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韶華
新課程理念是當前課堂教改的主旋律。課堂教學要以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全面素質,讓學生主動、活潑地學習為主要特征。課堂優質教法的運用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果,從某種程度上講,有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就會有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效果。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應該是我們堅持不懈的追求。
一、講授法是重要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它和其他教學方法一樣,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手段。首先,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面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師的講授是必不可少的,否則教學無法進行下去。一些重難點知識學生學不會,或者理解不透徹,教學任務無法圓滿完成;其次,新課程的師生“自主、合作、探究”尚不成熟,如果徹底廢除教師的“講”,取而代之“滿堂問”、“全討論”、“都探究”,課堂氣氛似乎很活躍,其實學生沒有學到新東西,又走入一個新的誤區,所以,教師的精心講授將起到撥開烏云見日出的效果;其三,課堂教學往往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而不能單純地把新教法與傳統的講授法看成兩個對立的方面,應將二者有機整合與發展。再說,因學科不同,其教法也各有側重,如理論性較強的內容必須用講授法。我們改革教學方法,是繼承并發揚,而不是全盤否定。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鼓勵者,應適時地為學生答疑解惑。對于教材中的重難點及時給予講解,使學生在探究中理解得更加透徹,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
二、新課程下的講授法
講授法在新課程下的作用不容質疑,我認為,無論是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還是“探究學習”、“精講多練”、“從讀中感悟”,都離不開教師最基本的“講授”。那么,如何將傳統的講授法和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教法有機結合,相得益彰,是值得我們探討的。下面就講授法在新課程、新課標指導下的課堂的運用,談幾點自己膚淺的認識。
1.講授法如何切入課堂。講授法往往容易使人感到很枯燥、乏味,因此,要從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貼近教材、學生熟悉的事物、現象導入所教的內容。這種貼近的講授和教材編排的意圖應保持一致,它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對講授的內容感到可親可近,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講授法用何種形式出現在課堂上。新課堂的講授應以教師的點評、引導和釋疑為主。課堂上的導入部分離不開傳統的講授法,在課堂進入互動狀態,學生交流出現迷茫時,交流達不到深度或跑題時,教師應及時指點迷津,撥正航向。切忌采取“放羊”似的“主動”學習,其實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這時候,教師的講授更多的是啟發、引導、答疑的過程,恰如其分地點評、講授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講授法在新課堂占多少時間。講授法運用在課堂上總計二十分鐘:導入1~2分鐘;知識性講授或實驗操作指導10分鐘左右;點評5~8分鐘左右;總結歸納1~2分鐘。根據課堂硬件條件,可增減講授時間。
4.講授法在新課堂上發展的方向。講授法要本著為新課程服務的原則,要結合學科特點,整合其他教學方法,揚長避短,講求技巧,言簡意賅,充分體現師生平等,師生互動,體現人文關懷和講授的藝術性,使學生感到教師的語言魅力,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面臨的問題是很多的,以上只是從傳統的講授法如何適應新課堂談自己的一點膚淺的認識。不管新一輪教改面臨什么問題,我們始終不能脫離教學實際,要不斷地反思和總結自己有效的教學經驗,尤其是研究自己成功的課堂采用的是什么教法,將這些教法與教改提倡的教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整合優化,靈活運用,形成一套既符合自己的教學水平,又能促進新課程的全新的教學方法。
作者單位:開縣梓潼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