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蘭
摘要:食品安全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國家穩定之基礎,社會發展之前提。而最近接二連三出現了社會食品安全問題,摻有蘇丹紅的咸鴨蛋、含有孔雀綠的多寶魚、加農藥的金華火腿等一連串的食品質量問題的曝光,增加了我們對人民生活之根本的關注和擔憂。
關鍵詞:食品安全;思考;建議
食品安全,已成為衡量人民生活質量、國家法制建設及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當前法律的盲點和漏洞,來謀取不法利潤。而食品安全問題與社會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從多方面分析,才能真正解決當前問題。
一、食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
1.監管部門跟不上發展的需要
由于經濟體制的改革,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的企業猶如雨后春筍。在這些企業發展的同時,監管部門在人力、物力、技術、財力上的缺乏和不足造成其不能適應當前監管工作的需要;一些監管部門對一些不同規模的企業缺乏規范性的管理或監管不到位。相關監管職能部門多頭管理、主體職責不明確、協調整治機制不健全、監管力度不足,導致食品安全出現執法無據、執法不嚴等現象。
2.人為造成的食品污染
從事食品加工的個體或企業往往唯利是圖,無視國家衛生條例和相關規定,食品的加工內外環境極其惡劣,從原料到操作人員的健康審查都存在著嚴重違規的現象。對操作人員缺乏嚴格體格檢查,經常出現食物中毒現象,甚至會使一些疾病隱性傳播。同時在加工過程中,為了追求色香味而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化工原料,使食品滋生有害物質。
3.食品安全違法懲罰較輕
由于目前的食品生產和加工違法成本很低,導致冒險違規的生產和經營人員及事件有增無減。這也與一些法律法規執行彈性大、處罰上下限懸殊、隨機把握空間大,難以體現嚴厲懲罰的原則等有關。違法犯罪分子依然覺得犯罪成本低,不法商人仍然感到有利可圖、有機可乘,法律嚴懲力度沒有真正起到震懾作用。
4.地方保護主義的負面作用
一些地方執法部門未能真正履行應有的職能與職責,而把增加收入放在第一位;不對食品生產企業進行嚴格監管;發現不合格的企業或產品,也是一律開綠燈,導致了對食品安全的極大危害和對社會的不良影響。
二、對策或建議
1.增強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
消費者要多學習國家和各級政府發布的有關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如《產品質量法》《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食品衛生法(試行)》《廣告管理條例》《物價管理條例》等,以便在自身權益受到損害時,能運用這些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另外,消費者應增強社會責任感,發現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時要敢于向社會揭露,引起大家的警惕和重視,以免其他的消費者吃虧上當。
2.嚴打非法經營行為
建立政府各職能部門監管農村市場協作機制。要像重視城市市場那樣重視農村食品市場,鑒于農村市場的分散狀況,各部門應攜手聯動、統一配合,建立信息的互享機制;各司其職,把食品安全管理力量與力度向農民、農村傾斜,把監管執法重心向農村下移;加大對生產和流通領域的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各種經濟違法違章行為;加強監管執法隊伍建設,擴大監管執法人員數量,提高監管執法人員素質。
3.凈化消費環境
要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農村新型營銷體系,大力鼓勵有一定實力的企業和超市到農村鄉鎮開設食品等商品連鎖經營店,為每一個村建立一家放心店、放心小賣部、放心小超市。所有的放心店由設立連鎖經營店的相關企業統一配送商品,實現店里的商品由城里的車子送來,店里的銷售模式由城里的商場帶來。
在國務院和有關部委的重視和領導下,只要各級地方政府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把它當作一件大事來抓,深化和探索監管體制改革,科學地建立和完善有關食品安全各項法規政策以及相關標準與制度,進一步發揮和加強各級監管部門的資源力量,統一組織協調監管部門的技術資源和力量,相信會使我國的食品安全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嚴慧英.我國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產業,2009(4).
[2] 段勝.構建我國食品安全強制責任保險之我見[J].上海保險,2009(1).
[3] 諶貴璇.食品安全何以解憂[J].當代貴州,2007(3).
(作者單位:新疆工業經濟學校)