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英 黃躍華 陶竹君 王紅梅
摘 要:高職教育肩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高素質的人才,需要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創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學教程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關鍵詞:工作過程;高職學生;創新意識
1 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
傳統的教學思想,重視知識積累,輕視能力培養;重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輕視對學生質疑求新、發散求異的培養。這極大的阻礙和抑制了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因此轉變教學觀念、增強教師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鼓勵他們發問和爭辯,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從而達到逐步提高創新能力的目的。教學要講求適當的方法,學生才能更好更快地接受,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不同的教學內容應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但不論是哪一種方法,要能夠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喚起探索創新的激情。學生一方面可以根據教師的靈活的教學思路與方法以激起自己本節課獲取知識的激情,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可根據教師靈活多變的教法學習到自己鉆研教材、研究習題的創造性學習的激情,從而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
2 創設輕松的教學情境
創新教育需要生動活潑、和諧民主的教育氛圍,讓學生能夠大膽地、自由地、積極地思維。作為一名教師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溫馨寬容的氣氛,讓學生在情緒上放松,在思維上積極,沒有壓抑感,能愉悅地敞開自己的心靈,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和對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欲以及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欲望。教師更應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系實際,從實際生活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幽默大方的舉止、生動準確的講授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3 設計優化課堂教學
創新教育的教學過程,當以引起學生發現問題作為教學的首要環節,用問題去引導學生的思維,學生面前始終展示著眾多的未知領域,以此來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單純的課堂理論教學已經不能適應高職學生的學習要求,課堂教學就要在實踐方面有所加強,多強調職業技能的培養,著重在實踐上下功夫,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理論,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實踐課教學對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實踐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還要求他們靈活地、創造性地綜合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以往的課堂教學更多地是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的培養與發揮。為了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點和還他們一個創新的空間,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設計優化課堂教學。
4 加強考試改革
考核與評價是教學中的是重要的環節。合理的考試模式,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只有明確考試目的,深化考試內容、方式、管理改革,才能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考試是檢測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考核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理解和運用情況,并及時反饋結果,便于教師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改進教學方式,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考試一方面是要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考核學生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因此,應充分發揮考試的能力導向作用,大力構建全面綜合的考試內容,以豐富的內容來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學習、充實和發展。從考試范圍看,不應局限于教材、教學大綱內容,應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對一些聯系非常緊密的課程,可嘗試把相關內容綜合成一門科目進行考核,以全面考核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和融會貫通能力,提高考試效果。考試內容要有一定量的客觀試題,考核學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也要有考核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主觀試題。單一的考試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對人才質量、規格的多樣化需求,因此應大力改革現有的考試形式。根據不同側重點采取不同方式。考核基礎知識可采用閉卷形式進行;考核綜合分析、創新能力可采用開卷形式;考核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則可采用實驗、實踐等形式進行。提高教與學的積極性。
5 積極鼓勵,開設活動增強創新意識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它對興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起著調節作用,而且能促進智力因素的發展,影響著人的創新意識、創新欲望。鼓勵和幫助學生將大膽的設想、創新的計劃變成現實。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領略創新的意義。在教學中創造條件開設活動,通過教師的指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意識對于我們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創新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要培養創新能力,必須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