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卿
摘要:在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同時,旅游產業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個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日漸龐大的產業。當前我國旅游產業出現了新的趨勢,我國旅游者呈現新特點、我國旅游供給出現新特征、旅游需求出現新變化、旅游形式出現新趨勢。當前要加快我國旅游產業發展,要在旅游開發上彰顯旅游資源和文化優勢,建立旅游產業持續發展的規劃與機制,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出路所在。
關鍵詞:旅游產業;發展;思考
中圖分類號:F59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671—7740(2009)07—0005—02
在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同時,旅游產業已經逐漸成長為一個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日漸龐大的產業,它正以我們所不曾預料的速度快速發展,一個規模巨大、發展迅速、充滿機會、競爭日趨激烈的旅游大市場正在形成。在我國旅游產業高速發展、旅游需求持續增長、社會經濟和人民收入水平穩步上升的今天,發展旅游,是一個需要仔細思考和認真實踐的大課題。
一、當前我國旅游產業的新趨勢
當旅游逐漸變成一種大眾的生活方式,當旅游者開始從近途走向遠途,從國內走向國外,當飯店從簡單的住宿接待轉變成特色鮮明的主題服務,當國外旅行社與國內社開始在同一個餐桌上搶蛋糕……旅游產業的需求在不斷提高,一個又一個的新問題不斷涌現。
(一)我國旅游者的新特點
旅游者對旅游的要求已經從能看,轉變為能玩,能講,值得回味。我國成熟、理性的旅游者群體已經形成。我國旅游者的新特點:一是旅游者的多元化。與我國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相對應的,我國的旅游者呈現的是多層次共同發展的特點。已經具有比較豐富旅游經驗的旅游者,開始尋求出境旅游和具有特色的旅游方式,剛剛步入旅游者行列的旅游者則對觀光旅游更感興趣。二是旅游者消費的多樣化。當前的旅游市場中既有團隊旅游的需要,有自助游、自駕游的要求,還有會展旅游的蓬勃發展,也有修學旅游,體育旅游等主題旅游的不斷出現。三是旅游者行為的動態化。旅游者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旅行社的行程安排,希望更多地參與到旅游地的各項活動中,親身體驗,甚至親自設計自己的旅游活動。四是旅游者的休閑化。我國的旅游者已經從最初的跑景點,單純追求到過、見過,逐步轉變為追求對一種生活,一種文化,一個環境的體驗。五是生態化的觀念。旅游者開始日益關注健康、關注環保。近年來,養生保健為主題的旅游活動日漸興盛。
(二)我國旅游供給的新特征
一是從重單體吸引到重整體形象。旅游目的地的整體形象越來越成為決定旅游者流向的重要因素,所以旅游目的地的建設與營銷開始逐漸轉向對整體形象的建設。二是從重硬件建設到重環境營造。在對于旅游服務設施的選擇中,旅游者會將某個酒店完善的硬件放在,周邊環境,交通便利程度等系統中去選擇。三是從重數量增長到重內涵提升。更多的旅游經營管理機構已經從單純的統計旅游的人數,開始關注旅游者的人均消費水平,旅游者的平均滯留天數。四是從只要經濟效益到要綜合功能。政府已從只關注計算旅游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轉向了關注由旅游所帶來投資,旅游所帶動綜合經濟效益的提升,旅游地形象的轉變,旅游地文明水平的提高,以及發展旅游所帶來的對當地社會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五是從重政府主導到重資源整合。很多地區從一地政府的旅游發展,轉向了旅游資源整合下的旅游發展區域合作。六是從旅游目的地的供給來看,旅游的競爭已經從產品、服務的競爭轉化為旅游目的地的競爭,人們正在賦予旅游更多的意義和內容。
(三)我國旅游需求的新變化
一是旅游主體,從少數的公務體驗到大眾百姓的日常消費。而今,旅游已經成為大多數小康之家的基本生活需求之一。在有閑,有錢的時候去旅游成為了一種大眾的需要。二是旅游動機從只求經歷到重視體驗。三是旅游目的地從熱點到新點、奇點。四是旅游方式從盲目到自主。人們對于旅游活動的安排從聽命于旅行社的安排,到開始自己策劃安排行程。五是旅游時間從集中到分散。隨著帶薪假期的增加,人們已經開始有意識地避開旅游高峰期出游,更有人選擇反季節旅游等方式出行。旅游的時間正逐步從集中到分散。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旅游業尚處于井噴的初期,一個規模巨大、潛力可觀、追求多樣、日益挑剔的市場逐步形成。
(四)我國旅游形式發展的新趨勢
短途旅游和長途旅游需求同時發展,高消費旅游和低消費旅游都有需求。國內旅游市場即有短途的如農家樂、一日游等休閑旅游市場的持續,又有長距離的觀光、度假游的不斷升溫。
觀光旅游是主體,度假旅游將蓬勃發展。我國旅游群體龐大,國內旅游目的地眾多,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國內的旅游市場仍將以觀光旅游為主。與此同時,度假旅游正隨著我國帶薪休假制度的不斷完善而不斷發展。
文化和生態旅游是近階段熱點。隨著對健康的逐步關注,生態旅游作為一個新的旅游概念被各旅游目的地廣泛開發、使用,旅游者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度不斷提高。旅游者對文化的體驗與尋求逐步成為旅游的新熱點,而對文化內涵的開發與宣傳也正成為不少旅游目的地的新賣點。
個性化旅游需求推動旅游業走向主題化。個性化的旅游需求正向如探險游、生存游、極限運動旅游等主題化方向發展。
從旅游形式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不同層面的旅游需求同步快速發展,旅游者對旅游目的地的要求不斷提高,一個趨于理性和成熟的經濟產業初步形成。
二、當前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思考
我國具有眾多的旅游資源,在旅游開發上彰顯旅游資源和文化優勢,建立旅游產業持續發展的規劃與機制,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出路所在。
(一)明確旅游產業發展思路
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要秉承“市場+政府"的原則,從市場標準出發定位旅游產業發展基調,從市場需求出發確定旅游發展格局,在政府的主導下發展旅游產業。在對市場進行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定位,針對客源市場的要求,對不同的市場應用不同的開發形式。對旅游發展的研究要超前,從而對旅游發展形成指導和修正。從資源出發,集合資本家的財力、知本家的智力開發、設計旅游產品,實現主題化、生動化、現代化的旅游產品供應體系。強化宣傳推廣,選擇最合適的途徑、形式,將硬宣傳與軟報導結合,推廣旅游形象。著重提高旅游服務的質量,以旅游經營服務留人、留錢、留心,提升贛州旅游的品質。
(二)發展區域旅游經濟聯盟
隨著越來越多的區域旅游經濟聯盟的建立,旅游一體化的進程在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地區已經認識到發展旅游靠一己之力是事倍功半的,協同起來共同發展是實現地區旅游發展的優選路徑。旅游的區域一體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取消旅游社地接的限制(可以建分社)、給予旅游大巴市民待遇、區域聯盟內的各地區旅游規劃相互搭接、聯盟內各政府信息的溝通渠道順暢、共同出版區域性的專業旅游宣傳資料、共同研究旅游形象塑與開發、聯盟內的各個政府聯合進行共同的推廣活動。事實上對于旅游者出行的選擇來說,旅游者希望在一個旅行周期中能夠以最舒適的方式、最節省的開支體驗最有特色的景色與風情。各區域相互封閉的格局顯然不能適應這樣的要求,共同發展是一種共贏的最佳模式。
(三)深度開發旅游產品
旅游產品是旅游活動中的最根本的吸引力所在。將旅游吸引物開發成可以供旅游者消費的旅游產品,是一個非常具有專業性的工作。深化產品開發就是將旅游資源構建成可供旅游者消費的旅游產品,將只能進行幾十分鐘參觀的展示型的旅游產品做成一個可看、可聽、可參與的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賦予一個旅游產品不斷發展的生命力,就是深化旅游產品開發的過程。產品開發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旅游地的吸引力和贏利能力。事實上就是安排好旅游者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用多長時間做什么,之中可以看到聽到嘗到聞到參與到什么,旅游經營者可以在哪些環節中獲得旅游經營的收益。目前,旅游產品的深度開發不僅是旅游者的需要,更是旅游地的目標,同時也是旅游產業向更深發展的新要求。一是加強旅游產品的立體開發。將一個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放到最大,從各個不同層面開發出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就能使旅游產品實現最大的效用。以三峽大壩為例,在三峽大壩人們可以遠觀,看“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色,也可以到壩上走走,親身體驗這個偉大工程的宏偉壯觀,還可以到壩里面看看現代化的機組是怎樣利用滾滾長江水發出了具大的電能……這樣的一個設計,使得一個單一的大壩變成了一個豐富的旅游產品。二是推進旅游服務的立體延伸。通過對旅游服務的深化,不斷延伸旅游的供給,擴大旅游者的消費。使旅游者對在旅游的過程中看到、聽到、體驗到,同時還可以將旅游的心情感受寄予于旅游產品帶回去。使旅游的服務也變成對地方形象的建設,對經濟發展的宣傳。旅游產品的科學規劃和不斷創新。研究旅游者在消費旅游產品過程中的心理需求和現實需求,是規劃好的旅游產品的前提。對線路的規劃、活動的安排、興奮點的設計、對旅游者各種感官的合理調動,會對旅游者形成較大的吸引力。同時對已有旅游產品的繼續創新,也是保持吸引力的重要內容。三是政策性的引進外部資金。在開發中保有一定的開發權限,是在旅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進行調整的基礎與保證。有的項目出讓幾十年的經營權,對于政府來說控制力會下降,收益也會降低。所以,在旅游的開發與引資中既要放也要收,要以適當的尺度找到收放的平衡點。四是建立經營體系。旅游的經營是地方經濟運行的一部分,建立一批有活力的旅游企業,構建科學合理的旅游經營運行構架,是旅游經濟運行的根本保障。不同類別企業的數量構成,外部企業的進入渠道,完善的競爭機制的建立,適當的政府調控體系是旅游經濟良好運行的關鍵。五是資源的保護性開發。青山綠水,是旅游最根本的環境構成與吸引力所在,旅游資源的保護性開發是保持長久吸引力的重中之重。六是開發持續推廣階段。對于眾多旅游資源,要在旅游規劃的指導下分階段開發,結合市場的需求逐步推出新的旅游產品,不斷豐富旅游供給,并根據市場的變化做出調整與創新。與開發不同的,對旅游的推廣是應該是持續的,超前的,在統一規劃之下按步驟進行的。
[責任編輯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