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梅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圖形》中的第一課時“認識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際,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
2.直觀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認識角的符號,比較角的大小。
重點難點:認識角和比較角的大小。
教學具準備:課件、圓形紙片、硬紙條、圖釘、繩子、小棒、信封。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把剪刀、一個鐘面、一條紅領巾,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角,并讓學生初步認識角。
為了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更進一步地認識角、了解角,教材又設計了“擺一擺”“認一認”“指一指”等幾個小活動。
設計理念和教學方式:
該教學活動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組織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設計精巧的課件創設故事情景,將全課各環節自然銜接起來。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們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自主探索、獨立嘗試、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數學王國的朋友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他們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道有趣的題目。(多媒體課件出示:長方形、圓、三角形、正方形這四個圖形小精靈依次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走出來。課件配音:同學們,我們都藏在你們小組中的信封里,小組合作,先找到我們,再把我們分成兩組。)
師:誰來說說你們組是怎樣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師:點擊相應的圖形,把課件中的圖形小精靈分成兩組。(課件配音:同學們,角也是我們數學王國中的一名重要成員,你們愿意來認識它嗎?)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角。(板書:認識角)
二、實踐探究,認識角
1.聯系生活實際,抽象出角
課件顯示:剪刀、鐘面、紅領巾。
(1)談話:它們都是角的好朋友,你能找出它們身上的角嗎?
(2)在課件上把這些物體的其他部分隱去,留下角的輪廓,你們看看它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跟小組同學說一說。
(3)請你們再回憶一下,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藏著角呢?
2.折角,并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同學們真是太棒了,找到了這么多角。現在看桌子上的圓形紙片,它上面有角嗎?你能想辦法利用這張紙片來創造一些角嗎?
(1)學生動手創造角。
(2)請拿起你自己創造的角,先用手比劃一下角的樣子,然后再摸一摸,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3)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把這個角尖尖的地方往手心一摁,再拿開,看一看,留下了什么?
師:對,這個點就是角的頂點。(課件出示頂點)
師:兩條直直的線,叫做這個角的邊。(課件出示邊)
請問:一個角有幾個頂點,有幾條邊?
3.在游戲中判斷角
同學們,現在讓我們擦亮自己的慧眼,來辨一辨“真假孫悟空”。(多媒體課件出示:畫面加相應的配音)
(師點擊其中的一個孫悟空圖形,出現上面的一個圖形,如果是角,師點擊該圖形,就出現孫悟空,如果不是角,就會出現豬八戒、二郎神、白骨精。)
4.認識角的標記,并標出圖形中的角
(1)同學們,為了更清楚地表示各個角,我們還可以給角標上標記,怎樣做呢?聽智慧老人來告訴大家。(課件出示:畫面加配音)閃動角的相關部分,出示角的標記,智慧老人講解,小朋友,仔細看!這是表示角的符號。同時,為了區分不同的角,我們通常在這個符號的后面注明一個數字或字母。例如,我們在這個角符號的后面再加注數字1,我們就可以把它記作∠1,就讀作角1。
(2)課件出示書P67的五個圖形,學生用智慧老人告訴的方法,把圖形中的角標出來。
(3)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學生的作品。
三、實踐操作,鞏固知識
1.做活動角
師:同學們剛才的表現可真出色呀!我們已經認識了角,下面我們動手來做一個角。每人從學具袋里拿兩根硬紙條和一個圖釘,用它們來做一個角。做好的玩一玩,看看這個角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2.變大變小游戲
師:好,現在我們就來玩一玩這個角:把你的角變大,變大,再變大;把你的角變小,變小,再變小。
師:哪個同學來說說,你是怎樣把你的角變大變小的?
(在學生描述的時候,教師適時引導學生發現角的兩邊張開得大,角就大;角的兩邊張開得小,角就小。)
3.比一比
(1)課件出示下面兩組角,哪個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學生說,師用課件直觀演示:用重疊法把兩個角的頂點對齊,一條邊也對齊,比一比哪個角大。
(3)通過比較,你發現了什么?(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四、拓展延伸,回歸生活
1.欣賞-發現美
師:同學們,角不僅在數學中被應用,在生活中也被廣泛應用。設計師們利用美麗的角,設計出了令人震撼的奧運會體育場館。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它們的奇妙和美麗吧!(課件演示)
2.小小魔術師(創造角)
(1)這是一根繩子。看,上面一個角也沒有,誰能用它變出角?把你變出的角舉起來讓大家欣賞欣賞。同桌可以互相合作,比一比,看誰變的角多?
(2)下面還有更難的一關,你們敢挑戰嗎?請你用三根小棒變出一個角、兩個角、三個角、更多的角……
五、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對角的知識還有什么疑問?
作者單位:廣西容縣縣底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