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原
[摘要]基于資源基礎理論和經濟租金理論,分析和闡述企業核心技術產生租金問題,揭示核心技術資源造成企業間業績差異的原因,提出了持續保持核心技術租金的建議。
[關鍵詞]核心技術;租金;資源基礎理論;經濟租金理論
[中圖分類號] F062.4; F27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09)09-0016-03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現實知識經濟環境下,為什么擁有大量核心技術的企業,常能位于產業鏈的高端,其產品的附加值高,能獲取壟斷超額利潤和競爭有利地位?為什么有的企業雖然具備豐富自然資源和低成本人力資源但缺乏核心技術,常常僅能獲取微薄盈利和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因為企業的本質在于利用自身的壟斷資源,比如核心技術,去創造壟斷租金。從而在價值鏈中處于有利地位而獲得超額利潤。企業獲取壟斷資源,主要是通過資本的無限擴張形成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或者是通過技術創新獲得優勢。由于技術創新的速度加快,消費品日趨多樣化,導致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的作用下降。所以,利用技術創新手段獲取核心技術成為企業獲取壟斷地位并在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因素。本文運用經濟租金理論,對企業采用核心技術形成的經濟租金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一、基本概念和理論
1.核心技術
目前,核心技術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一般可以從兩方面分析核心技術的內涵。從形成過程長期性看,核心技術是研發的產物,使企業較長時期積累的一組先進復雜的、具有較大用戶價值的技術和能力的集合體。從稀缺性和獨占性看,企業核心技術是指超越同行,使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和仿造的關鍵、前瞻性的重大工藝技術,并且能為企業爭得較大市場份額和創造較高經濟效益,進而成為企業獨享的技術經濟資源。核心技術具有難以復制、投入大和開發周期長的特點。
核心技術本身不會直接產生租金。企業只有把核心技術資源轉化核心技術競爭力,獲取市場競爭優勢,如市場壟斷地位或低成本生產優勢,才能獲取租金。實踐也表明,封存在科研院所實驗室內的技術資源,不經生產性企業采用就不會產生經濟效益。
核心技術競爭力是指能為企業帶來相對于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的技術資源和能力[1]。決定一個企業的核心技術競爭力有4個維度:有價值的技術競爭力、稀有的技術競爭力、難于模仿的技術競爭力、不可替代的技術競爭力[2]。
在不引起歧義的情況下,用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代替本文“核心技術”的含義,更利于理解關于核心技術產生租金的經濟分析。
2.租金和經濟租金理論
租金是指具有稀缺或有限供給特點的資源所產生的超平均收益[3]。租金包含資源稀缺和生產力水平差異造成的結果。在知識經濟環境下,核心技術屬于有限供給的稀缺資源。
租金與利潤比較,租金能夠反映企業獲利能力,還能深刻揭示企業競爭優勢、企業獨特的資源能力與企業業績的關系。利潤是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主要指標,不能直接揭示企業資源能力以及外部環境對企業生存發展的意義,不能反映戰略對企業業績的貢獻。
與壟斷利潤相比,租金能夠產生更為廣泛的戰略觀。壟斷利潤認為只有通過提高進人壁壘、占據有利的市場地位以及與競爭對手勾結等方式,才能獲得超額利潤。
經濟租金理論認為,企業能否獲得租金,其關鍵在于能否獲得資源能力上的優勢并將之轉化為競爭優勢。它強調企業應該從其擁有的資源能力優勢出發,通過競爭與合作,最大限度地開發出資源能力的潛在優勢,從而創造出經濟租金,擁有市場勢力只是企業發揮其資源能力潛在優勢的一種方式而已。因此,租金概念蘊含著比壟斷利潤更為廣闊的戰略觀[4]。
綜上所述,租金概念包含了資源稀缺和生產力差異的內容,具有深遠的戰略性,能夠對核心資源產生的租金問題提出更有意義的見解。
3.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建立在核心競爭能力基礎上。競爭優勢有兩種不同內涵 [5]:其一是擁有相對于競爭對手和潛在進人者的在位優勢,指獲取超越對手的顧客和產品市場份額;其二是擁有比資源所有者和其他使用者更有效率地使用資源,企業間對資源的獲得和使用展開競爭,進而企業擁有經濟租金。可見租金比利潤概念具有更廣泛的戰略性。本文采用后者來解釋企業經濟租金來源。
二、租金來源及理論解釋
1.租金來源
企業獲得的經濟租金按其來源可將其分為三種:李嘉圖租金、張伯倫租金和熊彼特租金,它們都以其獨特的視角揭示了企業間經營業績的差異。
李嘉圖租金產生于企業擁有獨特資源要素,比如礦產和專利等,以及依次而進行生產經營的結果。資源要素的獨特性同時包含了有價值、稀少、不可替代三項特性。這三個特性保證了企業能夠利用這些資源創造出經濟租金,從而獲得良好的經營業績。
張伯倫租金,來源于高進入壁壘的壟斷租金,是通過利用經濟規模、高額的轉移成本等機制建立起行業的高進入壁壘。借此廠商可以用高于產品價值的市場價格出售產品。這種高價格就帶來了額外的壟斷經濟租金。可以這樣理解:理查德租金是由于比競爭者降低了邊際生產成本而獲得的收益,張伯倫租金則是把價格置于該企業效率水平之上的結果。
熊彼特租金,也稱企業家租金,來自于在不確定環境下企業家遠見和風險偏好產生的經營管理創新,是企業對現有資源能力重新組合,更有效率地生產經營的結果。熊彼特租金主要是企業家能力的結果,但是它的創造和獲得也依賴于企業整體的經營管理效率。
企業獲取以上三種租金都離不開知識和技能,且把企業間的業績差異與企業內外條件緊密聯系在一起。
從長期來看,企業租金來源具有動態]化的特點。現以企業獲取熊彼特租金為階段開始進行分析,此時企業不擁有獨特的資源條件和市場壟斷地位,但是由于企業家的遠見卓識和風險偏好,將普通資源進行獨特組合從而獲得熊彼特租金。這樣,企業也獲得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在后期的動態成長過程中優先獲得獨特礦藏等資源,從而創造出李嘉圖租金。接著在后期經過技術創新的努力,企業逐步創造出的獨特資源,如技術標準、專利等,并最終形成了產品市場的進人壁壘,這樣企業創造出壟斷租金。以上過程就形成了由熊彼特租金、李嘉圖租金到張伯倫租金的一個循環。
然而,競爭對手會采取不斷創新措施來破壞現有企業資源優勢,削弱乃至奪走企業的租金。為了繼續獲得租金,下一個由熊彼特租金、李嘉圖租金到張伯倫租金的循環就開始了。在這循環中,企業不斷地將自身資源能力進行升級,從而與產業和市場保持動態適應,繼續創造出經濟租金,擁有并且維持著超常業績。
2.資源基礎理論對獲取租金解釋
資源基礎論強調以企業擁有和開發獨特的資源的角度來理解企業的獲利與成長,認為企業成功的業績依靠有產生租金潛在價值的資源,力求從企業的本質來解釋企業的競爭優勢問題。理論強調經濟租金來自獨特性資源能力。這里的獨特性包含了有價值、稀缺性以及不可替代三個特點。由于企業擁有獨特性資源能力,使得企業能夠獲得比其他使用者更高一籌的經營效率,從而獲得租金。顯然,獨特性資源能力是建立在獲取獨特資源之上的。
巴尼(1991)進一步對能夠帶來高額利潤的資源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了獲取租金的資源應具備的四個充分條件:(1)有價值的,即該資源必須能夠以顧客愿意支付的價格來滿足顧客需求。(2)稀缺的,即該資源必須是處于短缺供應的。(3)不能完全仿制的,資源的不可模仿性源于路徑依賴。(4)無法替代性,即無法被其他資源所替代[6]。
三、核心技術租金的經濟學分析
當企業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把它作為企業的核心資源,可采用兩條途徑獲得租金:一是建立行業進入壁壘到張伯倫租金,二是降低生產成本獲得李嘉圖租金。這種分類是便于進行分析。
如果核心技術有實際價值,它既可以造成進入壁壘也可造成生產低成本。它至少可以在一個方面轉化成進人市場的壁壘,包括規模經濟、產品差異化、絕對成本優勢、較高的顧客轉換成本等。但無論是哪種成因,它們都是企業擁有核心技術的結果。
從造成進入壁壘角度分析,企業業績差異來源于“張伯倫租金”,主要因為存在行業壁壘。產業組織理論認為處于同一產業內的企業在競爭優勢上不存在本質的差異,企業戰略的關鍵就是選擇進入一個更具有吸引力的行業。如圖1所示,由于存在進入壁壘等原因,企業處于壟斷的市場地位,其市場需求曲線D就是壟斷者的平均收益曲線AR,對應的邊際收益曲線、平均成本曲線和邊際成本曲線則分別為AC和M C,按照利潤最大化原則,壟斷者的最優產量應為M C=M R相交的產量Q*,在該產量其壟斷價格則為P*,這樣壟斷者獲得的壟斷利潤是P*OM N圍成的面積之和。產業組織的實證分析也表明通常集中的市場結構都伴隨高租金,因此租金來源于通過影響市場結構將價格置于生產邊際成本之上而獲得的壟斷利潤。

從導致生產低成本角度分析,資源基礎論特別強調企業異質性的假設。理論認為受市場失靈的支配,企業在其資源稟賦方面是異質的,比如核心技術資源和礦藏等,并且資源是“粘性的”。因此,在一定時期內,這獨特的資源就成為經濟租金的決定性因素。此時,租金不同于將價格置于生產邊際成本之上而獲得的壟斷利潤,而是指在競爭均衡下由于擁有獨特資源造成的不同企業之間的效率差異。也就是通過擁有獨一無二的資源,而能夠比競爭者降低生產的邊際成本獲得的理查德租金。

圖2表明了在企業異質性的前提假設條件下,擁有或控制不同資源的不同企業之間的租金差異。圖中P*是行業的均衡價格,產業處于均衡的狀態,但由于擁有獨特資源的優勢企業卻能夠通過較低的成本獲得租金,無法擁有這些資源的企業則不能獲得租金。
四、維護核心技術租金可持續性
企業的競爭對手,包括潛在競爭對手,正在試圖不斷地模仿、替代企業現有核心技術資源和超越企業現有的核心技術資源能力,從而削弱企業創造租金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經營業績。因此,如何保持企業現有技術核心資源極其能力的獨特性,從而保證企業租金的可持續性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Foss(2000) 提出了資源的四個標準:(1)異質性,沒有資源間的效率差異,企業就不可能獲得租金上的差異。(2)競爭的事前限制,即獲取的租金必須以低于其預期的凈現值的價格上獲得,反之未來的租金將被其支付的資源價格完全吸收。(3)競爭的事后限制,即產生的資源必須是難以模仿或替代的。(4)不完全流動性,即資源對企業必須是專有的[7]。
因此,經濟租金的持續性就是要使企業核心技術資源的獨特性能夠持續存在。這需要企業擁有兩種機制:隔絕機制和創新機制。
隔絕機制使企業當前擁有的資源的獨特性不被模仿和替代。隔離機制分為兩類:模仿障礙和提前行動者優勢。模仿障礙是一種阻止其他企業通過模仿資源而構成企業競爭優勢基礎的隔離機制,例如專利等。提前行動優勢是指企業一旦獲得了競爭優勢,就不斷擴大其相對于競爭對手和潛在進入者的競爭優勢的隔離機制,例如學習曲線等。
企業的創新機制包括對現有技術資源的升級換代,用更有潛力的資源替代現有資源,或者是轉移現有資源能力用途,從而創造新的經營模式等。
總之,根據自身特點和產業環境的特點,企業綜合運用以上兩種機制,就能夠擁有核心技術帶來的可持續租金。
五、結語
通過核心技術租金分析經濟分析,為企業創造持久盈利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企業要想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就不能只滿足于某一次創新的成功,停留于已有的技術資源優勢,而是在不斷的創新中獲得創造性突破,持續升級核心技術資源,提升企業技術資源的核心能力,以長期獲取經濟租金。
[參考文獻]
[1]Andrea Prencipe.Technological competencies and productsevolutionary dynamics:a case study form the aero-engineindustry[J].Research Policy,1997,(25):1261-1276.
[2]潘喜潤.基于核心技術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競爭優勢構建[J].企業技術開發,2007,( 7):74-76.
[3]Paul.J.H..Schoemaker Strategy[J].Complexity and Eeonomie Rent.Management Science,1990, 36 (10):1178-1192.
[4]項保華,邵 軍.企業超常業績成因試析——基于資源能力觀的經濟租金理論解釋[J].南開管理評論,2004,(2):18-22.
[5]Barney,J.B..Is the Resoutce-based“View”A useful perspective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 Yes[J].The Aeademy ofManagement Review,2001,(26):41-56.
[6]Richard Makadok.Toward a Synthesis of the Resource-based andDynamic Capability: Views of Rent Creation [J] .StrategicManagement Journal,2001,(22):387-401.
[7]Foss,N.J and Robertson,P.L.Resources.Technology and Strategy[M].London and New York,2000:103-106.
Analysis on Economic Rent of Core Technologies
Luo Jiany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Wuhan Univesity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 China)
Abstruct:Based on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the economic rent theor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ssue of rents brought about by core technologies of enterprises, reveals the causes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s due to core technology resources among enterprise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maintain core technology rent.
Key words: core technology; rent; resource-based theory; economic rent theory
(責任編輯:張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