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成
〔關鍵詞〕 新課改;教師角色;轉變
〔中圖分類號〕 G45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09(A)—0021—01
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及時更新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知識觀、學生觀,從素質和方法等不同層面作出調整,真正保持與新課程同步成長。建立以學論教、以教促學的新理念,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教師應當從傳統角色中走出來,盡快實現教師角色的轉化。
一、教師應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也是信息社會中教師的角色之一,這種角色本身是不能被淘汰的,但是與以前已有所不同了,它不再是教師唯一或常規的角色。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開展,教師不再是被動的課程執行者,“教師作為研究者”的理念正在逐步得以實現,教師與課程的關系日益發生著變化,教師不僅要考慮“教什么”和“怎樣教”的問題,而且要考慮“為什么教”的問題。新課程也需要教師是一個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角色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和合作者,共同構建“學習共同體”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的學習伙伴和學習合作者,這表明傳統以教為主的教學過程,將逐漸讓位于師生的互教互學,彼此間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是教師、學生、學習內容等共同構成的互動的、合作的系統,每個成員之間都應該有更多的合作與關懷,通過人人參與、平等對話、真誠溝通、彼此信賴來發展合作精神,共享知識經驗,實現自我超越。也就是說,新課程的教學過程將是師生交往、平等對話、共同發展的互助過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之間是互教互學的新型平等關系,教師應由先前的知識權威者、管理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合作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發揮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為學生學習提供支援和服務,創設“溝通”與“合作”的平臺。
三、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與學的本質屬性是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的辯證統一。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其實質是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學生的自我建構提供支持。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活動不能完全由教師包辦代替,教師只能幫助和引導學生自己去設計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課程。
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其實質是給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間。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組織者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營造一個寬松愉悅的成長環境,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和理解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還要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共同開發者和創造者,組織學生發現、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是一項重要職責。同時,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由于受性格、年齡、知識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諸多問題,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指導,承擔指導者的角色,采用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
五、教師是不斷優化自身知識結構的學習者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必須擁有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具有廣博的知識背景。除專業知識外,還應涉獵其他知識領域,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增加自己的文化素養,在教學中盡可能做到相互滲透,文理兼通,努力在多學科的視野之中豐富學生的經驗。要徹底改變那種視教師知識容量與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量之比為“一桶水”與“一碗水”的陳舊觀念,不斷優化自身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