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林坤 蔣莉華
摘要:我市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在實施質量監督過程中,進行了工程質量監督體制的各項改革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使質量監督的規模不斷擴大,質量監督的內容和方式不斷調整,質量監督的制度不斷完善,全市建設工程的質量水平一直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建成了一批國家級和省市級優質工程,有力地促進我市建筑業健康持續地發展。
關鍵詞:質量監督
1 工程質量監督體制改革經驗
我市工程質量監督體制改革的主要經驗:
堅持依法監督,完善相關制度。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受政府主管部門的委托對建設工程實施強制監督,在一定的意義上是代表政府在進行行政執法。基于這個認識,工程質量監督機構堅持依法監督,一方面與政府主管部門辦理委托文書,明確質量監督職能、任務、權力和責任,認真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另一方面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區建設實際,制訂實施相應的管理制度,使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納入規范化軌道。
轉變監督方式,加大執法力度。我們在實施質量監督過程中較好地進行了三個轉變:一是從原來僅對施工單位的監督轉變為對各方主體的監督,包括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五方主體;二是從原來以檢查實物質量為主轉變為對各方主體質量行為的監督為主,輔以必要的實物質量抽查;三是從原來以項目為單位、定點監督為主轉變為組織巡查隨機抽查為主。通過質量監督方式的三個轉變,使得質量監督機構有可能組織全市性質量大檢查,不定期地隨機抽查在建工程的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建筑節能方面的質量狀況,掌握質量動態,及時公布檢查結果,對存在的質量問題責成有關主體落實整改、復查。同時對建設工程的相關產品如商品混凝土、建筑材料(包括建筑節能材料)開展專項質量抽查,針對存在的問題,開展專項質量治理。
整合監督資源,提高監督效能。我市部分質量監督機構在機構改革調整過程中將質量監督機構和安全監督機構合并或合署辦公,實行質量安全一體化監督。在內設機構職責和人員配備上作了相應調整,監督工作既監管質量又監管安全,同時要求實施質量安全一體化聯動,對工程監督檢查時,采取質量安全一起檢查,這樣做的結果不但提高監督人員的工作效率,減少一部分重復工作,又能盡可能減少對現場的檢查次數,為企業創造一個相對寬松的環境。
開展建筑節能監督,落實各項管理措施。按照國務院、建設部和省市政府的要求,根據我市實際開展卓有成效的建筑節能工作。一是參與起草制定建筑節能監管方面的規定制度有8項,使我市建筑節能的監管工作有規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二是開展建筑節能示范工程試點,推出一批省市級建筑節能示范住宅小區和公共建筑,通過試點積累建筑節能的經驗和做法;三是強化源頭管理,實施建筑節能廠家(產品)備案制和復驗制,規范建筑節能產品的質量檢驗和采購使用;四是開展建筑節能專項檢查,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管理措施,并督促相關單位落實整改;五是做好建筑節能的宣傳教育,廣泛深入地宣傳建筑節能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及技術標準,同時對建筑節能的技術培訓加強組織和指導;六是將建筑節能的要求列入質量監督的重要內容,在抽查、巡查過程中作為必檢項目,發現問題,責令整改。
強化監理監督,落實質量責任。工程質量監督只能是隨機的低頻率的抽查,現場工程質量的保證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監理單位的工作質量和監理人員的工作責任。我們在實施質量監督抽查或質量巡查時,都把監理單位、監理人員作為必查對象,其工作質量和工作責任作為必查內容,特別是監理人員的持證上崗、到位情況和質量驗收簽字情況作為必查項目記錄下來,以落實監理單位和監理人員的質量責任。
開展分戶驗收試點,維護住戶合法權益。我市部分質量監督機構從2006年起先行實施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制度,分戶驗收的面積已達到數十萬平方米,在確保地基基礎、主體結構質量的基礎上,重點檢查使用功能和觀感質量,對規定驗收的項目和內容按住宅自然間進行全數檢查記錄,對存在的質量缺陷,不符合設計要求或國家標準規范的,堅決予以整改,直至達到合格要求。從實施效果來看,既消除了以往竣工驗收抽查的弊端,全面掌握了解住宅工程的使用功能和觀感質量,又提高了參加分戶驗收人員的責任心,得到了各方主體的認可,維護了住戶的合法權益。
2 深化工程質量監督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
為加快工程質量監督體制改革的步伐,創新工程質量監督機制,轉變質量監督工作模式,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客觀規律的要求,根據現行有關法律法規和深化改革要求,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今后一個時期,我市深化工程質量監督體制改革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如下:
2.1 工作思路
要始終貫穿一條主線,推進形成兩種機制,緊緊抓住三個重點,建立完善四項制度,著力抓好五項管理。以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主線;推進形成建筑市場自我調節自我規范機制和建設各方主體自我管理自我發展機制;緊緊抓住結構安全、使用功能、建筑節能三個重點;建立完善工程巡查制度、分戶驗收制度、信用誠信制度和工程質量保險制度;著力抓好差別化管理、信息化管理、質量投訴管理、檔案資料管理和監督隊伍管理。
2.2 主要任務
深化工程質量監督體制改革首先要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明確工程質量監督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任務,才能自覺、主動、積極投身于這項工作中去。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與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緊密聯系起來,正確認識搞好工程質量監督工作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工程質量監督水平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是走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體現。我們要充分認識質量監督工作的重要性,就能增強做好質量監督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全面理解和把握新形勢質量監督工作的內涵,以人為本,與時俱進,自覺地研究新問題,提出新思路,實施新辦法。整合工程質量監督資源,建立統一的質量監督機構。工程質量監督制度從大的概念上講,應該是施工圖審查制度、施工許可證制度、工程監理制度、對各方主體履行責任和義務的巡查制度和竣工驗收備案制度等的總稱。目前我市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工作重點主要放在實體質量抽查巡查制度和竣工驗收備案制度的執行上。我們建議政府主管部門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工程質量監督機構的作用。不斷總結完善質量巡查制度。首先要明確建立質量巡查制度的指導思想和目的,真正體會到這項制度是深化質量監督模式的重大舉措,對政府主管部門而言,是針對性、指導性很強,真正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工作調研。其次在實施中要做好制定完整的實施方案和周密的工作計劃,配備必要的交通工具和檢測儀器設備,建立巡查專家等準備工作。第三為了確保巡查的統一性和規范性,不擺樣子,不走過場,要采取科學的方法和措施,精心組織實施。
突出監督重點,逐步推行差別化管理。工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與質量監督力量的有限之間始終是一對矛盾,為了解決這對矛盾,必須在質量監督工作中有所側重,要改變以往對每個企業每項工程都實施平均資源監督的思路,在工作方法上,集中資源解決影響最突出的問題,抓住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逐步推行差別化管理。
在工程類型上,當前要重點加強對大型公共建筑、市政橋梁和中小學校舍等涉及城市公共安全的工程監督檢查。在技術風險上,要突出對技術風險較大工程的質量監督,注意抓好技術風險較大的深基礎、抗震結構、異型結構、大跨度結構等部位的設計、技術方案或施工組織設計及現場的監督檢查。在企業類別上,要根據不同企業和項目經理(建造師)的業績、信譽、工程質量保證能力以及其他綜合情況,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動態確定和區分重點和一般監管對象,對其實施不同強度的監督檢查。
全面實施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制度。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制度是對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制度的發展和完善,符合當前消費者對住宅工程質量的需求,我們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切實加強對分戶驗收工作的監督和指導,并把它作為落實各方主體質量責任,提高住宅工程質量水平,減少質量投訴的有效手段,認真抓實、抓好。強化不良記錄管理,建立兩場聯動機制。強化不良記錄管理,加強信息化建設是與巡查制度相配套的重要手段,質量監督機構在巡查中發現的各方責任主體違法違規質量行為記錄在案,并按規定進行公示,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有效保證巡查效果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