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霞
在深化新課程改革實驗的今天,經過深思,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仍然給我們留下了些許令人值得思考的問題。下面就結合自身觀察與實踐談點膚淺的看法,從兩大方面和同仁們共同商榷。
一方面,我認為雖然活動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手段已被思品教師廣泛采用,但依然存在下列問題:
第一,強調“授人以魚”,忽視“授人以漁”。活動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引導者。但是,在具體實施中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從主題的選定、資料的收集、內容的選擇到活動的開展都是教師包辦代替,似乎這一切都與學生毫無關系。很自然,這樣的活動教學也就失去了培養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現實意義。要知道,我們教師不僅要“授生以魚”,更要“授生以漁”,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因為現代教學理念不僅強調注重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強調關注學生求知、明理、導行的體驗過程。否則,將成為束縛學生創新發展的絆腳石。
第二,強調“青出于藍”,忽視“青勝于藍”。自古就強調“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者往往只注意用自身的經驗、知識去引導學生的學習與實踐,而忽視了學生自身創新能力的發展。要知道,青少年時期正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快速形成和發展的最佳時節,而且也是可塑性極強的時期。因此,我們都要充分把握好這個時機,靈活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引領學生求知、創新,還給他們“勝于藍”的發展空間,為他們的終身學習與發展服務。
第三,強調現代化,忽視好傳統。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網絡空間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多媒體等)確實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增添了生命發展力。但是,在現實中往往出現用現代化代替一切,過分依賴現代化,忽視好傳統的傾向,反而使它存在的價值——對教學的促進作用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仔細研究教學內容,根據不同的教學對象恰當選用教學法,將好傳統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把各種有效信息靈活生動地呈現給學生,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強調“熱鬧”,忽視“靜思”。現代教學理念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積極性,讓他們在亢奮的狀態下主動對話、體驗感悟、升華情感、豐富道德實踐,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但是,教學活動必須在教師的組織下有序地進行,不能為了“熱鬧”而使課堂無序,甚至變得一團糟,從而沖淡了教學的真正目的,偏離教學的方向,也影響了學生的冷靜思考、認真分析,不利于學生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另一方面,我認為思品教學只有實現“四化”,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為創建和諧美好社會服好務。
第一,要實現“人性化”。人性化就是要以生為本,關愛學生,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多些微笑、多些幽默、多些風趣、多些溫馨的話語,讓學生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中真正感受到你的關心、體貼、愛護。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常說些像“請談談你的看法,行嗎”“對不起,請再說一遍,好嗎”“相信你,準能行”的溫馨話語,并時而幽默一下,多些風趣,既能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又能充分體現人性化,使學生感悟真愛,升華情感,豐富道德實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健全人格,完善人生。
第二,要實現“活動化”。實踐出真知。只有自己親身體驗的和親自實踐才能形成永久的記憶并珍藏心里,磨也磨不掉。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必須選擇優勢資源,緊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模擬或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如模擬法庭、實話實說、主題辯論、小品表演等或讓學生直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如指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加義務勞動、參加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公益活動等,才能讓他們在活動中體驗生活、感悟生命真諦,做到“珍惜生活,珍愛生命”;才能在活動中培養創新精神,增強和鍛煉實踐能力,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樹立并提升社會主義榮辱觀。
第三,要實現“現代化”。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網絡時代的到來,天網(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網)和地網(因特網、校園網等)為我們實現教學現代化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我們提供了極為豐富的現代教學資源。鑒于此,我們要努力學習和把握好現代教育科學技術,學會下載、整合、改進和優化網絡資源,創建生動有趣的且具有個性特色的現代多媒體課件并及時地運用到相關教學中去,充分發揮網絡資源優勢,激發學生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思考,達到知與行的和諧統一,實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首位功能。
第四,要實現“常規化”。所謂“常規化”就是要求我們每個教師都必須時時做到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發展;長期開展課內活動和課外實踐活動;經常運用網絡資源,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課堂結構,提高教學效益。決不能讓它們僅僅成為上公開課、觀摩課和各級領導檢查課的專利,而應成為我們大家的一種必須踐行的教學習慣,形成一種獨特的教學風格;決不能僅憑一時的興趣,而應使它們的作用真正得到全面發揮,為教學增添異彩。
總之,只要我們能認識教學中的不足,并努力做到“四化”,就一定能完善課堂結構,創新教學藝術,提高教學效益。
作者單位:湖北省恩施市書院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