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海欣 趙冬冬
摘要:日本作為世界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工程造價管理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它的工程積算體系是國際上認可的工程造價管理三大模式之一。本文主要介紹了日本工程造價的計價依據與計價方法,希望能成為內地的借鑒,從而使內地的工程造價管理能較快地與國際慣例對接。
關鍵詞:工程造價;日本;積算
目前,以香港和英國的工料測量體系、北美的造價工程管理體系以及日本的工程積算體系是國際上認可的工程造價管理三大模式。日本作為世界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工程造價管理方面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本文主要介紹了日本工程造價的計價依據與計價方法,希望能成為內地的借鑒,從而使內地的工程造價管理能較快地與國際慣例對接。
在日本,實行的是政府導向型的市場經濟體制。對政府工程計價管理和私人投資工程造價管理實施實行分而治之。政府直接投資項目的管理,從中央到地方,都設有一套工程項目管理機構。中央政府由國土交通省負責,負責全國各級政府工程建設、運營和工程造價的管理;各地由地方政府的土地整備局或建筑都市部負責,由具有專業知識的國家公務員對政府投資工程項目的建設進行管理。對私人投資工程,國家制定的指導性計劃對其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政府對私人投資工程只能利用各種各種經濟杠桿,“引導”或“影響”企業的投資、生產等計劃,減少其盲目性。
1 日本的工程積算
日本的工程積算是一套獨特的量價分離的計價模式, “積算”就是以設計圖紙為基礎,計量、計算構成建筑物的各部分,對其結果進行分類、匯總,是對工程費用進行事先預測的技術。
在日本,工程價格由純工程費、現場管理費、一般管理費、消費稅等構成,其中純工程費由直接工程費和共通臨時設施費組成。
進行工程積算的前提是進行工程量的計算。日本的工程量計算規則是根據建筑積算研究會編制的《建筑數量積算基準》。工程量計算的具體方法是將工程量按種目、科目、細目進行分類,即整個工程分為不同的種目(建筑工程、電氣設備工程和機械設備工程),每一種目又分為不同的科目,每一科目再細分到各個細目,每一細目相當于單位工程。
由公共建筑協會組織編制的《建設省建筑工程積算基準》中有一套“建筑工程標準定額”,相當于我國建設部批準并發布的《全國統一建筑工程基礎定額》,它將建筑工程分為不同的種類(分項工程),再將其細化成單位工程,對于每一細目(單位工程)以列表的形式列明單位工程的勞務、材料、機械的消耗量及其他經費如分包經費(以一套為單位,屬于經驗數據),通過對其結果分類、匯總,編制詳細清單。
在日本的工程積算中,量和價是分開的。日本建筑工程造價中的單價是以市場為取向的,基本上參照市場價格,體現了市場定價的原則,這些價格來源于《建設物價》、《積算資料》、《物價版》等期刊資料。日本建設物價調查會是全國工程造價信息的權威發布機構,對建設市場的材料價格、機械設備費作專門調查,其中將材料分為A、B、C類,A類每三個月調查一次,B類每六個月調查一次;C類每兩年調查一次,每季度發布一次材料和工程造價價格信息,這樣就可以根據材料、勞務、機械器具的市場價格計算出細目的費用,進而可算出整個工程的純工程費,這些占整個積算業務的60%~70%,是積算技術的基礎。
項目的通用臨時設施費、現場管理和一般管理費可以按照實際成本計算,或根據歷史檔案資料按照與純工程費的比率計算。
2 日本的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
在日本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單的標準格式中,有工種別方式和部分別方式兩種格式。工種別工程量清單標準格式是以工種、材料為對象,計算各部分的價額,按工程的順序予以記載的方式;部分別工程量清單標準格式是累計各個部分、部位的價額,算出積算價額的方式。
2.1 工種別工程量清單標準格式的內容
工種別工程量清單標準格式主要以工種、材料為對象,計算各個部分價額,是以大概的工程順序進行記載的方式,內容包括總額書、 種目明細表、科目明細表和細目明細表。
2.2 部分別工程量清單標準格式的內容
部分別工程量清單標準格式是將建筑物的價額構成分攤到部分或部位,按這種分類算出積算價額,內容包括總額書、種目明細表、科目明細表(包括大科目明細表、中科目明細表、小科目明細表)和細目明細表。
3 對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體系的思考
加入WTO之后,我國的建筑市場會面臨更大的挑戰,國外的公司依據其強大的技術、管理等優勢,會使我國國內的建筑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面對這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借鑒日本工程造價的計價依據與計價方法,我們應當從以下幾方面改進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早日與國際慣例接軌。
3.1 實行真正的量價分離
從日本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可以看出,日本的工程定價方式最顯著特征是真正地實現了量價分離,即量是法定的,價是市場的。相比較而言,內地的計價方式雖然有些類似于日本的計價模式,但目前一直是依賴統一的定額,大多數地區的定額是既含量又含價,實際上是一種單位估價表,并不能完全反映某一個施工企業的實際水平,從而導致建筑產品價格與價值的背離、價格與供求關系的偏離。
3.2 區分政府和私人投資工程,實施分而治之。
在日本,對政府項目和私人項目實施不同力度和深度的管理,重點是控制政府投資項目。對于私人投資項目,主要是進行政策引導和信息指導,由市場經濟規律調節。
相比較而言,我國對政府和私人投資工程的工程造價管理沒有實質差別,這造成政府的管理范圍過大、過寬。因此,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應逐漸對政府和私人投資項目實施分而治之的方法,從而充分體現政府對工程造價的宏觀管理和間接調控。
3.3 大力發展我國的造價咨詢業。
日本努力發展社會咨詢業,并充分發揮社團的作用,使估價業務作為一個專業在實踐中得以發展和提高,逐步使估價的業務更加規模化、系統化。
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造價咨詢機構服務內容單一,規模較小,不能進行一體化的全過程的系統管理。因此,我國應大力發展我國的造價咨詢業,使其發展成為獨立的專業化服務機構,能進行工程管理一體化的全過程管理。
參考文獻
[1]王振強.日本工程造價管理[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1:1-68.
[2]郝建新.工程造價管理的國際慣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1-28.
[3]馬紅,金香梅.世界建筑業管理管理慣例與中國建筑業應對WTO的對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2:377-394.
[4]白潔如.日本工程造價管理[J].電力標準化與技術經濟,2008(2),57-58.
[5]吳曲.淺談日本工程造價管理[J].山西建筑,2008(2),274-275.
作者簡介:葉海欣,男,1963年5月生,籍貫:河南省魯山縣。2001年自河南省黨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主要研究方向:工業與民用建筑。
趙冬冬,女,1974年12月生,籍貫:河北省承德市。1994年畢業于河南城建高等專科學校城鎮建設專業,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城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