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玉存
〔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學;現狀;
實效性;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0(A)—0034—01
農村中學普遍缺乏思想品德課專業教師,大多由教其他學科的教師兼任,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學時只注重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更忽視學生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有的教師照本宣科,甚至把思想品德課上成語文課,教學質量難免受到影響。
那么,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實效呢?
一、改變教師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關鍵
1. 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多樣化教學。學生的年齡不同,其心理特點就不同。如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好動,喜歡表現。教師要根據這些特點,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關注學生情感體驗,用好體驗式教學,使學生喜歡思想品德課,進而學好思想品德課。可采用說一說、做一做、演一演、議一議、辯一辯等形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教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讓學生通過身邊的事物理解理論知識。
教師對學生要有關愛之心、理解之心、寬容之心,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學生,對他們的缺點和錯誤要理解、寬容。教師要具有親和力,對學生要耐心引導。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受到教師的關愛,課堂上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與教師、同學交流。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也處于活躍、流暢的狀態中,這樣可以使各種觀點自由交流,可以為個性發展提供最為廣闊的空間,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學生可以集中精力思考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2. 著眼學生發展,進行創新性教學,使學生會學。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是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核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在教學中應充分貫徹這一精神,動腦筋,想辦法,創新教學模式,利用多種形式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挖掘學生內在潛能,培養綜合能力。
3. 針對學生差異,進行個性化教學。學生素質的形成,不是在整齊劃一的“指導加工”中完成的,由于生理條件、智力水平、基礎知識、性格特點、家庭環境及成長過程的不同,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形成了千姿百態、各具特色的個性, “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世界”。如果我們用統一的教育模式來培養他們,則會使一些“尺有所短”的學生抑其長而揚其短,也使“寸有所長”的學生失去發展個性特長的機會。因此在教學中要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寬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發展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 結合學生生活,進行探究性學習。新課程改革中,教師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突破了教材就是唯一學習材料、課堂是唯一學習場所的觀點的束縛,樹立了以教材為依托,結合學生的生活,著眼學生的能力培養,引導學生面向廣闊的社會生活,利用多種課程資源,擴展學習的空間,進行創造性教學。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加深了對生活的體驗,更加關心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調整課堂結構,創設教學情境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途徑
1.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單一、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合作式學習方式,要通過調整課堂結構,改變教師主宰課堂、獨占講臺、一講到底的形式,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為他們創造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合作的機會和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筆者根據思想品德課的特點,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根據每節課的內容,設計一些需要學生間討論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發揮學生主動性、培養自信心的過程,通過“兵教兵”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2.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整合。以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學和學習的重要工具,用多媒體創設豐富的色彩、聲音、圖像、文字情景,生動地傳遞大量信息,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思考,有利于設計和演示科學有趣的板書和素材,供學生復習、練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