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海
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多層次、多功能、綜合運用各種感官的活動,是教與學雙向作用的復雜而細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英語教師應該考慮也必須解決好的問題。課堂教學中應首先注意以下幾點,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課堂氣氛,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英語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興趣的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組織教學要從實際出發,按照英語教學的原則,“盡量使用英語,適當使用母語;精講語言基礎知識,著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給學生創造各種語言環境,提供各種運用英語的機會,讓學生充分接觸英語、運用英語,力爭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顯示才能、發揮才智的英語環境,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主動狀態,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使教學過程本身成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和提高過程。此外,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教學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得;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冒尖,盡可能不讓學生掉隊。
二、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形成最佳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揮,是教師創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在挑選各種具體情況下的最佳教學方法的能力越強,那么他的教學技巧與技能就表現得越嫻熟、越新穎,課堂氣氛就越活躍,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系上,對重點、難點、關鍵性的知識,要精講多練,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使課堂氣氛既熱烈又嚴肅,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語言運用能力。在處理新舊知識上,要善于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從而產生正遷移,同時也要善于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舊知識,使新舊知識相互滲透,形成整體。另外,還要利用直觀教具或電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運用,強化對所學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注意保持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如果教師只對出類拔萃的學生感興趣,冷落成績差的學生,那么就會造成成績偏好的學生自以為是,成績差的學生灰心喪氣,對學習失去信心,一旦學生與教師產生了對立情緒,教師的教學就顯得無能為力了。教學中,教師應熱愛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關心每個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不要因為學生的成績優劣,性別、出身等的不同而產生親疏和偏向。提問題或組織課堂活動,機會要盡量均等,尤其要注意多給那些自卑感強的差生以表現的機會,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上課時,教師要環視每個學生,不要只看好學生,而使其他學生受到冷落,或者只看差學生,讓他們感到不自在而情緒緊張。如果每個學生都能經常感到教師對自己的愛、關心和尊重,便會被激發出健康的情感,變得生氣勃勃,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在和諧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
四、努力做到“課堂環境的和諧發展”,營造生態化課堂
所謂課堂環境的和諧發展,首先,表現為建設“和諧的課堂環境”:
1.布置好教室,營造良好的教室環境。
2.構建課堂活動與課堂環境的和諧。通過美化教室,教育學生平等友好地對待周邊環境,培養同學們熱愛課堂的情感。
其次,表現為“課堂環境與社會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教育學家都強調教育環境的和諧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更強調開放的課堂教學管理,就是要學生走出教室,在生活中學習。
五、在英語學習中營造一個和諧的語言氛圍
英語教學應盡量使用英語,控制使用漢語,這是英語教學目的所決定的。實踐證明,只有在教學中加強英語實踐,多使用英語,讓學生大量接觸英語,并沉浸在使用英語的氛圍中,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語的干擾,培養運用英語的能力。
如何在課堂上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呢?我認為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在課堂上應盡量使用英語組織教學。
2.把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會話搬進課堂,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的英語創造條件。
3.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盡量養成用簡短的英語句子回答問題的習慣。
總之,建設和諧課堂不是空喊口號,和諧的英語課堂是我們的追求。在全國大好的教育形勢下,在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學生必會有更高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教學效率必然會提高,我們的課堂必將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樂園。
作者單位:遼寧省朝陽市南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