音與表現對象之間的關系的體驗就越清晰,聽眾從他的表演中所感受到的情感與意境也就越鮮明。因此,中外許多音樂表演藝術家和理論家都對想象在音樂表演中的作用予以高度的重視。
中國古籍《列子湯·問篇》中記載著一則音樂故事:“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則故事生動地說明了想象在音樂中的作用,它所講的既是音樂欣賞中的想象,也是音樂演奏中的想象。
音樂想象的天地是無限廣闊而豐富多彩的。音樂表演者有可能從多種不同的角度來揭示音樂與其表現對象之間的對應關系。有些演奏家喜歡把音樂和產生它的地理環境聯系在一起,如被認為是無師自通、才華極高的德國鋼琴家吉澤金就是這樣的。他說:“我的音樂興趣和對研究大自然的愛好是相輔相成的。我覺得有些作曲家的音樂是與其家鄉的自然景色密切相關,對我來說這音樂是與地理氣候因素分不開的。”
音樂表演中的想象是以對音樂作品的深刻研究和領會為基礎的,這種研究和領會包含著與音樂作品、作曲家一切有關的方面,有些是有背景的,例如與作品創作有關的作曲家的生活經歷、創作意圖等,這些都可能為表演者的想象提供某種依據和契機。然而,這一切都只不過是背景和參考,它們還都必須具體地體現為表演者對音樂音響運動形態與其表現對象——情感的、形象的、意境的以及哲理邏輯之間的對應關系的領悟和想象,這才是音樂表演中想象的根本要旨。這種想象越靈敏、越豐富,對音樂內涵的表現就會越準確、越深刻,而聽眾從音樂表演中獲得的情感、形象與意境的感受也就越鮮明、越具體。音樂表演中的想象都是和情感與情緒的體驗結合在一起的,甚至可以說音樂表演中的想象主要還不在于對具體想象的聯想,而在于通過這種想象所達到的對音樂作品的情感與意境的更深刻的領會與體驗。貝多芬的《第六交響曲》中既有對鳥鳴與小溪潺潺流水的模擬,也有對暴風雨來臨的描繪,然而這一切只不過是一些具體的表現手段,而貫穿這部交響曲的主旨卻是人對大自然的感受,是人們的在擺脫塵世間的種種困擾把自己完全投入大自然懷抱時所感受到的愉悅和怡然自得的心境。這就是說音樂表演中的想象還必須把對具體形象的聯想升華到對樂曲情感與意境的體驗與領悟,只有這樣才能把想象與情感、理智等心理要素結合起來,達到音樂表演的更高境界。
為了充分發揮想象這一心理要素在音樂表演中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音樂表演者要不斷擴大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特別是身臨其境的切身體驗,表演者應該隨時注意觀察和體驗各種生動的自然景色和生活畫面、各種人物的形象和情感特征,特別是要善于捕捉那些最激動人心、最富于詩情畫意的生活場景。一個優秀的音樂表演者應該是熱愛生活、善于體察內心世界的人,富于同情心、虛心和有著多方面愛好的人。當然,一個人的直接生活經驗是有限的,比如古代的生活、外國的生活就不能或很難去直接體驗。因此某些間接的生活體驗就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其中對文學和各種藝術的欣賞是不可忽視的。看戲、看電影、觀賞繪畫、朗誦詩歌等不僅可以豐富修養,而且也是生活積累的重要途徑。同時,文學藝術又都是文學藝術家創造想象的產物,其中不乏各種形象的比喻和象征、不乏各種人物情感和心境的刻畫和描繪,這些也都會從各個方面來豐富音樂表演者的想象力。
總之,想象是音樂表演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要素,音樂表演者應該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地擴大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與形象感受,并且把它創造性地運用于音樂表演之中,這是使音樂表演創造獲得充沛的生命力并使之生動感人的重要關鍵。
作者單位:遼寧省群眾藝術館文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