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凱
隨著經濟的發展,教育也在不斷改進,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課程改革便成了基礎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新課程的實施改變著我們傳統的語文教學。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更融入生活,我們的學生也更具有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提高文化品質和審美情趣。
第一,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觀,陶冶學生情操
傳統的語文教學,過于強調學科本位,過于強調語文學科嚴整的知識系統,過于追求知識的傳承,把自己孤立、封閉起來。要革除這些弊端,就必須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
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朗讀、聯想、想象、表達等方面有著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語文教學的創新更是一種演變和漸進的過程,而新課改下的語文教材就是這樣更趨生活化,就是這種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體系。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要呼喚生活的回歸,生活化的語文教學也是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走向。
首先,要有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傳統的課堂環境過于強調學習的功能,忽視了溫馨的樂學環境。生活化的課堂環境,可以使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情感。如:在學習《自選商場》一文時,把課堂布置為商場式,小朋友扮成顧客和售貨員,要學的生字和詞語就是商品。在這樣的環境里,小朋友們盡情交流,主動合作,怎么會不思潮涌動呢?
其次,將課堂教學融入真實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來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新課改下的教材非常貼近兒童的生活,但是兒童活動區域較局限,生活的積累相對貧乏,作為老師在教學時就需要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進行鏈接、拓展。
再次,方法上有所創新。教師的創新精神主要包括創新思路、首創精神、成功欲望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探討新的問題,發現新的內容,而此時學生的創新表現可能存在問題、錯誤、頑皮、任性、爭吵,這是由于學生個性、對問題看法不一致而導致的偏差,但他們敢于想象,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是好的,應當給予肯定,并善于糾正,以發展學生探索的興趣。
語文課的活動方式主要是聽、說、讀、寫及其綜合。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可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自主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
第二,在角色轉變中放飛學生的個性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唯一的知識擁有者,是知識進入接受器的手段,教師擁有了絕對的權力,學生必須服從。新課程教學中,我們教師必須努力轉變角色,懷著一顆平常心,帶著微笑走進課堂,由過去的“統治主宰者”“支配者”“直接知識傳授者”“主講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引領者,與學生真誠面對,和學生共同營造一個溫馨、靜謐、安詳的環境,真正讓學生去自主參與,做學習的主人。
新課程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建立具有“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與合作”特征的新學習方式,這也是實施新課程的核心和關鍵之一?!皩W生是語文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我能學”,讓學生盡量自己去學。而此時的教師主要職責在于組織、引導、點撥,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那么在教學中,我們就應給學生留一個思考的機會,給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然后再聽聽他們的發現,你就會覺得他們的思維是那么令人驚訝,是那么令人興奮。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睉撟寣W生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讓他們親歷閱讀實踐,在閱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新課程的實施中,我盡量地給孩子閱讀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讀通課文,自己去讀懂課文。在讀書聲中,學生的情趣體驗多了,有了閱讀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也激發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當然,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不同,已有的知識結構也不同,那么對同一文本的理解和感受肯定也會不同。這個時候,我們作為教師,就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尊重學生在閱讀時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教師在學生學習的時候,適時地給予學生鼓勵、表揚、贊許。這樣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真正有個性地去閱讀。
語文是有生命的,語文的生命應該融入到不斷生成的語境和游動的語流中。語文的學習應該在活生生的動態語言環境中進行。而我們傳統的教學往往把語詞、句子孤立起來,總是要求學生進行著“什么時候,誰在干什么”“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之類的語言訓練。這樣的訓練不僅不能將新教材中富有文學性和人情味的內容表達出來,也框住了學生的思維。我們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富有創意的表達。如在《荷葉圓圓》一文學習后,我讓小朋友說說,你會把荷葉當成什么呢?學生靈感的火花被點燃了,荷葉也更美了:“荷葉是我的帽子,我在荷葉下,覺得整個夏天不熱了?!薄昂扇~是我的故事書,我在荷葉上讀到了許多夏天的故事。”……孩子們的獨特體驗是多么富有靈氣呀!他們的個性也在這獨特的體驗中得到了放飛。
作者單位: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劉家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