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圓圓
摘 要:本文就高中生物課堂中的三段教學實錄進行了評析,對如何在教學中實施發展性教學評價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反思。
關鍵詞:發展性教學評價
一、問題的提出
在新課改的浪潮中,自主、合作和探究已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那么,評價學生的活動也就成了上課的關鍵。
《血糖平衡的調節》這部分內容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與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如何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潛能和個性的發揮,培養創新意識和創造力,從而促進他們能力的發展呢?在這種構思下筆者對此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和嘗試。
二、教學實錄與教學解析
教學片斷一:激趣導入新課
老師創設教學情境:馬拉松長跑是賽程超過40km、歷時2h以上的極限運動,運動員每小時至少要消耗300g糖類。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全身的血量大約為5L。計算:如果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運動員能跑多長時間?
學生1:如果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馬拉松運動員只能跑0.8~1.2min。
老師:這位同學計算得快而準確,值得表揚。如果僅靠血液中的葡萄糖,馬拉松運動員只能跑1min左右。那么在長跑過程中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會導致血糖含量下降嗎?為什么?
學生2:不會下降……
學生3:我覺得剛才的回答“血糖含量不會下降”不是很準確,在運動中可能會導致血糖含量短暫的輕度下降,但仍可以基本保持穩定,不會影響運動。因為在運動過程中血糖會因補充肌肉消耗的糖類物質而含量下降,同時血糖會隨時通過一些途徑得到補充……
老師:對,馬拉松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雖然血糖不斷被消耗,但可隨時通過一些途徑得到補充,使它的含量穩定在0.9g/L左右。那么血糖平衡是如何調節保持含量穩定的?
評析: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設簡單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發言。對于他們見解正確的地方不吝贊美之詞,予以充分的肯定,不足地方給予補充或修正,即使是回答錯誤也給予鼓勵,贊賞他們為此付出的努力和熱情。通過嘗試把賞識性評價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欣賞每一位學生,就可讓學生悅納自己,擁有自信,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從而順利地進入新課的學習。
教學片斷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老師: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進行探究血糖是如何維持平衡的。請同學們先閱讀課本“建立血糖調節的模型”的活動介紹,然后4人一組上講臺進行模擬活動。
某小組上臺活動,并根據活動討論思考題。
老師:大家看這一小組示范得準確嗎?有沒有問題?
學生1:糖原不在血液里,轉變成糖原后應把代表糖原的卡片拿走。
老師:對,這位同學說得非常好。大家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學生2:代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卡在實驗規則里只能翻轉一次,而他們在示范過程中始終用同一張卡,翻轉好幾次。
老師:這位同學觀察得非常仔細,問題提得相當好,在實驗規則里說這些代表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卡只能翻轉一次。這其實是有道理的,為什么?你能說出這道理嗎?
學生3:老師曾說過這些激素一經使用就立即滅活,所以手中的那張卡就不能一直收回來再使用……
老師:很好,這些激素只能使用一次,所以我們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分泌激素……好,我們再給這組同學一次機會,請他們示范下一個問題情景……
評析:在這一探究活動,我主要采用小組討論、相互評價的方式,讓學生從他人的評價中認識到存在的知識缺陷,并把這種不足內化為下次努力的強大推動力,進而產生繼續參與和表現自我的欲望。這樣的評價有利于學生的點滴進步,并能成為學生自我教育和促進自我發展的有效方式。
教學片斷三:結合實際,反饋應用
老師:請大家討論一下假如你是一名醫生,你怎樣診斷是否得了糖尿病?如何治療?應該給患者提出哪些防治措施?
學生回憶思考,各抒己見,相互交流。
老師:從大家的交流中我看出大家對這節課有了深刻的認識,我們應該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健康地生活、科學地生活。下面請大家課后分組去設計一個情境:病人就診時與醫生的對話。對話中要包括上述我提出的問題,看哪個小組設計得精彩。此外請大家去查閱一些有關血糖調節與健康的資料,寫一篇相關的文章……
評析:在本節課的結尾教師提出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幫助學生增強自我保健的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樣既可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可鍛煉他們的能力,豐富他們的情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作出了適宜的評價,既有肯定,又有補充或修正,使學生在一種和諧的氣氛中自覺地對知識進行二次構建和完善,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去,健康、科學地生活。
三、反思與討論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覺得這幾個方面處理比較好:1.采用多元的評價方式,既有知識方面,又有能力和情感方面的評價,通過評價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習興趣與積極情感體驗等方面的發展。2.從本堂課的評價方式來看,既有學生評價,也有教師評價甚至兩者的結合。通過師生、生生之間多元互動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實現對知識的自主建構,有利于學生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任敏融.《淺議新課程對學生的有效評價》.中學生物教學.2004,4
作者單位:浙江省嵊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