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秀平
一堂好的政治課,除了要有鮮明的主題、嚴密的邏輯、豐富的內容和精彩的表述外,還要有交流,努力形成生動活潑、師生和諧融洽、互動探討問題的良好課堂氣氛。那么,良好的課堂氣氛該如何營造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認為,應該著重在以下四個方面做出努力。
一、態度和藹自然,師生和諧融洽
在政治課教學中,授課者和聽課者是教師和學生,兩者在年齡、經歷、學識和認知水平等方面都有所差別,但都是課堂上的主角。因此,教師要自覺地把自己和學生融為一體,以和言悅色、耐心細致的態度進行教學,而不能以傳道者嚴肅的面目出現。態度要和藹自然,就不能板著面孔說教,更不能動輒講師道尊嚴、以教訓人的口氣授課。只有教師講課和顏悅色,學生聽課如沐春風,才能形成生動活潑、師生和諧融洽的良好課堂氣氛。
二、開場別開生面,導語引人入勝
一堂政治課氣氛如何,開場相當重要。“開場十分鐘決定著一堂政治課的成敗”,這是我們政治教師的共識。因此,每堂政治課一定要精心設計開場白,或以引人入勝的案例導入,或以發人深省的設問展開,或將公眾關注的社會現象加以剖析,先聲奪人,營造精彩的開場氣氛,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講授內容上來。
在講“我國對外貿易”一課時,首先講述了當前中美貿易摩擦,表面現象是中國的巨額順差,造成巨額順差原因是什么?中美貿易談判的熱點在哪兒?與人民幣的升值有沒有關系?……緊密的聯系生活中的一些經濟現象,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出與課堂知識有關的感念:進口、出口、關稅、世貿組織……
這種開場方式,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
三、句式靈活多變,促進互動交流
在課堂上,如果教師與學生能互相交流,形成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使臺上臺下融為一體,講課的效果就會非常明顯。融洽的氣氛從何而來呢?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授課者要善于設問,特別要注意一堂課不要全用陳述句或祈使句,避免過多使用說教語氣,否則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實踐表明,同樣一個道理或觀點,以陳述的語調表達出來往往不如以設問的語調表達出來更具吸引力;用陳述句或祈使句不如用設問句或反問句更能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
比如講授“樹立正確消費觀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這部分內容時,首先就可以給學生提供“天價酒席現身飯店”與“一個億萬富翁的簡樸家庭生活”這樣兩則材料,組織學生結合自己或家庭消費的實際展開討論,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在小組合作時,教師可適時地呈現如下問題以引起互動:為什么會產生揮霍浪費的現象?浪費現象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危害?擴大內需和家庭消費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要提出這一舉措?這樣的問題會有效的引領學生的合作互動方向。當學生由于認知失衡,出現片面理解時,教師又應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預期消費與超前消費”、“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與過苦日子、奢侈揮霍的關系”的辯論,以此構建適度消費、科學消費、艱苦奮斗的意義。同時推出擴展性問題:飯店推出“打包”措施有什么意義?這樣更能啟迪學生們的思維,讓學生產生深刻的記憶痕跡有時,也可以故意提出一些常識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如果適時地提出一些常識性問題,促使學生踴躍作答;提出一些思考性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提出一些結論性觀點,牢牢的抓住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舉一反三,不僅有助于融洽的課堂氣氛的形成,同時也能促進教師拓寬知識面。
四、語言幽默自然,措詞活潑生動
一堂政治課,短則幾十分鐘,長則兩個小時,要在較長時間里保持良好的課堂氣氛,還要求教師用好幽默這支“興奮劑”,善于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以調節學生易于疲倦的大腦神經細胞,使之始終保持興奮狀態。
例如,在講授“社會保障”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先設置這樣一個情境:有這樣一條銀行廣告:“家無儲蓄,如履薄冰。”然后問學生,這則廣告對你有什么啟示?教師可先動員學生獨立思考,然后互相討論、爭辯,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之中。同時采取成果展示的方法,讓學生匯報他們的看法,教師進行點評與引導。這樣就會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使思維最大限度的活躍起來,課堂教學也會因此而深刻起來。當然,幽默的語言要與講課主題緊密相關,做到幽默而不做作、自然流露而不嘩眾取寵,否則就會弄巧成拙。每個老師可以根據課堂的具體情況恰當地利用幽默,但切不可傷及學生的自尊。
政治課教學,說到底是學生精神世界的成長過程,是其生命價值的成長過程,是人作為萬物之靈的本性得以逐漸展開的過程。同時,政治課也是社會現象的總結,與時事政治的結合。學生疑團的同時,更好的理解課堂內容,從而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有用性、和前瞻性。
作者單位:山西省運城市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