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林
新課程英語教學強調了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培養,特別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運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參與課堂的交流學習。這種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律上,發揮學生通過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這也與新課程英語教學倡導的“訓練思維、提高能力、拓展延伸”相一致。
一、英語課堂教學過程優化的必然性
1.新課程英語教學的本質要求。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只重視知識的結論、教學的結果,忽略知識的來龍去脈,有意無意壓縮了學生對新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而讓學生去重點背誦“標準答案”。
2.提高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要求。教學過程是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驟,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促進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3.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要求。優化課堂教學有利于激發師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英語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策略
1.依據文本,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英語學習需要一定環境與氛圍,促進學生運用英語進行積極地思維。對此,教師應想方設法為英語教學設置一個情景,讓學生能夠置身其中,用英語思維,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下進行語言實踐。教師在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時,可依據教材文本的要求,選好話題、道具、角色等,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嘗試表演。
例如,筆者在教學What do you like best?時,采用了做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先讓同學帶來自己最喜歡的水果,并且挑選一些不同的水果放入口袋中,讓學生自己去摸,并且用英語回答同伴的提問。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訓練了學生的英語思維。教學中讓學生置身于情景中學習,既提高了學習興趣,又順利地開展了語言實踐活動。
2.依據學生,創新教學思維模式。英語教學中,學生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都要求教師從傳統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脫出來,這些方式也是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的無形資源。教學中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
筆者在教學“Christmas Day”一課的教學方式就充分體現了老師相信學生,把機會留給學生,給學生一個充分施展能力、發揮自我的空間這一教學特點,各組的表演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結果表明:同學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很好,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合作也十分愉快,他們也懂得了探尋知識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促進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3.依據課堂,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傳統英語教學關注了英語本身的知識結構,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而課改后的英語教材與學習、工作、生活的聯系非常緊密,我們可以從現實的生活中找到許多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教師可以從這些興趣點入手,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就在身邊。我們可依據課堂中現有的一些教學資源加以合理的運用。例如在上Where are they?時,筆者抓住學生對音樂(music)的興趣點,將Mp3分別藏入課桌肚內、書包內、學生口袋里、文具盒內等多個地方,讓學生猜一猜該物到底在哪里。同時還要求學生在找到后用英語回答該物的所在位置,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由此看來,從學生興趣點入手,構建開放式的教學氛圍是實現新課程中教師教學方法轉變的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三、英語課堂教學過程優化的注意點
1.注意師生之間的合作互動性。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充分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為學生的合作探究作指導。教師還應對學生的疑難困惑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注意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文本自主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往往會因學習基礎、生活閱歷等不深厚而產生誤解,我們教師則應該予以指點糾正。
3.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英語學習是為更好的培養學生具有豐富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理解感悟文本的基礎上發揮想象,大膽的思考探索創新,促進自己英語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
總之,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新課程英語教學要求我們廣大教師不斷地反思與創新,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作者單位:揚州儀征市月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